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河南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打造“烯”引力,河南省布局新赛道
更新时间:2024/11/29 9:44:5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马涛 张笑闻

  石墨烯,一种迄今为止已知的最薄、最轻、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佳、透光率高的新兴材料,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

  河南,工业大省,在新材料领域有着完备的产业基础以及广阔的应用市场,正朝着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当两者相遇携手,会产生怎样的“核聚变”?

  新材料里的“热门选手”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浪潮迭起,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其中,石墨烯以其卓越的光学、电学、力学、热学等特性,在电子器件、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存储等众多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是新材料领域的“热门选手”。

  当前,石墨烯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必争之地”。2013年,欧盟率先启动石墨烯旗舰计划,斥资10亿欧元推进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英国先后成立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和国家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全力抢占产业“领头羊”的地位;IBM、日立、三星等国际公司,正投入大规模科研力量进行石墨烯的研发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作为石墨资源大国,产业链涵盖从原材料研发、制备到应用的各个环节,产业化进程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石墨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数量均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三,相关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许多省份和地区已在这条赛道上“先行落子”。

  石墨烯产业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河南必须抢抓机遇,在这条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塑造新优势。

  布局河南的底层逻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这是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底层逻辑。

  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曾表示,材料应用工程化技术不成熟、制备工艺批量生产难突破等问题,仍是困扰石墨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些桎梏,有望在中原石墨烯实验室得到解决。

  一方面,实验室的牵头组建单位之一——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拥有大规模研发和产业化团队、具备国际领先的材料制备技术和规模化工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内石墨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省提出打造“7+28+N”产业链群,其中新材料产业集群居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首,备受关注和支持。同时,河南作为碳材料大省,在人造石墨、金刚石、高纯石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一个是国内石墨烯研究领域的“旗帜”代表,一个是坐拥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材料大省,强强联手,必将点燃新“烯”望,助力河南再攀新高峰。

  “除了开展科研活动,我们还将聚焦产业生产,打造石墨烯生产线。”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我们将向市场投放蒙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石墨烯散热膜等三种规模化产品,打造完整产业链条,让石墨烯这棵‘产业树’在河南枝繁叶茂。”

  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如火如荼

  以省实验室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牵引作用。

  从2021年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的揭牌,到如今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成立,截至目前,我省共设立省实验室27家。作为河南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第一梯队”,省实验室瞄准河南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基本覆盖了我省28个重点产业链,贯通产学研用全链条。

  3年多来,省实验室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相继建立起“以重大需求为牵引、产业链出题、实验室答题”的创新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省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共组建科研团队近20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6项,自主实施科研项目107项,发表代表性论文600余篇,相关科研成果在《科学》(Science)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顶天立地、必成大器。实践充分证明,河南的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而是前瞻30年,我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加快成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体制改革试验田、先导发展核心极。展望未来,这些“创新天团”将发挥关键作用,为我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战略支撑。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打造“烯”引力,河南省布局新赛道
    2024/11/29 9:44:5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马涛 张笑闻

      石墨烯,一种迄今为止已知的最薄、最轻、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佳、透光率高的新兴材料,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

      河南,工业大省,在新材料领域有着完备的产业基础以及广阔的应用市场,正朝着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当两者相遇携手,会产生怎样的“核聚变”?

      新材料里的“热门选手”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浪潮迭起,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其中,石墨烯以其卓越的光学、电学、力学、热学等特性,在电子器件、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存储等众多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是新材料领域的“热门选手”。

      当前,石墨烯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必争之地”。2013年,欧盟率先启动石墨烯旗舰计划,斥资10亿欧元推进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英国先后成立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和国家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全力抢占产业“领头羊”的地位;IBM、日立、三星等国际公司,正投入大规模科研力量进行石墨烯的研发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作为石墨资源大国,产业链涵盖从原材料研发、制备到应用的各个环节,产业化进程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石墨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数量均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三,相关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许多省份和地区已在这条赛道上“先行落子”。

      石墨烯产业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河南必须抢抓机遇,在这条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塑造新优势。

      布局河南的底层逻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这是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底层逻辑。

      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曾表示,材料应用工程化技术不成熟、制备工艺批量生产难突破等问题,仍是困扰石墨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些桎梏,有望在中原石墨烯实验室得到解决。

      一方面,实验室的牵头组建单位之一——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拥有大规模研发和产业化团队、具备国际领先的材料制备技术和规模化工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内石墨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省提出打造“7+28+N”产业链群,其中新材料产业集群居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首,备受关注和支持。同时,河南作为碳材料大省,在人造石墨、金刚石、高纯石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一个是国内石墨烯研究领域的“旗帜”代表,一个是坐拥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材料大省,强强联手,必将点燃新“烯”望,助力河南再攀新高峰。

      “除了开展科研活动,我们还将聚焦产业生产,打造石墨烯生产线。”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我们将向市场投放蒙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石墨烯散热膜等三种规模化产品,打造完整产业链条,让石墨烯这棵‘产业树’在河南枝繁叶茂。”

      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如火如荼

      以省实验室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牵引作用。

      从2021年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的揭牌,到如今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成立,截至目前,我省共设立省实验室27家。作为河南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第一梯队”,省实验室瞄准河南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基本覆盖了我省28个重点产业链,贯通产学研用全链条。

      3年多来,省实验室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相继建立起“以重大需求为牵引、产业链出题、实验室答题”的创新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省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共组建科研团队近20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6项,自主实施科研项目107项,发表代表性论文600余篇,相关科研成果在《科学》(Science)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顶天立地、必成大器。实践充分证明,河南的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而是前瞻30年,我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加快成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体制改革试验田、先导发展核心极。展望未来,这些“创新天团”将发挥关键作用,为我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战略支撑。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