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房产频道 > 房产新闻 > 正文

房产频道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更新时间:2024/6/13 10:41:50    来源:焦作日报

开栏的话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是一回事吗?绿色建筑建材如何评定?市住建局对培育绿色建筑建材产业链有哪些举措?我市绿色建材企业都有哪些?生活中,大多数人对绿色建筑建材专业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名词更是陌生。即日起,本版推出“新质生产力那些事儿”栏目,为读者带来绿色建筑建材领域科普小课堂,讲述培育新质生产力中涌现的亮点工作和人物。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筑使用的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通俗地说,就是给建筑穿上棉袄、戴上棉帽、系好棉靴、冬暖夏凉以节约能源。从广义上来讲,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故又称为生态建筑或节能环保建筑。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减少建筑物在使用维护中的耗能,缓解能源危机;第二,减少耗能的同时,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第三,减少城市发展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

本报记者 张 璐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2024/6/13 10:41:50    来源:焦作日报

    开栏的话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是一回事吗?绿色建筑建材如何评定?市住建局对培育绿色建筑建材产业链有哪些举措?我市绿色建材企业都有哪些?生活中,大多数人对绿色建筑建材专业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名词更是陌生。即日起,本版推出“新质生产力那些事儿”栏目,为读者带来绿色建筑建材领域科普小课堂,讲述培育新质生产力中涌现的亮点工作和人物。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筑使用的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通俗地说,就是给建筑穿上棉袄、戴上棉帽、系好棉靴、冬暖夏凉以节约能源。从广义上来讲,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故又称为生态建筑或节能环保建筑。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减少建筑物在使用维护中的耗能,缓解能源危机;第二,减少耗能的同时,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第三,减少城市发展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

    本报记者 张 璐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