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焦作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焦作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助力职教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4/6/14 9:50:47    来源:焦作日报

  近日,省教育厅官网以《焦作市: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聚焦我市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省“双师型”教师标准,通过教师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认定一批既能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又能开展实训教学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为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加大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我市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市还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指导能力提升等培训,鼓励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近5年来,我市通过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级”培训网络,累计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周期轮训的目标和任务。

  积极推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开发运营、课堂重构与课程升级等培训,引导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市还鼓励教师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完善工作,推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优化。

组织教师企业实践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市积极推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全市共有15所中职学校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和市场需求,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引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研发工作,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进行“双师型”教师认定

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我市建立了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机制,两年来累计通过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885人。

  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师资格和教学能力外,“双师型”教师还需具备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执业资格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以及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或校内外实践基地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这些标准确保了“双师型”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建立严格的认定程序。申请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经过个人申报、学校审核、专家评审等环节。在评审过程中,注重考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还建立了公示制度,确保认定工作公开、公正和公平。

  为“双师型”教师制定丰富的激励措施。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后,在职称评审、教学科研、岗位晋升等方面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这些激励措施激发了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热情,推动了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964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43人,具有高级职称54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418人,“双师型”教师95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7.4%。

(记者赵改玲)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陈 琦

编 辑:李润生

校 对:王经东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焦作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助力职教高质量发展
    2024/6/14 9:50:47    来源:焦作日报

      近日,省教育厅官网以《焦作市: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聚焦我市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省“双师型”教师标准,通过教师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认定一批既能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又能开展实训教学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为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加大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我市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市还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指导能力提升等培训,鼓励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近5年来,我市通过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级”培训网络,累计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周期轮训的目标和任务。

      积极推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开发运营、课堂重构与课程升级等培训,引导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市还鼓励教师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完善工作,推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优化。

    组织教师企业实践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市积极推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全市共有15所中职学校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和市场需求,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引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研发工作,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进行“双师型”教师认定

    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我市建立了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机制,两年来累计通过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885人。

      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师资格和教学能力外,“双师型”教师还需具备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执业资格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以及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或校内外实践基地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这些标准确保了“双师型”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建立严格的认定程序。申请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经过个人申报、学校审核、专家评审等环节。在评审过程中,注重考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还建立了公示制度,确保认定工作公开、公正和公平。

      为“双师型”教师制定丰富的激励措施。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后,在职称评审、教学科研、岗位晋升等方面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这些激励措施激发了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热情,推动了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964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43人,具有高级职称54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418人,“双师型”教师95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7.4%。

    (记者赵改玲)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陈 琦

    编 辑:李润生

    校 对:王经东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