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新华社南宁3月21日电 题:南国山乡的春日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李欢
连续一段时间的绵绵春雨后,广西平果市榜圩镇的田野苏醒,桑枝吐芽。纵横阡陌间,农人们备种、耕地、施肥……山脚下、沟渠旁,一派不负春光的忙碌场景。
时值三月,既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也是采摘丰收的日子。在榜圩镇乐圩村的辣椒地里,鲜红的线椒不时随风晃动,像一簇簇摆动的小火苗。“再过几天,这批辣椒就可以采摘上市了。今年我还会搭建大棚种植辣椒新品种,届时产值更高。”来自四川遂宁的种植户吕刚说,眼神里满是憧憬。
他的老乡罗明武同样对种植辣椒信心满满。“这边土地肥沃,冬天比较温暖,非常适合种植反季节辣椒。我去年种了170亩辣椒,收益不错。”罗明武介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辣椒产业发展较好,每亩产量一季可达5000斤至6000斤,产品不愁销路,四川、湖南、山西等地客商经常催货。
近年来,榜圩镇推动乐圩村发展815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附近的长安村、紫塘村、隆足村等种植辣椒超过3000亩。由于辣椒增收成效明显,“冬闲田”成为群众的“增收田”。
辣椒产业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也为大家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今年45岁的村民陈翠青最近忙着在地里采收辣椒,下午工作结束时便可领取现金报酬。对陈翠青而言,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家里有老人走不开,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增收两不误。“除了摘辣椒,我平时也会做些施肥除草的活儿,不忙的时候就帮丈夫在家里养蚕。收入有保障,生活有盼头。”陈翠青说。
榜圩镇党委书记张磊介绍,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当地立足资源禀赋,以特色赋能产业,努力探索合适的产业类型和发展方向,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突出市场“有优势”、产品“立得住”、销售“巧错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除了促进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榜圩镇也多渠道增加群众产业收入。结合群众一直有养牛的传统,当地不断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建立健全产业与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当地村集体投入土地或资金参与产业项目,所得收益按比例分配,分别在永旺村、常星村、榜圩村等地建设“犇”富肉牛养殖基地、常星木材加工厂、北部乡镇建材市场等产业基地。许多农户参与其中,增收渠道得以拓宽。
在永旺村敢桑屯的牛舍里,一头头健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这个肉牛养殖场属于村集体经济,饲养肉牛30头、牛犊30头,预计出栏收入超过100万元。”永旺村党总支部书记韦丽葵说,养殖场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和村屯发展肉牛产业。目前,肉牛项目已带动本村30余户农户养殖肉牛300多头,预计产值超700万元。
在当地建材市场,一家家门面已开门营业,琳琅满目的建材产品映入眼帘,砖瓦、油漆、地板等一应俱全,入股的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从门面租金收入中获得分红。一名群众说,建材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榜圩镇,群山连绵,曾经遭遇产业单一的困扰。随着思路理念的变化,如今乡村产业正“破茧而出”,项目多点开花。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当地乡村活力满满。数据显示,当地已发展农民合作社88个,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7.64%,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效、群众增收。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新华社南宁3月21日电 题:南国山乡的春日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李欢
连续一段时间的绵绵春雨后,广西平果市榜圩镇的田野苏醒,桑枝吐芽。纵横阡陌间,农人们备种、耕地、施肥……山脚下、沟渠旁,一派不负春光的忙碌场景。
时值三月,既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也是采摘丰收的日子。在榜圩镇乐圩村的辣椒地里,鲜红的线椒不时随风晃动,像一簇簇摆动的小火苗。“再过几天,这批辣椒就可以采摘上市了。今年我还会搭建大棚种植辣椒新品种,届时产值更高。”来自四川遂宁的种植户吕刚说,眼神里满是憧憬。
他的老乡罗明武同样对种植辣椒信心满满。“这边土地肥沃,冬天比较温暖,非常适合种植反季节辣椒。我去年种了170亩辣椒,收益不错。”罗明武介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辣椒产业发展较好,每亩产量一季可达5000斤至6000斤,产品不愁销路,四川、湖南、山西等地客商经常催货。
近年来,榜圩镇推动乐圩村发展815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附近的长安村、紫塘村、隆足村等种植辣椒超过3000亩。由于辣椒增收成效明显,“冬闲田”成为群众的“增收田”。
辣椒产业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也为大家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今年45岁的村民陈翠青最近忙着在地里采收辣椒,下午工作结束时便可领取现金报酬。对陈翠青而言,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家里有老人走不开,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增收两不误。“除了摘辣椒,我平时也会做些施肥除草的活儿,不忙的时候就帮丈夫在家里养蚕。收入有保障,生活有盼头。”陈翠青说。
榜圩镇党委书记张磊介绍,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当地立足资源禀赋,以特色赋能产业,努力探索合适的产业类型和发展方向,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突出市场“有优势”、产品“立得住”、销售“巧错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除了促进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榜圩镇也多渠道增加群众产业收入。结合群众一直有养牛的传统,当地不断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建立健全产业与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当地村集体投入土地或资金参与产业项目,所得收益按比例分配,分别在永旺村、常星村、榜圩村等地建设“犇”富肉牛养殖基地、常星木材加工厂、北部乡镇建材市场等产业基地。许多农户参与其中,增收渠道得以拓宽。
在永旺村敢桑屯的牛舍里,一头头健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这个肉牛养殖场属于村集体经济,饲养肉牛30头、牛犊30头,预计出栏收入超过100万元。”永旺村党总支部书记韦丽葵说,养殖场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和村屯发展肉牛产业。目前,肉牛项目已带动本村30余户农户养殖肉牛300多头,预计产值超700万元。
在当地建材市场,一家家门面已开门营业,琳琅满目的建材产品映入眼帘,砖瓦、油漆、地板等一应俱全,入股的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从门面租金收入中获得分红。一名群众说,建材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榜圩镇,群山连绵,曾经遭遇产业单一的困扰。随着思路理念的变化,如今乡村产业正“破茧而出”,项目多点开花。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当地乡村活力满满。数据显示,当地已发展农民合作社88个,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7.64%,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效、群众增收。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