健康频道
近日,经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协会最终审定,市人民医院院长郑献召被聘任为我市首批首席科普专家。为进一步提升脑卒中的救治率,帮助脑卒中患者挽回更多受损的脑神经,更大程度推动我市早期、正规、全面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昨日,记者就什么是“老年卒中的全周期康复模式”专程走访了郑献召。
作为焦作市脑卒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民医院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郑献召介绍,全周期康复是指围绕疾病的功能障碍,实施的全范围和全流程的康复介入。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加之患者多病共存的疾病状态,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中就提出,要建立老年卒中的全周期康复模式,目的是通过多学科衔接与护理延伸的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和多维度的康复治疗,减少老年卒中患者早期并发症、改善相关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郑献召强调,老年脑卒中的疾病全周期应该从脑卒中的预防期就开始算起,也就是说,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尽量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并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介绍。另外,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脑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内为恢复早期阶段;2~3个月为恢复中期阶段;4~6个月为恢复后期阶段,超过6个月为后遗症期。临床指南推荐,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72小时后,就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对于康复训练的强度,郑献召建议,结合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进行45分钟的康复训练,并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具体康复训练方法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被动运动,这个期间,患者自己本身无法正常活动,要依赖身边人的照顾。早期卧床的患者,家人可以帮助患者做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动作,达到锻炼肢体功能、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的目的。第二阶段为尝试运动,这一时期,患者可以尝试做一些扶物站立,利用上肢力量帮助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动作不宜过猛过急,并要刻意锻炼有后遗症的那一侧肢体。同时,要注意慢慢增加运动量,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疲劳。这个时期患者应注意不要过于依赖家人,但外出时仍需人陪伴,防止跌倒。第三阶段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能走能动后,应逐渐加强对自己上下肢的活动量,同时锻炼自己双手的灵活性。比如,走路时可以刻意将腿抬高,幅度大一些,并且可以逐渐加长距离,促使腿部力量的恢复。对于上肢,可以做一些细致的活动,比如穿衣、写字等,锻炼双手的灵活性,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另外,整个康复期间,要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坚定患者的信心,鼓励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郑献召进一步介绍,目前,市人民医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已经建立临床相关科室密切衔接、以康复为出口的多学科诊疗全周期模式。若发生脑卒中后,采用急救120绿色通道服务系统接诊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结合移动中风单元,进一步整合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重症、康复、护理和医技等学科力量,通过多学科的密切合作,为患者建立起一个包含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和护理、健康宣教等功能为一体的学科联合体系,可实现从脑卒中患者急诊入院——应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技术——必要时最大限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内科过渡——康复科出院的院内全周期护理延伸康复。
最后,郑献召希望中老年人能够普遍树立预防卒中理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以减少脑卒中带来的危害。
(记者孙阎河)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近日,经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协会最终审定,市人民医院院长郑献召被聘任为我市首批首席科普专家。为进一步提升脑卒中的救治率,帮助脑卒中患者挽回更多受损的脑神经,更大程度推动我市早期、正规、全面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昨日,记者就什么是“老年卒中的全周期康复模式”专程走访了郑献召。
作为焦作市脑卒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民医院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郑献召介绍,全周期康复是指围绕疾病的功能障碍,实施的全范围和全流程的康复介入。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加之患者多病共存的疾病状态,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中就提出,要建立老年卒中的全周期康复模式,目的是通过多学科衔接与护理延伸的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和多维度的康复治疗,减少老年卒中患者早期并发症、改善相关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郑献召强调,老年脑卒中的疾病全周期应该从脑卒中的预防期就开始算起,也就是说,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尽量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并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介绍。另外,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脑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内为恢复早期阶段;2~3个月为恢复中期阶段;4~6个月为恢复后期阶段,超过6个月为后遗症期。临床指南推荐,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72小时后,就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对于康复训练的强度,郑献召建议,结合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进行45分钟的康复训练,并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具体康复训练方法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被动运动,这个期间,患者自己本身无法正常活动,要依赖身边人的照顾。早期卧床的患者,家人可以帮助患者做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动作,达到锻炼肢体功能、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的目的。第二阶段为尝试运动,这一时期,患者可以尝试做一些扶物站立,利用上肢力量帮助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动作不宜过猛过急,并要刻意锻炼有后遗症的那一侧肢体。同时,要注意慢慢增加运动量,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疲劳。这个时期患者应注意不要过于依赖家人,但外出时仍需人陪伴,防止跌倒。第三阶段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能走能动后,应逐渐加强对自己上下肢的活动量,同时锻炼自己双手的灵活性。比如,走路时可以刻意将腿抬高,幅度大一些,并且可以逐渐加长距离,促使腿部力量的恢复。对于上肢,可以做一些细致的活动,比如穿衣、写字等,锻炼双手的灵活性,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另外,整个康复期间,要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坚定患者的信心,鼓励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郑献召进一步介绍,目前,市人民医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已经建立临床相关科室密切衔接、以康复为出口的多学科诊疗全周期模式。若发生脑卒中后,采用急救120绿色通道服务系统接诊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结合移动中风单元,进一步整合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重症、康复、护理和医技等学科力量,通过多学科的密切合作,为患者建立起一个包含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和护理、健康宣教等功能为一体的学科联合体系,可实现从脑卒中患者急诊入院——应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技术——必要时最大限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内科过渡——康复科出院的院内全周期护理延伸康复。
最后,郑献召希望中老年人能够普遍树立预防卒中理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以减少脑卒中带来的危害。
(记者孙阎河)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