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新华社南京3月22日电 题:拿了全国冠军后,“百米飞人”决定从零开始学跑步
新华社记者王沁鸥、吴俊宽、何磊静
0.01秒——这是21岁的邓信锐与队友谢震业在半决赛中的差距。也是这百分之一秒,21日将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邓信锐挡在了南京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决赛的门外。不过,这名年轻的全国冠军在赛后表示,能取得目前的成绩,自己已经感到满意。毕竟,在踏上南京的赛场前,他已经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学习跑步”。
即便是资深田径迷,在2023年之前对邓信锐这个名字恐怕也都会感到陌生。2023年全国室内田径邀请赛成都站,当时还是暨南大学大一新生的邓信锐在男子60米项目中夺冠,而那仅仅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场专业比赛。脖子上挂着金牌,当时不到20岁的邓信锐直呼“有点不敢相信”。
颇具“黑马”色彩的首秀赛季并未就此结束,当年7月,邓信锐在全国锦标赛“百米飞人”大战中以10秒23加冕。尽管这一成绩是在苏炳添、谢震业缺席的情况下取得的,但一个大学生运动员初登专业赛场就取得佳绩,让业界对他充满好奇和期待。
“2023年拿了成绩,更多是因为我当时状态好,参赛也多。”21日,在南京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场外,止步半决赛的邓信锐聊起了自己成为全国冠军后的近两年时光,“其实想了想,没有人可以一下子就成功,一直在高峰上的”。
2024年,邓信锐似乎进入了蛰伏期。作为卫冕冠军参赛的全国锦标赛上,他没进决赛;一整年,他的百米成绩一直徘徊在十秒四几到六几之间;尽管在全国大奖赛分站赛中取得过冠军,但10秒58的夺冠成绩与他前一年的惊艳表现相去甚远。
“2023年因为频繁参赛,也没什么经验,导致我腰肌过度劳损了,所以2024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我都在养伤。”邓信锐承认,成绩的起伏也导致了心态的起伏,“其实那个时候特别焦虑,因为我一进专业(赛场)就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一下子掉下来,对我的心理打击还是比较大的。”
2023年邓信锐第一次拿到全国冠军时,他当时的教练、中国短跑名将莫有雪曾评价他“就像一块璞玉,还需进一步精雕细琢”。2022年底在广西队注册之前,邓信锐从来没有进过体校或专业队。2021年,他100米才跑出10秒87的成绩,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并通过体育特长考上了暨南大学。他的专业是体育教育,原计划是当个体育老师或教练,所以刚进大学时目标只是在毕业前达到运动健将水平(10秒50),因为这样“能让自己的简历好看一些”。
直到在大学里接触了莫有雪从专业队带来的训练方法,邓信锐的天赋才开始逐渐兑现,并迎来了专业赛场上的爆发。但回忆当时,邓信锐坦言那时的成绩并不是技术稳定后的结果:“我当时很快,但我并没有深刻理解自己为什么快,总是特别想去拼,靠拼去出成绩。”
于是伤病和成绩下滑接踵而至。但焦虑过后,邓信锐决定沉下心来解决问题。
据他自己描述,那是一个“把自己从前的跑动理念完全推翻”的过程:“以前我觉得,我只要比你快,我就是对的。”但专业队更为科学的训练监测手段产出的数据,逼着让他抛下了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些技术习惯。
“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他说,“我抛掉这些(旧习惯)之后,发现自己好像有点不会跑步了,就是从零开始学跑步。”
但他也知道,成长总会伴随着阵痛。“依据科学的模型和数据的结果来要求自己,慢慢按照这个方向去磨炼,会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稳定一些。但是如果不改变的话,我可能就局限在这里了,上限也就这样了。”邓信锐说,起伏之中,他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不要有执念,也没有了一定要马上出成绩的欲望,所以后来的2024年,就是一个沉淀下来训练技术的过程。”
这几乎是所有运动员都会经历的生涯曲线:起步和爬坡阶段,一切向上,万事可期;然后迎来竞技状态的小高峰,幸运者甚至能直接登上最高领奖台;而高峰之后几乎必有低谷,有的人就此走到终点,有的人则迎来新一轮“螺旋式上升”的起点。
“其实运动员真正在高峰的时间是比较少的,这对我是很好的磨炼。领悟到这点,我就不会因为一场比赛的失利调整不过来。”邓信锐说,2025年的自己,比2023年那个全国冠军更成熟。
职业生涯首次世锦赛之旅以0.01秒之差错失决赛,这名年轻小将说自己并没有遗憾。和老将同场竞技感受到的动力、大赛高压环境下收获的经验……如此种种已让他觉得“学到的东西比成绩更多”。最后一枪,他说自己就是放手一搏,把精力完全放到如何发挥自己的技术细节上——几乎折磨了他过去一整年的技术。
“之前虽然很痛苦,但也在尝到甜头,所以会更坚定地走下去的。”邓信锐说。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新华社南京3月22日电 题:拿了全国冠军后,“百米飞人”决定从零开始学跑步
新华社记者王沁鸥、吴俊宽、何磊静
0.01秒——这是21岁的邓信锐与队友谢震业在半决赛中的差距。也是这百分之一秒,21日将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邓信锐挡在了南京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决赛的门外。不过,这名年轻的全国冠军在赛后表示,能取得目前的成绩,自己已经感到满意。毕竟,在踏上南京的赛场前,他已经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学习跑步”。
即便是资深田径迷,在2023年之前对邓信锐这个名字恐怕也都会感到陌生。2023年全国室内田径邀请赛成都站,当时还是暨南大学大一新生的邓信锐在男子60米项目中夺冠,而那仅仅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场专业比赛。脖子上挂着金牌,当时不到20岁的邓信锐直呼“有点不敢相信”。
颇具“黑马”色彩的首秀赛季并未就此结束,当年7月,邓信锐在全国锦标赛“百米飞人”大战中以10秒23加冕。尽管这一成绩是在苏炳添、谢震业缺席的情况下取得的,但一个大学生运动员初登专业赛场就取得佳绩,让业界对他充满好奇和期待。
“2023年拿了成绩,更多是因为我当时状态好,参赛也多。”21日,在南京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场外,止步半决赛的邓信锐聊起了自己成为全国冠军后的近两年时光,“其实想了想,没有人可以一下子就成功,一直在高峰上的”。
2024年,邓信锐似乎进入了蛰伏期。作为卫冕冠军参赛的全国锦标赛上,他没进决赛;一整年,他的百米成绩一直徘徊在十秒四几到六几之间;尽管在全国大奖赛分站赛中取得过冠军,但10秒58的夺冠成绩与他前一年的惊艳表现相去甚远。
“2023年因为频繁参赛,也没什么经验,导致我腰肌过度劳损了,所以2024年有大半年的时间我都在养伤。”邓信锐承认,成绩的起伏也导致了心态的起伏,“其实那个时候特别焦虑,因为我一进专业(赛场)就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一下子掉下来,对我的心理打击还是比较大的。”
2023年邓信锐第一次拿到全国冠军时,他当时的教练、中国短跑名将莫有雪曾评价他“就像一块璞玉,还需进一步精雕细琢”。2022年底在广西队注册之前,邓信锐从来没有进过体校或专业队。2021年,他100米才跑出10秒87的成绩,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并通过体育特长考上了暨南大学。他的专业是体育教育,原计划是当个体育老师或教练,所以刚进大学时目标只是在毕业前达到运动健将水平(10秒50),因为这样“能让自己的简历好看一些”。
直到在大学里接触了莫有雪从专业队带来的训练方法,邓信锐的天赋才开始逐渐兑现,并迎来了专业赛场上的爆发。但回忆当时,邓信锐坦言那时的成绩并不是技术稳定后的结果:“我当时很快,但我并没有深刻理解自己为什么快,总是特别想去拼,靠拼去出成绩。”
于是伤病和成绩下滑接踵而至。但焦虑过后,邓信锐决定沉下心来解决问题。
据他自己描述,那是一个“把自己从前的跑动理念完全推翻”的过程:“以前我觉得,我只要比你快,我就是对的。”但专业队更为科学的训练监测手段产出的数据,逼着让他抛下了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些技术习惯。
“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他说,“我抛掉这些(旧习惯)之后,发现自己好像有点不会跑步了,就是从零开始学跑步。”
但他也知道,成长总会伴随着阵痛。“依据科学的模型和数据的结果来要求自己,慢慢按照这个方向去磨炼,会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稳定一些。但是如果不改变的话,我可能就局限在这里了,上限也就这样了。”邓信锐说,起伏之中,他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不要有执念,也没有了一定要马上出成绩的欲望,所以后来的2024年,就是一个沉淀下来训练技术的过程。”
这几乎是所有运动员都会经历的生涯曲线:起步和爬坡阶段,一切向上,万事可期;然后迎来竞技状态的小高峰,幸运者甚至能直接登上最高领奖台;而高峰之后几乎必有低谷,有的人就此走到终点,有的人则迎来新一轮“螺旋式上升”的起点。
“其实运动员真正在高峰的时间是比较少的,这对我是很好的磨炼。领悟到这点,我就不会因为一场比赛的失利调整不过来。”邓信锐说,2025年的自己,比2023年那个全国冠军更成熟。
职业生涯首次世锦赛之旅以0.01秒之差错失决赛,这名年轻小将说自己并没有遗憾。和老将同场竞技感受到的动力、大赛高压环境下收获的经验……如此种种已让他觉得“学到的东西比成绩更多”。最后一枪,他说自己就是放手一搏,把精力完全放到如何发挥自己的技术细节上——几乎折磨了他过去一整年的技术。
“之前虽然很痛苦,但也在尝到甜头,所以会更坚定地走下去的。”邓信锐说。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