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从延安到红旗渠》:一脉相承,永远震撼人心
更新时间:2023-10-26 15:23:42    来源:大象新闻

编者按:2022年10月26-28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来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两地,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以新时代的视角回望延安革命年代和红旗渠建设年代,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记录奋进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生动实践,展现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时代价值,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1940年,乐天宇一行6人用时47天

考察陕甘宁边区的甘泉、延川等15个县

在黄土高原的一片荒山沟

乐天宇一行发现了南泥湾

3年时间,359旅开垦了26.1万亩土地

1944年当年收获粮食37000石

“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联合绞杀

没能困死延安

反倒压迫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

军队自己养活自己的光辉案例

林县要搞跨区调水

国家拨款不多

没有现代工程机械,没有专业的施工队

只能是县委领着老百姓

带着简陋的工具,带着微薄的口粮

憋着绝不向命运低头的一口气冲了上去 

在鸻鹉崖,年轻的修渠人腰系绳索

下垂到半山腰中凌空施工抡锤打钎

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悬崖

先后有13个人在这里牺牲

但人们前赴后继地接着干

《黄河大合唱》

这首诞生于抗战烽火的经典名曲

是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在一次次排练中

年轻的学生们重返历史现场

穿越战争风云

面对慷慨赴难的勇士

聆听咆哮激荡的大河

在民族力量的大合唱中

理解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延安的黄土地

不仅能孕育出养育中国革命的小米杂粮

也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孕育了无数新一代的年轻人

他们怀揣梦想却又脚踏实地

他们在用自己的脚步

走好他们的长征路

李媛出生时

她的太爷爷李贵

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后勤指挥长

已经去世21年了

虽然她已经无法从太爷爷口中知道当年的故事

但还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们

他们的记忆是最好的教材

这样的教育

就像当年修渠人开凿太行山的岩石一样

一点点重塑着李媛

让她在年复一年讲述红旗渠时

无需酝酿,无需炫技

林州施工队能吃苦,肯学习

守规则,重契约

在全国同行中脱颖而出

在雄安新区的这片工地上

同期施工的三个标段工程进度

林州人总是走在前面

先驱举起火炬,后人追随光明

英雄留下足迹,我辈超越既往

从延安到红旗渠

重整河山的奋斗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座

无尽的时光长流

树立起一个民族傲然独立的丰碑

一场跨越时光的寻访之旅

一部致敬奋斗者的礼赞颂歌

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

10月26日9:00

大象新闻客户端首发

10月26日21:13

河南卫视播出

河南广电全媒体同步推出

敬请期待!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从延安到红旗渠》:一脉相承,永远震撼人心
    2023-10-26 15:23:42    来源:大象新闻

    编者按:2022年10月26-28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来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两地,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以新时代的视角回望延安革命年代和红旗渠建设年代,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记录奋进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生动实践,展现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时代价值,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1940年,乐天宇一行6人用时47天

    考察陕甘宁边区的甘泉、延川等15个县

    在黄土高原的一片荒山沟

    乐天宇一行发现了南泥湾

    3年时间,359旅开垦了26.1万亩土地

    1944年当年收获粮食37000石

    “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联合绞杀

    没能困死延安

    反倒压迫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

    军队自己养活自己的光辉案例

    林县要搞跨区调水

    国家拨款不多

    没有现代工程机械,没有专业的施工队

    只能是县委领着老百姓

    带着简陋的工具,带着微薄的口粮

    憋着绝不向命运低头的一口气冲了上去 

    在鸻鹉崖,年轻的修渠人腰系绳索

    下垂到半山腰中凌空施工抡锤打钎

    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悬崖

    先后有13个人在这里牺牲

    但人们前赴后继地接着干

    《黄河大合唱》

    这首诞生于抗战烽火的经典名曲

    是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在一次次排练中

    年轻的学生们重返历史现场

    穿越战争风云

    面对慷慨赴难的勇士

    聆听咆哮激荡的大河

    在民族力量的大合唱中

    理解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延安的黄土地

    不仅能孕育出养育中国革命的小米杂粮

    也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孕育了无数新一代的年轻人

    他们怀揣梦想却又脚踏实地

    他们在用自己的脚步

    走好他们的长征路

    李媛出生时

    她的太爷爷李贵

    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后勤指挥长

    已经去世21年了

    虽然她已经无法从太爷爷口中知道当年的故事

    但还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们

    他们的记忆是最好的教材

    这样的教育

    就像当年修渠人开凿太行山的岩石一样

    一点点重塑着李媛

    让她在年复一年讲述红旗渠时

    无需酝酿,无需炫技

    林州施工队能吃苦,肯学习

    守规则,重契约

    在全国同行中脱颖而出

    在雄安新区的这片工地上

    同期施工的三个标段工程进度

    林州人总是走在前面

    先驱举起火炬,后人追随光明

    英雄留下足迹,我辈超越既往

    从延安到红旗渠

    重整河山的奋斗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座

    无尽的时光长流

    树立起一个民族傲然独立的丰碑

    一场跨越时光的寻访之旅

    一部致敬奋斗者的礼赞颂歌

    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

    10月26日9:00

    大象新闻客户端首发

    10月26日21:13

    河南卫视播出

    河南广电全媒体同步推出

    敬请期待!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