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担当——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一线观察
更新时间:2024/10/17 10:34:39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长沙10月16日电 题: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担当——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阮周围、余春生

  10月15日至16日,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与会嘉宾聚焦“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主题,共话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良策,共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举措。多位业内人士分享了新形势下媒体在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为新时代的媒体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技赋能探索媒体融合新路径

  轻点鼠标,在文本框输入“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报道策划”,就能发散出“科技”“文化娱乐”等多个选题策划方向,每个方向又链接到多个策划提纲和权威消息源。

  在同步举行的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湘潭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王梓赫体验了由新华社研发的“新华本源”AI知识助手。他感叹“太好用了”,不仅消息源权威准确,策划内容还新颖丰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新媒体融合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未来类似的应用场景会更广,希望以后的工作中我能用上。”王梓赫说。

  以科技引领传播行业变革发展,不仅能提升工作效能,还能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让科技之光放大文化之美、传播之力。

  在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展位上,数字人“苏意”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时而身着旗袍、时而身着健身服……“苏意”展现了“身兼数职”的功能。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技术中心项目经理余乐介绍,“苏意”目前已投入应用,能满足视听播报、主持采访等多种节目内容需要。

      机制创新助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本届大会上的一个讨论焦点。

  与会嘉宾认为,媒体融合走过10年历程,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既是前后相继、提质升级的改革深化,也是新闻人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使命担当。

  不论舆论形态如何演变,媒体样态如何发展,优质内容永远是信息市场的“硬通货”,是解锁流量密码的“金钥匙”。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要以生产机制创新推动内容革新,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新媒体工作室是主流媒体探索内容生产机制创新的一支“轻骑兵”。在本届大会“推动全媒体生产 促进全媒体传播”内容创新论坛上,多位新媒体工作室人士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内容创新展开交流研讨。

  “依托工作室的建设,可以实现部门间选题协同策划。采访拍摄一次采集,根据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各取所需分头生产。”人民日报社“碰碰词儿工作室”负责人刘莉莉表示。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认为,新媒体工作室打破了传统媒体部门之间的壁垒,直面市场打造产品,这是推动媒体产品生产机制创新的有效探索。

  好产品想要传得远,也离不开传播机制创新的加持。

  与会人士认为,在未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过程中,既要坚持“内容为王”,也要加强“渠道致胜”,打造技术先进、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同时要有效用好商业化、社会化平台,科学构建传播矩阵,形成全网聚合效应,让“正能量”拥有“大流量”。

      责任担当赋能媒体新使命

  坐上座椅,戴上VR设备,就能瞬间“降落”至月球表面;座椅启动后,就能“乘坐”月球车,模拟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下驾驶月球车行走的情景——这是记者在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看到的一幕。

  “数字月球”是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先进半导体显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建设的线下数字科普基础设施。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李常远体验了“数字月球”后非常兴奋。他告诉记者:“我好像真的在月球上行走,还可以用闯关的方式探索月球的地形地貌,是一次很刺激的体验。”

  据了解,“数字月球”当前正在与出版社、科技馆和博物馆等机构接洽合作。“通过科普知识、技术与互动的交融,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可以在娱乐中了解更多天文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品经理何舟表示。

  深度变革背景下,媒体不应只局限于传播信息,还应运用好行业机遇,以科技赋能社会责任实践与传播。

  当前,湖南红网有《问政湖南》《百姓呼声》等民声栏目,帮助解决网民诉求;优酷上线无障碍剧场,使用AI语音赋能,让盲人朋友体验“追剧”的乐趣……

  在15日举办的“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上,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肖世锋表示,当前,媒体融合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还是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更是媒体责任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主流媒体应当挺进网络主战场,占领主阵地,掌握制高点,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担当——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一线观察
    2024/10/17 10:34:39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长沙10月16日电 题: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担当——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阮周围、余春生

      10月15日至16日,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与会嘉宾聚焦“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主题,共话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良策,共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举措。多位业内人士分享了新形势下媒体在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为新时代的媒体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技赋能探索媒体融合新路径

      轻点鼠标,在文本框输入“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报道策划”,就能发散出“科技”“文化娱乐”等多个选题策划方向,每个方向又链接到多个策划提纲和权威消息源。

      在同步举行的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湘潭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王梓赫体验了由新华社研发的“新华本源”AI知识助手。他感叹“太好用了”,不仅消息源权威准确,策划内容还新颖丰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新媒体融合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未来类似的应用场景会更广,希望以后的工作中我能用上。”王梓赫说。

      以科技引领传播行业变革发展,不仅能提升工作效能,还能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让科技之光放大文化之美、传播之力。

      在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展位上,数字人“苏意”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时而身着旗袍、时而身着健身服……“苏意”展现了“身兼数职”的功能。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技术中心项目经理余乐介绍,“苏意”目前已投入应用,能满足视听播报、主持采访等多种节目内容需要。

          机制创新助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本届大会上的一个讨论焦点。

      与会嘉宾认为,媒体融合走过10年历程,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既是前后相继、提质升级的改革深化,也是新闻人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使命担当。

      不论舆论形态如何演变,媒体样态如何发展,优质内容永远是信息市场的“硬通货”,是解锁流量密码的“金钥匙”。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要以生产机制创新推动内容革新,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新媒体工作室是主流媒体探索内容生产机制创新的一支“轻骑兵”。在本届大会“推动全媒体生产 促进全媒体传播”内容创新论坛上,多位新媒体工作室人士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内容创新展开交流研讨。

      “依托工作室的建设,可以实现部门间选题协同策划。采访拍摄一次采集,根据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各取所需分头生产。”人民日报社“碰碰词儿工作室”负责人刘莉莉表示。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认为,新媒体工作室打破了传统媒体部门之间的壁垒,直面市场打造产品,这是推动媒体产品生产机制创新的有效探索。

      好产品想要传得远,也离不开传播机制创新的加持。

      与会人士认为,在未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过程中,既要坚持“内容为王”,也要加强“渠道致胜”,打造技术先进、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同时要有效用好商业化、社会化平台,科学构建传播矩阵,形成全网聚合效应,让“正能量”拥有“大流量”。

          责任担当赋能媒体新使命

      坐上座椅,戴上VR设备,就能瞬间“降落”至月球表面;座椅启动后,就能“乘坐”月球车,模拟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下驾驶月球车行走的情景——这是记者在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看到的一幕。

      “数字月球”是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先进半导体显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建设的线下数字科普基础设施。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李常远体验了“数字月球”后非常兴奋。他告诉记者:“我好像真的在月球上行走,还可以用闯关的方式探索月球的地形地貌,是一次很刺激的体验。”

      据了解,“数字月球”当前正在与出版社、科技馆和博物馆等机构接洽合作。“通过科普知识、技术与互动的交融,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可以在娱乐中了解更多天文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品经理何舟表示。

      深度变革背景下,媒体不应只局限于传播信息,还应运用好行业机遇,以科技赋能社会责任实践与传播。

      当前,湖南红网有《问政湖南》《百姓呼声》等民声栏目,帮助解决网民诉求;优酷上线无障碍剧场,使用AI语音赋能,让盲人朋友体验“追剧”的乐趣……

      在15日举办的“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上,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肖世锋表示,当前,媒体融合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还是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更是媒体责任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主流媒体应当挺进网络主战场,占领主阵地,掌握制高点,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