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济频道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频道

春日“颜值”生“产值”
更新时间:2024-4-24 10:54:01    来源:新华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桃花源景区,数千亩桃林枝头点点飞红,一簇簇桃花迎风吐蕊,浸染山谷。肥城市第二十三届桃花节正在这里举行。

  肥城地处泰山西麓,桃树栽培历史悠久,肥城桃在明朝成为皇室贡品,被誉为“群桃之冠”。当地10万多亩桃园,不光在夏秋乃至冬季都产出鲜嫩多汁的人间美味,春天群花竞放更是一道不可错过的极致风景。

  桃花,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如爱情、友情、家国情,为后人传诵并以此寄托心境。春天到来,桃花盛开之处自然成了人们寻访之地,游客们呼朋引伴,赏景抒情。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刘台村桃花源景区一隅,来自泰山学院的几名女大学生在拍照打卡,人面与桃花相互映照。一名女生说,看到漫山热烈开放的桃花,和春天来一场约会,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今年是肥城桃花节举办的第23个年头。2002年,刘台村在肥城率先搞起桃花旅游,承办了第一届肥城桃花节。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军说:“村里土地大部分是丘陵山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桃树。”

  那时的桃树品种单一,桃子集中在8月底至9月初成熟。“桃农只挣不到半个月的钱,于是我们增加桃树品种,还合计着办节会搞旅游,既额外增加一份收入,也能扩大刘台桃子的知名度。”刘学军说,第一年办桃花节吸引了几千名游客,后来桃花节名气越来越大,今年仅清明节假期就吸引游客10多万人。

  随着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肥城桃花节不再是单一的赏花观景活动。从枝头一朵桃花出发,肥城不断做大“赏花经济”,探索“赏花+乡村游”“赏花+美食”“赏花+文化”等融合发展路子。

  今年的肥城桃花节将踏青赏花与体验国潮结合,推出了桃元素国潮市集、花神巡游、非遗手作等沉浸式国潮活动。此外,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桃都音乐节、“十里桃花”桃花谷古装游园会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场景。

  在“桃宝”市集国风手作体验区,古风饰品、传统非遗、古法手作琳琅满目,有着千年历史的桃木工艺品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挑选。商户魏传春表示,外地游客对桃木工艺品很感兴趣,一天能卖1000多元。

  观桃林花海、游美丽乡村、品传统文化、赏非遗技艺……如今的肥城桃花节已经成为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大舞台。据肥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步文介绍,桃花节还带着肥城抢先机、争开局、拼经济的决心,让美丽生态“颜值”转化为强劲的经济“产值”。

  春季赏花、三季品桃,桃花行将谢幕,但“桃花经济”永不凋零。肥城桃简称“肥桃”,近年来,肥城加强对肥桃品种的保护培优,同时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2023年,肥桃年产量达25万吨,品牌价值超过40亿元。

  在清代,地方官吏以肥桃作为进京贡品,他们为了低成本拿到肥桃,借故查封丰产的桃园,不准桃农售卖给他人,有的肥桃会被他们占为己有,分文不给,一度让桃农认为“种桃得祸”。

  “现在是‘种桃得福’。我们把每棵桃树的产量控制在150个桃子左右,一个桃卖10多块钱,收益很可观。”新城街道西尚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国说,西尚村的肥桃远近闻名,通往西尚村长约13公里的公路两侧全是桃园,近些年通过拓品种、调结构,让肥桃呈现不止一种甜。

  肥城的桃树全身是宝,花可赏、桃可品、木可雕。肥城桃木雕刻民俗历史悠久,当地从小桃木中雕出了大产业。目前,肥城桃木雕刻工艺品已发展到3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在全国各级手工艺大赛或博览会上斩金夺银。

  赏心悦目的桃花、肥美多汁的桃子、技艺精湛的桃木雕,肥城的一花、一果、一木,拉长了“赏花经济”链条,延长了“花期”。记者采访了解到,肥城打通一二三产业,构建起产业、文化、生态齐振兴的特色农文旅产业集群,实现从“花开一季”到“四季常开”。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春日“颜值”生“产值”
    2024-4-24 10:54:01    来源:新华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桃花源景区,数千亩桃林枝头点点飞红,一簇簇桃花迎风吐蕊,浸染山谷。肥城市第二十三届桃花节正在这里举行。

      肥城地处泰山西麓,桃树栽培历史悠久,肥城桃在明朝成为皇室贡品,被誉为“群桃之冠”。当地10万多亩桃园,不光在夏秋乃至冬季都产出鲜嫩多汁的人间美味,春天群花竞放更是一道不可错过的极致风景。

      桃花,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如爱情、友情、家国情,为后人传诵并以此寄托心境。春天到来,桃花盛开之处自然成了人们寻访之地,游客们呼朋引伴,赏景抒情。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刘台村桃花源景区一隅,来自泰山学院的几名女大学生在拍照打卡,人面与桃花相互映照。一名女生说,看到漫山热烈开放的桃花,和春天来一场约会,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今年是肥城桃花节举办的第23个年头。2002年,刘台村在肥城率先搞起桃花旅游,承办了第一届肥城桃花节。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军说:“村里土地大部分是丘陵山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桃树。”

      那时的桃树品种单一,桃子集中在8月底至9月初成熟。“桃农只挣不到半个月的钱,于是我们增加桃树品种,还合计着办节会搞旅游,既额外增加一份收入,也能扩大刘台桃子的知名度。”刘学军说,第一年办桃花节吸引了几千名游客,后来桃花节名气越来越大,今年仅清明节假期就吸引游客10多万人。

      随着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肥城桃花节不再是单一的赏花观景活动。从枝头一朵桃花出发,肥城不断做大“赏花经济”,探索“赏花+乡村游”“赏花+美食”“赏花+文化”等融合发展路子。

      今年的肥城桃花节将踏青赏花与体验国潮结合,推出了桃元素国潮市集、花神巡游、非遗手作等沉浸式国潮活动。此外,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桃都音乐节、“十里桃花”桃花谷古装游园会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场景。

      在“桃宝”市集国风手作体验区,古风饰品、传统非遗、古法手作琳琅满目,有着千年历史的桃木工艺品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挑选。商户魏传春表示,外地游客对桃木工艺品很感兴趣,一天能卖1000多元。

      观桃林花海、游美丽乡村、品传统文化、赏非遗技艺……如今的肥城桃花节已经成为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大舞台。据肥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步文介绍,桃花节还带着肥城抢先机、争开局、拼经济的决心,让美丽生态“颜值”转化为强劲的经济“产值”。

      春季赏花、三季品桃,桃花行将谢幕,但“桃花经济”永不凋零。肥城桃简称“肥桃”,近年来,肥城加强对肥桃品种的保护培优,同时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2023年,肥桃年产量达25万吨,品牌价值超过40亿元。

      在清代,地方官吏以肥桃作为进京贡品,他们为了低成本拿到肥桃,借故查封丰产的桃园,不准桃农售卖给他人,有的肥桃会被他们占为己有,分文不给,一度让桃农认为“种桃得祸”。

      “现在是‘种桃得福’。我们把每棵桃树的产量控制在150个桃子左右,一个桃卖10多块钱,收益很可观。”新城街道西尚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国说,西尚村的肥桃远近闻名,通往西尚村长约13公里的公路两侧全是桃园,近些年通过拓品种、调结构,让肥桃呈现不止一种甜。

      肥城的桃树全身是宝,花可赏、桃可品、木可雕。肥城桃木雕刻民俗历史悠久,当地从小桃木中雕出了大产业。目前,肥城桃木雕刻工艺品已发展到3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在全国各级手工艺大赛或博览会上斩金夺银。

      赏心悦目的桃花、肥美多汁的桃子、技艺精湛的桃木雕,肥城的一花、一果、一木,拉长了“赏花经济”链条,延长了“花期”。记者采访了解到,肥城打通一二三产业,构建起产业、文化、生态齐振兴的特色农文旅产业集群,实现从“花开一季”到“四季常开”。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