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丹
一座城市,一年会产生多少固体废物?
以郑州市为例,数据显示,郑州去年分类收集、转运各类生活垃圾500多万吨,人均每天约1.07公斤。再加上各行各业在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垃圾、建筑垃圾,体量更为惊人。
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堆存量高等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城市病”。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无废城市”建设,探索让城市“轻装上阵”发展的新路子。河南,作为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已全面吹响“无废城市”建设的冲锋号。
到2027年,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
什么是“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进一步来说,“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这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通过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吨到700亿吨。由于综合处理能力不高,“垃圾围城”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打造“无废”发展新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追求。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河南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无废”理念深入人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有效发挥,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显著提升。
打造“绿色”单元,2500余个“无废细胞”被激活
建设“无废城市”看似是一个庞大的目标,但可以细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单个生活场景。
在产业园区,处处涌动着低碳、创新的热潮,清洁生产让工厂变身花园,固体废物被“吃干榨尽”;
在邻里社区,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成为环保理念的积极践行者;
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日产日清成常态,收集、处理环节全程监控溯源,卫生、健康有了新标准;
在城市游园,枯枝落叶就地堆肥,“绿色肥料”循环利用,出门见绿,在家门口就能见到“诗与远方”……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一头连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为此,河南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将“无废城市”细化成多个“无废细胞”,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产生活单元,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医院、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
如今,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正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据统计,今年全省预计建成“无废细胞”2500余个,初步形成“无废细胞”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未来,将有更多携带“无废基因”的城市“无废细胞”被激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持续“美化”百姓生活。
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河南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建设“无废城市”,河南的脚步一直踏实且坚定。
2019年5月,许昌作为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领军在前。3年后,包括许昌在内的郑州、洛阳、三门峡、南阳和兰考县等“5+1”地区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为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1月,省生态环境厅等26个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3个月后,河南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有了机制支撑。
今年3月,26个部门共同召开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提升了各地“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性,“5+1”以外的11个省辖市(实验/示范区)和3个省辖市的4个县(市、区)也相继展开各具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在政策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河南“无废城市”建设结下累累硕果,各地取得亮点纷呈的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凝练出一些可供学习借鉴、推广复制的宝贵经验。
探索建立“无废城市”特色路径,共绘美丽河南蓝图
许昌,打造“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产城”制度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文化”传承链、“无废金融”机制链,构建“633”工业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郑州,医疗废物“低温热解+产物回收”技术助力“双碳”战略,被列入国家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
洛阳,有效破解尾矿治理难题,先后实施尾矿库回采利用、尾矿井下充填、尾矿回采有价组分梯次回收等项目,形成处理利用尾矿能力约380万吨/年;
三门峡,打造多领域“无废”生产典型经验,采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三厂联建、协同处理”运营模式,开创全国县级城市垃圾处理“三个首家”先河;
兰考,在美丽乡村方面深耕细作,与农村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建立“无废城市”建设“1+6+5+N”模式;
……
“无废城市”建设涵盖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是现代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河南省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城市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美丽河南建设贡献力量。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丹
一座城市,一年会产生多少固体废物?
以郑州市为例,数据显示,郑州去年分类收集、转运各类生活垃圾500多万吨,人均每天约1.07公斤。再加上各行各业在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垃圾、建筑垃圾,体量更为惊人。
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堆存量高等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城市病”。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无废城市”建设,探索让城市“轻装上阵”发展的新路子。河南,作为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已全面吹响“无废城市”建设的冲锋号。
到2027年,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
什么是“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进一步来说,“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这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通过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吨到700亿吨。由于综合处理能力不高,“垃圾围城”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打造“无废”发展新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追求。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河南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无废”理念深入人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有效发挥,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显著提升。
打造“绿色”单元,2500余个“无废细胞”被激活
建设“无废城市”看似是一个庞大的目标,但可以细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单个生活场景。
在产业园区,处处涌动着低碳、创新的热潮,清洁生产让工厂变身花园,固体废物被“吃干榨尽”;
在邻里社区,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成为环保理念的积极践行者;
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日产日清成常态,收集、处理环节全程监控溯源,卫生、健康有了新标准;
在城市游园,枯枝落叶就地堆肥,“绿色肥料”循环利用,出门见绿,在家门口就能见到“诗与远方”……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一头连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为此,河南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将“无废城市”细化成多个“无废细胞”,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产生活单元,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医院、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
如今,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正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据统计,今年全省预计建成“无废细胞”2500余个,初步形成“无废细胞”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未来,将有更多携带“无废基因”的城市“无废细胞”被激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持续“美化”百姓生活。
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河南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建设“无废城市”,河南的脚步一直踏实且坚定。
2019年5月,许昌作为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领军在前。3年后,包括许昌在内的郑州、洛阳、三门峡、南阳和兰考县等“5+1”地区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为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1月,省生态环境厅等26个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3个月后,河南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有了机制支撑。
今年3月,26个部门共同召开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提升了各地“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性,“5+1”以外的11个省辖市(实验/示范区)和3个省辖市的4个县(市、区)也相继展开各具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在政策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河南“无废城市”建设结下累累硕果,各地取得亮点纷呈的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凝练出一些可供学习借鉴、推广复制的宝贵经验。
探索建立“无废城市”特色路径,共绘美丽河南蓝图
许昌,打造“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产城”制度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文化”传承链、“无废金融”机制链,构建“633”工业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郑州,医疗废物“低温热解+产物回收”技术助力“双碳”战略,被列入国家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
洛阳,有效破解尾矿治理难题,先后实施尾矿库回采利用、尾矿井下充填、尾矿回采有价组分梯次回收等项目,形成处理利用尾矿能力约380万吨/年;
三门峡,打造多领域“无废”生产典型经验,采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三厂联建、协同处理”运营模式,开创全国县级城市垃圾处理“三个首家”先河;
兰考,在美丽乡村方面深耕细作,与农村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建立“无废城市”建设“1+6+5+N”模式;
……
“无废城市”建设涵盖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是现代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河南省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城市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美丽河南建设贡献力量。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