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农技下乡 科技上新——辽宁夏管一线见闻
更新时间:2024/7/22 10:18:3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沈阳7月21日电 题:农技下乡 科技上新——辽宁夏管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手指轻轻一点,吸肥、搅拌、灌溉一气呵成;植保无人机当主角,3亩水田施肥只需几十秒;盯着大屏幕种地,虫情监测、气象预警等数据一目了然……正值夏季田间管理关键时节,记者在辽宁各地走访看到,科技成为农田夏管主力,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清早,阜新市彰武县五峰镇大有亨村传来阵阵嗡鸣声。挺拔翠绿的玉米地上空,一台农用无人机匀速前进,均匀地喷洒肥料。另一片地里,玉米丛下分布着管网,种粮大户孙继刚在有机肥数字化智能一体机的屏幕上轻轻一点,即可完成吸肥、搅拌、灌溉,一株株玉米在现代化自动滴灌设备下“吃饱喝足”。

  55岁的孙继刚去年在专家指导下应用了密植及水肥一体化技术,1万多亩玉米全部实现增产。今年,孙继刚又探索智能化田间管理,安装了温度、湿度等仪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水肥作业,实现精准化作业。

  三分种,七分管。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道出了夏管新变化:“以前种地只靠经验,现在缺啥、少啥一目了然,我们结合数据和经验,能科学种地、提升产量。”

  走在合作社的智慧农业基地,记者看到每隔两亩地就有一个昆虫诱捕器,进行害虫监测、诱捕、捕杀。四周还有多功能气象站、农情信息采集仪、四处张望的摄像头不间断地采集信息。土壤里,各种插入地下的传感器,监测着土壤温湿度和土壤氮磷含量。

  除了新科技,还有不少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在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水源村,一节田间课吸引了不少农户前来取经。农技人员逐田逐块指导农户施肥、选药,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源、病源。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的一块示范稻田里,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曹英丽带领团队,启用多光谱无人机对水稻进行“扫描”,捕捉病虫害信息,随后植保无人机将赤眼蜂丸均匀地撒进稻田。赤眼蜂释放后,孵化寄生于二化螟虫卵,起到“以虫克虫”的作用,亩成本仅十余元。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农技下乡 科技上新——辽宁夏管一线见闻
    2024/7/22 10:18:36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沈阳7月21日电 题:农技下乡 科技上新——辽宁夏管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手指轻轻一点,吸肥、搅拌、灌溉一气呵成;植保无人机当主角,3亩水田施肥只需几十秒;盯着大屏幕种地,虫情监测、气象预警等数据一目了然……正值夏季田间管理关键时节,记者在辽宁各地走访看到,科技成为农田夏管主力,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清早,阜新市彰武县五峰镇大有亨村传来阵阵嗡鸣声。挺拔翠绿的玉米地上空,一台农用无人机匀速前进,均匀地喷洒肥料。另一片地里,玉米丛下分布着管网,种粮大户孙继刚在有机肥数字化智能一体机的屏幕上轻轻一点,即可完成吸肥、搅拌、灌溉,一株株玉米在现代化自动滴灌设备下“吃饱喝足”。

      55岁的孙继刚去年在专家指导下应用了密植及水肥一体化技术,1万多亩玉米全部实现增产。今年,孙继刚又探索智能化田间管理,安装了温度、湿度等仪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水肥作业,实现精准化作业。

      三分种,七分管。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道出了夏管新变化:“以前种地只靠经验,现在缺啥、少啥一目了然,我们结合数据和经验,能科学种地、提升产量。”

      走在合作社的智慧农业基地,记者看到每隔两亩地就有一个昆虫诱捕器,进行害虫监测、诱捕、捕杀。四周还有多功能气象站、农情信息采集仪、四处张望的摄像头不间断地采集信息。土壤里,各种插入地下的传感器,监测着土壤温湿度和土壤氮磷含量。

      除了新科技,还有不少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在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水源村,一节田间课吸引了不少农户前来取经。农技人员逐田逐块指导农户施肥、选药,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源、病源。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的一块示范稻田里,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曹英丽带领团队,启用多光谱无人机对水稻进行“扫描”,捕捉病虫害信息,随后植保无人机将赤眼蜂丸均匀地撒进稻田。赤眼蜂释放后,孵化寄生于二化螟虫卵,起到“以虫克虫”的作用,亩成本仅十余元。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