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我国大熊猫、雪豹等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更新时间:2025/3/4 10:07:04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胡璐)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3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近1900只,雪豹恢复至1200多只。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近1900只,雪豹恢复至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由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至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40年前仅存2群、不足10只增长至7群、42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7000余只,亚洲象野外种群由150余头增长至300多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至30多万只。

      在野生植物方面,野生攀枝花苏铁增长至38.9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德保苏铁、杏黄兜兰、报春苣苔、猪血木等206种濒危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华盖木、云南蓝果树等多个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华盖木由6株增长至1.5万多株,被发现时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被发现时仅存1株的普陀鹅耳枥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人工苗数万株。

      这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专题研究,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植物园体系及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体系建设,完善野生动植物及重要栖息地和鸟类迁飞通道保护监测体系,强化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网络、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建设,全面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我国大熊猫、雪豹等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2025/3/4 10:07:04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胡璐)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3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近1900只,雪豹恢复至1200多只。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近1900只,雪豹恢复至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由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至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40年前仅存2群、不足10只增长至7群、42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7000余只,亚洲象野外种群由150余头增长至300多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至30多万只。

      在野生植物方面,野生攀枝花苏铁增长至38.9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德保苏铁、杏黄兜兰、报春苣苔、猪血木等206种濒危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华盖木、云南蓝果树等多个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华盖木由6株增长至1.5万多株,被发现时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被发现时仅存1株的普陀鹅耳枥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人工苗数万株。

      这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专题研究,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植物园体系及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体系建设,完善野生动植物及重要栖息地和鸟类迁飞通道保护监测体系,强化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网络、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建设,全面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