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焦作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推动太极拳“六进” 打造世界太极城
我市纵深推进太极拳普及工作
更新时间:2024/12/11 10:06:49    来源:焦作日报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挖掘太极拳资源,开展国内外太极拳交流活动,落实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战略目标,推动实施“五城共建”,在全市营造了传承弘扬太极拳的良好氛围,太极拳传承普及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向纵深发展。

  5月12日,2024年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焦作分会场)活动暨焦作市老年人全民健身月活动在市太极体育中心太极广场启动。来自全市各太极拳健身站点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700余人表演了梦幻太极、扇舞太极、剑武太极和八法五步等,为现场群众带来了一场太极拳视觉盛宴。

  5月29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2024年河南省太极拳健身大赛在焦作太极体育中心开幕,22支代表队362名太极拳高手参赛。本次比赛也是今年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中区)太极拳比赛的选拔赛,优胜者可以代表河南在全国大赛中展示自己。

  9月27日上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等主办的“我要上全运 直通粤港澳”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展演太极拳比赛选拔赛暨2024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南部赛区)在我市开幕,共有73支代表队近千人参赛。

  今年,市体育部门坚持“五城共建”,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打造“世界太极城”等体育城,同时坚持“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惠民”,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重点打造了多项太极拳赛事品牌。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命名的“太极圣地”,在太极拳弘扬、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太极拳促进焦作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助力全民健身,我市自2013年以来,开展了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

  推广传播扎实有效。我市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快太极拳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出台了推广普及太极拳意见、太极拳“六进”方案等,组织编制了太极拳“六进”推广套路和少儿太极操等标准化推广套路教材,广泛组织太极拳“六进”活动,为太极拳推广普及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制度保障。在河南省直机关建立太极拳健身示范站点8个,有17家单位4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

  人才建设初具规模。为规范拳师管理制度,我市出台《焦作市太极拳人才认定办法》,加强太极拳拳师业务技术和道德素养培训,并成功举办2期优秀太极拳拳师培训班,选树了57名拳师为“焦作市太极拳推广使者”,建立了太极拳拳师人才库,为太极拳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普及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创新发展太极拳,市体育局委托市武术协会成立焦作市太极拳技击研究中心,就太极拳推广普及实战技击进行研究,融合武术技击运动要素特点,提升太极拳的技击水平,使太极拳回归到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实战技击的原有历史风格。今年,该中心已经独立创编了两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太极拳技法,目前已在焦作师专和河南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体育学院开设培训班。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1万余人、太极拳辅导站点1000余个、太极拳社团23个、有规模的武馆武校和俱乐部达31个,家庭武馆和授拳点遍布城乡,太极拳运动基本形成了组织建设有保证、工作运行有制度、推动工作有抓手、教学有人才的良好工作局面。

  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体育系统将持续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为抓手,持续加强太极拳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太极拳研究创新,加强太极拳对外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和承办好国内外太极拳高水平赛事,为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贡献体育力量。

(记者孙军)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王水涛

编 辑:刘 佳

校 对:胡玉成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推动太极拳“六进” 打造世界太极城
    我市纵深推进太极拳普及工作
    2024/12/11 10:06:49    来源:焦作日报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挖掘太极拳资源,开展国内外太极拳交流活动,落实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战略目标,推动实施“五城共建”,在全市营造了传承弘扬太极拳的良好氛围,太极拳传承普及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向纵深发展。

      5月12日,2024年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焦作分会场)活动暨焦作市老年人全民健身月活动在市太极体育中心太极广场启动。来自全市各太极拳健身站点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700余人表演了梦幻太极、扇舞太极、剑武太极和八法五步等,为现场群众带来了一场太极拳视觉盛宴。

      5月29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2024年河南省太极拳健身大赛在焦作太极体育中心开幕,22支代表队362名太极拳高手参赛。本次比赛也是今年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中区)太极拳比赛的选拔赛,优胜者可以代表河南在全国大赛中展示自己。

      9月27日上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等主办的“我要上全运 直通粤港澳”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展演太极拳比赛选拔赛暨2024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南部赛区)在我市开幕,共有73支代表队近千人参赛。

      今年,市体育部门坚持“五城共建”,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打造“世界太极城”等体育城,同时坚持“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惠民”,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重点打造了多项太极拳赛事品牌。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命名的“太极圣地”,在太极拳弘扬、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太极拳促进焦作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助力全民健身,我市自2013年以来,开展了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

      推广传播扎实有效。我市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快太极拳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出台了推广普及太极拳意见、太极拳“六进”方案等,组织编制了太极拳“六进”推广套路和少儿太极操等标准化推广套路教材,广泛组织太极拳“六进”活动,为太极拳推广普及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制度保障。在河南省直机关建立太极拳健身示范站点8个,有17家单位4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

      人才建设初具规模。为规范拳师管理制度,我市出台《焦作市太极拳人才认定办法》,加强太极拳拳师业务技术和道德素养培训,并成功举办2期优秀太极拳拳师培训班,选树了57名拳师为“焦作市太极拳推广使者”,建立了太极拳拳师人才库,为太极拳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普及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创新发展太极拳,市体育局委托市武术协会成立焦作市太极拳技击研究中心,就太极拳推广普及实战技击进行研究,融合武术技击运动要素特点,提升太极拳的技击水平,使太极拳回归到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实战技击的原有历史风格。今年,该中心已经独立创编了两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太极拳技法,目前已在焦作师专和河南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体育学院开设培训班。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1万余人、太极拳辅导站点1000余个、太极拳社团23个、有规模的武馆武校和俱乐部达31个,家庭武馆和授拳点遍布城乡,太极拳运动基本形成了组织建设有保证、工作运行有制度、推动工作有抓手、教学有人才的良好工作局面。

      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体育系统将持续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为抓手,持续加强太极拳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太极拳研究创新,加强太极拳对外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和承办好国内外太极拳高水平赛事,为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贡献体育力量。

    (记者孙军)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王水涛

    编 辑:刘 佳

    校 对:胡玉成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