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河南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布局未来食品 食品名城开启“二次创业”
更新时间:2024/12/3 10:20:35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漯河新“食”尚

  传统产业: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未来发力:“益生菌”“天然色素”……未来食品企业正在崛起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白刘阳

  “益生菌”“塔格糖”“天然色素”……这些词语代表了近几年漯河食品产业的新动向——未来食品。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漯河市积极拓展蛋白获取方式,探索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模式。

  漯河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占全国的1/50

  1912年,宁波人阮文忠在漯河煤市街(今漯河市公安街)开设“元丰”蛋厂,以鸡蛋为原料,生产土干黄、干蛋白片等。这是有史料记载以来,漯河最早的一家近现代食品工业企业。

  漯河市工业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截至2023年底,漯河市共有7000多家食品企业,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河南省的1/5、全国的1/50。

  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产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在国内市场,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漯河;在北京,来自漯河的肉制品、无公害蔬菜占其“菜篮子”供应量的近20%。

  漯河市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卫龙美味等一批知名本土企业。

  近几年,漯河市还吸引了美国嘉吉、可口可乐、泰国正大、中粮集团等21家世界500强企业、32家国内500强、75家行业百强企业安家落户,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的食品全产业链条。

  一批未来食品企业正在崛起

  与此同时,漯河市食品产业正在摆脱原有的标签,进行“二次创业”。近年来,漯河市大力发展未来食品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什么是未来食品?按照江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的说法,未来食品是对传统食品、现代食品的发展,体现着未来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放眼如今的漯河食品工业,一批未来食品企业正在崛起。

  在漯河市临颍县,河南御江股份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新工艺生产的低脂鸡胸肉肠从竞争激烈的火腿肠市场杀出。

  在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隆谷食品有限公司今年3月推出的手做老面小笼包,创造了抖音全网销量第一的成绩。

  此外,漯河还诞生了微康生物、中大恒源等一批聚焦营养健康、药食同源、未来食品的生产企业。2022年以来,漯河积极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加强食品领域技术协同攻关,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益生菌、天然色素等领域漯河走在市场前列

  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康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益生菌菌种和发酵食品菌种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主要为食品、乳制品等领域提供有益微生物菌种和菌粉等产品。

  “通过自主创新,我们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漯河建成亚洲最大的益生菌单体生产工厂。现在我们有约40%的菌粉出口到国外,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益生菌行业,我们在全球排名中保守估计是第三。”微康生物办公室主任、董事长助理石颖真表示。

  除了微康生物,位于临颍县的另一家企业——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大恒源”)则在天然色素领域做出了十分耀眼的成绩。

  中大恒源从辣椒、栀子、姜黄等农产品中提取全色系产品。其中,栀子黄、姜黄产量及销量位居全国第一,辣椒红产量及销量位居全国第五,并出口国外。

  培育“最强大脑”助力食品产业升级

  漯河市未来食品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其背后的科技含量密不可分。2022年9月22日,中原食品实验室应运而生,中国食品名城迎来“最强大脑”。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已搭建起“1个中心实验室+6个研究基地+N家成果转化基地”的组织构架。

  成立以来,中原食品实验室先后吸纳12名院士,组建了由29名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领衔的24个科研团队。

  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累计突破16项关键技术,发布36项代表性成果,为双汇、伊利等28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80多次,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漯河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未来食品的新纪元。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布局未来食品 食品名城开启“二次创业”
    2024/12/3 10:20:35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漯河新“食”尚

      传统产业: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未来发力:“益生菌”“天然色素”……未来食品企业正在崛起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白刘阳

      “益生菌”“塔格糖”“天然色素”……这些词语代表了近几年漯河食品产业的新动向——未来食品。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漯河市积极拓展蛋白获取方式,探索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模式。

      漯河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占全国的1/50

      1912年,宁波人阮文忠在漯河煤市街(今漯河市公安街)开设“元丰”蛋厂,以鸡蛋为原料,生产土干黄、干蛋白片等。这是有史料记载以来,漯河最早的一家近现代食品工业企业。

      漯河市工业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截至2023年底,漯河市共有7000多家食品企业,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河南省的1/5、全国的1/50。

      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产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在国内市场,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漯河;在北京,来自漯河的肉制品、无公害蔬菜占其“菜篮子”供应量的近20%。

      漯河市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卫龙美味等一批知名本土企业。

      近几年,漯河市还吸引了美国嘉吉、可口可乐、泰国正大、中粮集团等21家世界500强企业、32家国内500强、75家行业百强企业安家落户,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的食品全产业链条。

      一批未来食品企业正在崛起

      与此同时,漯河市食品产业正在摆脱原有的标签,进行“二次创业”。近年来,漯河市大力发展未来食品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什么是未来食品?按照江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的说法,未来食品是对传统食品、现代食品的发展,体现着未来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放眼如今的漯河食品工业,一批未来食品企业正在崛起。

      在漯河市临颍县,河南御江股份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新工艺生产的低脂鸡胸肉肠从竞争激烈的火腿肠市场杀出。

      在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隆谷食品有限公司今年3月推出的手做老面小笼包,创造了抖音全网销量第一的成绩。

      此外,漯河还诞生了微康生物、中大恒源等一批聚焦营养健康、药食同源、未来食品的生产企业。2022年以来,漯河积极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加强食品领域技术协同攻关,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益生菌、天然色素等领域漯河走在市场前列

      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康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益生菌菌种和发酵食品菌种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主要为食品、乳制品等领域提供有益微生物菌种和菌粉等产品。

      “通过自主创新,我们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漯河建成亚洲最大的益生菌单体生产工厂。现在我们有约40%的菌粉出口到国外,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益生菌行业,我们在全球排名中保守估计是第三。”微康生物办公室主任、董事长助理石颖真表示。

      除了微康生物,位于临颍县的另一家企业——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大恒源”)则在天然色素领域做出了十分耀眼的成绩。

      中大恒源从辣椒、栀子、姜黄等农产品中提取全色系产品。其中,栀子黄、姜黄产量及销量位居全国第一,辣椒红产量及销量位居全国第五,并出口国外。

      培育“最强大脑”助力食品产业升级

      漯河市未来食品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其背后的科技含量密不可分。2022年9月22日,中原食品实验室应运而生,中国食品名城迎来“最强大脑”。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已搭建起“1个中心实验室+6个研究基地+N家成果转化基地”的组织构架。

      成立以来,中原食品实验室先后吸纳12名院士,组建了由29名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领衔的24个科研团队。

      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累计突破16项关键技术,发布36项代表性成果,为双汇、伊利等28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80多次,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漯河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未来食品的新纪元。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