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正在把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记者近日参加“百家媒体看徐州”采风活动了解到,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双向开放高地,徐州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发展枢纽经济,这也是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首选之路。
多式联运走在前列
近日,一列搭载了52吨集拼货物的徐州中欧班列成功发出,标志着淮海国际陆港集拼作业区中转集拼业务正式开仓启运。该项目推动淮海经济区货物通过徐州集结扩散、满载始发,为淮海经济区和省内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这是徐州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助推淮海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多式联运,是指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过程运输。以徐州至广州的物流运输为例,一个集装箱的公路运输成本约为1.1万至1.2万元,而由京杭大运河至长江口转海运后,运输成本下降至约0.43万元,物流成本降低60%。据统计,徐州通过发展江海河联运,2022年节约直接物流成本在10亿元以上。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交汇连接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发展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徐州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国际铁路联运等为重点,构建双向开放、贯通运河、通江达海的铁河海多式联运体系,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淮海经济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紧密连接、协同发展。
区域合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徐州港与连云港港合作开展“门对门”海铁联运业务,协同徐州铁路货运中心、连云港港口集团推广应用海铁联运“一单制”,企业可以在徐州本地使用铁路集装箱装货,运至连云港港口后直接装船出海,对比以往从连云港港口调运空箱来徐装货,为企业节约3-5天运输时间,有效解决出口船期短、空箱紧缺等难题。2022年,徐连两地携手完成集装箱公铁联运38.64万标箱,同比增长40%。
像这样的合作在淮海经济区还有很多。在徐州的辐射带动下,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成果丰硕: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连云港-徐州-淮安组合枢纽先后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徐州相关项目获批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这其中,徐州牵头的“打造淮海经济区联通‘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内外贸集拼集运铁河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该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徐州中欧班列和公路、水运的联通互动,形成运输方式、运输线路、运输产品互补的现代物流网络,有力推动淮海国际陆港与省内自贸试验区联动改革、联动创新、联动发展,实现淮海经济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紧密连接、协同发展,助力徐州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融,携手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
为了推动区域内更多城市协同开展多式联运,徐州牵头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将多式联运列为重要内容,推动区域合作获得国家层面支持。徐州在市级层面先后出台综合交通枢纽行动方案、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徐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制定了《加快徐州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运输结构调整奖补等配套举措,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凝聚社会合力。
与此同时,徐州还规划建设徐临、徐阜、徐蚌等一批跨省域互联互通项目,枢纽型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拓展完善区域多式联运网络,开通了徐州至连云港、济宁、宿迁等14条集装箱固定运输航线。完善“公铁水联盟”合作机制,推动徐州港务集团、陆港运营公司等重点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培育货代型、港口型、航运型多式联运十余家,有力地支撑了相关产业降本增效。
强枢纽、建网络、降成本、畅循环……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协同发展论坛定期召开,区域兄弟各市共商合作大计,充分利用互联互通设施优势,加快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持续提升枢纽港站辐射能级和资源集聚能力,全力构建集约高效的淮海经济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
展望未来,徐州将立足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携手淮海经济区各兄弟城市,以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为主攻点,围绕通道设施提升、组织模式优化、运输结构调整深化、装备升级改造、市场环境统一开放等方面,打造国际班列、陆海(铁水)联运、公铁联运、河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品牌,加快构建更加经济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提升国际物流、区域转运、辐射淮海功能,支撑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正在把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记者近日参加“百家媒体看徐州”采风活动了解到,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双向开放高地,徐州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发展枢纽经济,这也是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首选之路。
多式联运走在前列
近日,一列搭载了52吨集拼货物的徐州中欧班列成功发出,标志着淮海国际陆港集拼作业区中转集拼业务正式开仓启运。该项目推动淮海经济区货物通过徐州集结扩散、满载始发,为淮海经济区和省内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这是徐州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助推淮海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多式联运,是指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过程运输。以徐州至广州的物流运输为例,一个集装箱的公路运输成本约为1.1万至1.2万元,而由京杭大运河至长江口转海运后,运输成本下降至约0.43万元,物流成本降低60%。据统计,徐州通过发展江海河联运,2022年节约直接物流成本在10亿元以上。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交汇连接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发展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徐州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国际铁路联运等为重点,构建双向开放、贯通运河、通江达海的铁河海多式联运体系,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淮海经济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紧密连接、协同发展。
区域合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徐州港与连云港港合作开展“门对门”海铁联运业务,协同徐州铁路货运中心、连云港港口集团推广应用海铁联运“一单制”,企业可以在徐州本地使用铁路集装箱装货,运至连云港港口后直接装船出海,对比以往从连云港港口调运空箱来徐装货,为企业节约3-5天运输时间,有效解决出口船期短、空箱紧缺等难题。2022年,徐连两地携手完成集装箱公铁联运38.64万标箱,同比增长40%。
像这样的合作在淮海经济区还有很多。在徐州的辐射带动下,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成果丰硕: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连云港-徐州-淮安组合枢纽先后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徐州相关项目获批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这其中,徐州牵头的“打造淮海经济区联通‘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内外贸集拼集运铁河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该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徐州中欧班列和公路、水运的联通互动,形成运输方式、运输线路、运输产品互补的现代物流网络,有力推动淮海国际陆港与省内自贸试验区联动改革、联动创新、联动发展,实现淮海经济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紧密连接、协同发展,助力徐州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融,携手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
为了推动区域内更多城市协同开展多式联运,徐州牵头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将多式联运列为重要内容,推动区域合作获得国家层面支持。徐州在市级层面先后出台综合交通枢纽行动方案、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徐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制定了《加快徐州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运输结构调整奖补等配套举措,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凝聚社会合力。
与此同时,徐州还规划建设徐临、徐阜、徐蚌等一批跨省域互联互通项目,枢纽型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拓展完善区域多式联运网络,开通了徐州至连云港、济宁、宿迁等14条集装箱固定运输航线。完善“公铁水联盟”合作机制,推动徐州港务集团、陆港运营公司等重点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培育货代型、港口型、航运型多式联运十余家,有力地支撑了相关产业降本增效。
强枢纽、建网络、降成本、畅循环……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协同发展论坛定期召开,区域兄弟各市共商合作大计,充分利用互联互通设施优势,加快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持续提升枢纽港站辐射能级和资源集聚能力,全力构建集约高效的淮海经济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
展望未来,徐州将立足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携手淮海经济区各兄弟城市,以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为主攻点,围绕通道设施提升、组织模式优化、运输结构调整深化、装备升级改造、市场环境统一开放等方面,打造国际班列、陆海(铁水)联运、公铁联运、河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品牌,加快构建更加经济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提升国际物流、区域转运、辐射淮海功能,支撑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