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近日,在温县黄庄镇耿庄村的麦田里,“飞手”闫思凡娴熟地操作着满载肥料的无人机。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一台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将肥料均匀喷施在麦田里。
“传统麦田施肥一般由人工完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的无人机喷药施肥技术可以精准定位无人机位置、设置行驶轨迹,确保农药施肥喷洒均匀、不留死角,解放了劳动力。”闫思凡说。
增产增收,技术是关键。时下,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成为春管的“主角”。
“目前小麦正处在拔节期,正是返青追肥的关键时期,我请来了‘飞手’,用无人机给小麦喷洒施肥。”种植大户吕中平说,“用无人机喷药施肥价格便宜,一亩地花费3元至10元之间。”
52岁的吕中平今年流转土地500余亩,种的全是小麦。几年前都是自己加上雇的10多名工人提着塑料桶到田里施肥,几亩地忙完就累得直不起腰来。“以前哪懂这些技术啊,什么时候该打什么药、如何管理麦苗提高产量,都是自己凭着经验摸索的。”吕中平坦言道。
自从采用了无人机作业,施肥打药更加精准高效,依托先进的农业装备,吕中平承包的几百亩麦田的耕种管收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并取得了连年丰收。
吕中平介绍,近几年,县里不断加强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让更多群众了解到智能化的耕作、管理方式。除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县里农技专家不定期上门开展的技术指导服务更是增加了他种粮的底气。顺着吕中平的目光笔者看到,在不远处的麦田里,温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牛亚娟正俯身查看小麦墒情。
“当前正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我们派出46名技术员,指导村民科学种田,因地因苗分类施策,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良田良法良机齐发力,更好地保证粮食丰产丰收。”牛亚娟说。
从“基本靠经验”到“全程靠科技”,从“手拉肩扛”到“智慧农机”,近几年,越来越多高科技农机装备驻扎温县田间,新技术、新装备的投用为小麦的丰产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温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基础设施完善,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享誉全国的小麦之都。目前,温县38.1万亩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一、二类苗占比达98.9%,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昊)
总值班:马秀清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刘振毅 王建新 |
编 辑:刘鸣捷 |
校 对:王经东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近日,在温县黄庄镇耿庄村的麦田里,“飞手”闫思凡娴熟地操作着满载肥料的无人机。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一台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将肥料均匀喷施在麦田里。
“传统麦田施肥一般由人工完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的无人机喷药施肥技术可以精准定位无人机位置、设置行驶轨迹,确保农药施肥喷洒均匀、不留死角,解放了劳动力。”闫思凡说。
增产增收,技术是关键。时下,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成为春管的“主角”。
“目前小麦正处在拔节期,正是返青追肥的关键时期,我请来了‘飞手’,用无人机给小麦喷洒施肥。”种植大户吕中平说,“用无人机喷药施肥价格便宜,一亩地花费3元至10元之间。”
52岁的吕中平今年流转土地500余亩,种的全是小麦。几年前都是自己加上雇的10多名工人提着塑料桶到田里施肥,几亩地忙完就累得直不起腰来。“以前哪懂这些技术啊,什么时候该打什么药、如何管理麦苗提高产量,都是自己凭着经验摸索的。”吕中平坦言道。
自从采用了无人机作业,施肥打药更加精准高效,依托先进的农业装备,吕中平承包的几百亩麦田的耕种管收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并取得了连年丰收。
吕中平介绍,近几年,县里不断加强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让更多群众了解到智能化的耕作、管理方式。除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县里农技专家不定期上门开展的技术指导服务更是增加了他种粮的底气。顺着吕中平的目光笔者看到,在不远处的麦田里,温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牛亚娟正俯身查看小麦墒情。
“当前正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我们派出46名技术员,指导村民科学种田,因地因苗分类施策,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良田良法良机齐发力,更好地保证粮食丰产丰收。”牛亚娟说。
从“基本靠经验”到“全程靠科技”,从“手拉肩扛”到“智慧农机”,近几年,越来越多高科技农机装备驻扎温县田间,新技术、新装备的投用为小麦的丰产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温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基础设施完善,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享誉全国的小麦之都。目前,温县38.1万亩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一、二类苗占比达98.9%,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昊)
总值班:马秀清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刘振毅 王建新 |
编 辑:刘鸣捷 |
校 对:王经东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