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两会专题

    做好“非遗+”让非遗展现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2/17 10:09:11    来源:焦作晚报

    新闻背景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非遗”成为今年春节年味游的关键词。太极拳、黄河飞龙、绞胎瓷等非遗元素四次登上央视;李子柒携手云台山非遗市集登陆河南春晚,引发“跟着李子柒打卡云台非遗奇幻市集”热潮;焦作市非遗精品项目展演“全明星阵容”大放异彩,为观众奉上非遗大餐,线上、线下共享文化盛宴……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焦作非遗出圈出彩!如何做好“非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

    代表委员建议

    市人大代表王保才表示,做好“非遗+”文章,需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市要加大力度开发非遗主题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馆,策划非遗文化节庆活动,形成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模式。同时,要注重年轻化表达,运用数字技术、新媒体传播等手段,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融合加创新,是推动非遗文化焕发光彩的方法和路径!”市政协委员赵方说,当下,“非遗+旅游”就是非常有效的举措,非遗增加旅游的文化底蕴,旅游又为非遗提供舞台与市场,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他建议,做好“非遗+短视频”,发挥好短视频平台的引流作用。通过短视频记录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和传承人的故事来宣传非遗,与时俱进,让非遗展示变得有趣、生动、接地气。同时,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做好“非遗+活动”,通过举办本地特色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让活动为非遗注入活力;“非遗+校园”,可以让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进入校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助力非遗的传承。

    未来展望

    焦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焦作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7个,非遗文化正在成为怀川文化的记忆点和焦作旅游形象的新名片。

    新的一年,我市将着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深入提炼山水文化、太极文化、黄河文化、名人文化、怀药文化、陶瓷文化等“七大文化标识”,努力形成一批文学、音乐、影视、动漫、游戏、书法等文创精品。擦亮“放歌怀川 出彩焦作”“文润怀川 书香焦作”文化服务品牌,建立优秀文化演艺节目常态化进景区、进街区运行机制。加快“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市集建设,着力提升非遗文化体验,让非遗为旅游赋能,同时持续推进万里茶道沁阳太行陉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创建一批A级文博景区,大力开发文博文创,不断丰富文博场馆的旅游元素。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本报记者 杨景鹏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做好“非遗+”让非遗展现新活力
    2025/2/17 10:09:11    来源:焦作晚报

    新闻背景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非遗”成为今年春节年味游的关键词。太极拳、黄河飞龙、绞胎瓷等非遗元素四次登上央视;李子柒携手云台山非遗市集登陆河南春晚,引发“跟着李子柒打卡云台非遗奇幻市集”热潮;焦作市非遗精品项目展演“全明星阵容”大放异彩,为观众奉上非遗大餐,线上、线下共享文化盛宴……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焦作非遗出圈出彩!如何做好“非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

    代表委员建议

    市人大代表王保才表示,做好“非遗+”文章,需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市要加大力度开发非遗主题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馆,策划非遗文化节庆活动,形成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模式。同时,要注重年轻化表达,运用数字技术、新媒体传播等手段,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融合加创新,是推动非遗文化焕发光彩的方法和路径!”市政协委员赵方说,当下,“非遗+旅游”就是非常有效的举措,非遗增加旅游的文化底蕴,旅游又为非遗提供舞台与市场,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他建议,做好“非遗+短视频”,发挥好短视频平台的引流作用。通过短视频记录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和传承人的故事来宣传非遗,与时俱进,让非遗展示变得有趣、生动、接地气。同时,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做好“非遗+活动”,通过举办本地特色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让活动为非遗注入活力;“非遗+校园”,可以让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进入校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助力非遗的传承。

    未来展望

    焦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焦作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7个,非遗文化正在成为怀川文化的记忆点和焦作旅游形象的新名片。

    新的一年,我市将着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深入提炼山水文化、太极文化、黄河文化、名人文化、怀药文化、陶瓷文化等“七大文化标识”,努力形成一批文学、音乐、影视、动漫、游戏、书法等文创精品。擦亮“放歌怀川 出彩焦作”“文润怀川 书香焦作”文化服务品牌,建立优秀文化演艺节目常态化进景区、进街区运行机制。加快“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市集建设,着力提升非遗文化体验,让非遗为旅游赋能,同时持续推进万里茶道沁阳太行陉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创建一批A级文博景区,大力开发文博文创,不断丰富文博场馆的旅游元素。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本报记者 杨景鹏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