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更新时间:2024-3-6 10:43:16    来源:新华社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

  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同,恰是对“见顶论”的有力回击。

  透视增长目标:“5%左右”展现进取心

  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多重困难交织叠加的局面,为何仍将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作出说明: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

  “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展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状态。”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周黎安委员说,这一目标有利于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更好凝聚发展共识。

  增速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记者梳理发现,2003年至2023年,我国除突发疫情等特殊年份未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外,其余年份都设定了目标,并较好实现了发展任务。

  这些年,中国经济并非顺风顺水,而是一路攻坚克难。

  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风雨兼程中,中国不仅没有成为外媒所说的“下一个崩溃的经济体”,反而顶压前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

  唱衰中国的论调,在事实面前反复碰壁。

  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不断爬坡过坎:2014年GDP突破6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20年迈过百万亿元“里程碑”;在疫情冲击大背景下,也接连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大关。

  过去一年更是最新例证。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对应的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放在10年前,需要超过10%的增速才能实现。纵向比较,5.2%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

  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近期报道说,不少人的目光集中在中国GDP增长放缓上,但数据背后却隐藏着更有希望的一面:这个“亚洲巨人”仍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人均GDP将会惊人地增加。

  “一个超大型经济体能够持续中高速平稳增长,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扣上‘见顶’的帽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代表说。

  读懂经济大势:中国中长期增长潜力何在?

  相比于短期增速,外界更关心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态势。美西方一些人士声称“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繁荣接近尾声”,事实究竟如何?

  肯德基中国门店规模突破10000家、空中客车在欧洲之外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投入运营……外资企业等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中国美国商会报告显示,2024年约半数受访企业将保持在华投资规模不变,近四成计划在华增资。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59%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三大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投资,通常考虑的是中长期因素。外资动向凸显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信心。正如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所言,市场上的挑战是暂时的,“中国的长期机遇依然存在”。

  单就增速看,相比前些年的高增长,中国经济增速确实有所放缓。伴随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航道,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再“以GDP论英雄”,经济换挡减速但并未失速。

  潜在增长率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研判一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国内多家机构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在5%至6%,经济稳定增长有内在支撑。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分析,从过去“亚洲四小龙”等追赶型经济体以及高收入国家发展历程看,人均GDP介于1.2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时,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阶段。

  “中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期和结构调整关键期,内生动能充足,持续增长潜力很大,不存在经济增长‘见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说,关键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从决定潜在增长率的要素条件看,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要素资源更为丰富,为中国经济抵御冲击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

  “制度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人才优势”,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作出诠释,指出“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为什么唱衰中国经济者一错再错?究其原因,在于其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发展规律存在认知偏差与误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委员说,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自我稳定、自我修复能力。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难免遇到各种问题挑战,甚至会经历必要的阵痛,但中国经济发展有底气、有优势、更有机遇,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释放增长潜能:提振信心实干为先

  龙年春节假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绽放: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80亿元,创同档期纪录。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近期以《春节消费滚烫 中国经济就此红火?》为题,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年的疫后修复后,正站在信心转折点上。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但总体判断: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周黎安委员说,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努力将发展潜力转化成发展实力。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这是中国经济激发潜力、重塑动能的关键之举。”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说,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施工图”脉络清晰。

  “我们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杨大勇代表说,要着眼企业和群众期盼,以实干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2024-3-6 10:43:16    来源:新华社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

      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同,恰是对“见顶论”的有力回击。

      透视增长目标:“5%左右”展现进取心

      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多重困难交织叠加的局面,为何仍将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作出说明: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

      “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展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状态。”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周黎安委员说,这一目标有利于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更好凝聚发展共识。

      增速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记者梳理发现,2003年至2023年,我国除突发疫情等特殊年份未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外,其余年份都设定了目标,并较好实现了发展任务。

      这些年,中国经济并非顺风顺水,而是一路攻坚克难。

      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风雨兼程中,中国不仅没有成为外媒所说的“下一个崩溃的经济体”,反而顶压前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

      唱衰中国的论调,在事实面前反复碰壁。

      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不断爬坡过坎:2014年GDP突破6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20年迈过百万亿元“里程碑”;在疫情冲击大背景下,也接连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大关。

      过去一年更是最新例证。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对应的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放在10年前,需要超过10%的增速才能实现。纵向比较,5.2%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

      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近期报道说,不少人的目光集中在中国GDP增长放缓上,但数据背后却隐藏着更有希望的一面:这个“亚洲巨人”仍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人均GDP将会惊人地增加。

      “一个超大型经济体能够持续中高速平稳增长,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扣上‘见顶’的帽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代表说。

      读懂经济大势:中国中长期增长潜力何在?

      相比于短期增速,外界更关心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态势。美西方一些人士声称“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繁荣接近尾声”,事实究竟如何?

      肯德基中国门店规模突破10000家、空中客车在欧洲之外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投入运营……外资企业等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中国美国商会报告显示,2024年约半数受访企业将保持在华投资规模不变,近四成计划在华增资。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59%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三大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投资,通常考虑的是中长期因素。外资动向凸显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信心。正如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所言,市场上的挑战是暂时的,“中国的长期机遇依然存在”。

      单就增速看,相比前些年的高增长,中国经济增速确实有所放缓。伴随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航道,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再“以GDP论英雄”,经济换挡减速但并未失速。

      潜在增长率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研判一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国内多家机构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在5%至6%,经济稳定增长有内在支撑。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分析,从过去“亚洲四小龙”等追赶型经济体以及高收入国家发展历程看,人均GDP介于1.2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时,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阶段。

      “中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期和结构调整关键期,内生动能充足,持续增长潜力很大,不存在经济增长‘见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说,关键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从决定潜在增长率的要素条件看,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要素资源更为丰富,为中国经济抵御冲击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

      “制度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人才优势”,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作出诠释,指出“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为什么唱衰中国经济者一错再错?究其原因,在于其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发展规律存在认知偏差与误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委员说,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自我稳定、自我修复能力。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难免遇到各种问题挑战,甚至会经历必要的阵痛,但中国经济发展有底气、有优势、更有机遇,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释放增长潜能:提振信心实干为先

      龙年春节假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绽放: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80亿元,创同档期纪录。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近期以《春节消费滚烫 中国经济就此红火?》为题,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年的疫后修复后,正站在信心转折点上。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但总体判断: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周黎安委员说,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努力将发展潜力转化成发展实力。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这是中国经济激发潜力、重塑动能的关键之举。”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说,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施工图”脉络清晰。

      “我们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杨大勇代表说,要着眼企业和群众期盼,以实干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文章编辑:李灿 
     
    相关信息:
    双向奔赴结硕果
    三阳乡花生结出致富果
    逐“绿”前行
    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突破200万人次
    主要产油国宣布将自愿减产措施延至6月底
    专访:中国市场对于跨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非常重要
    专访:“松下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连创“中国深度”
    港股4日涨0.04% 收报16595.97点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