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丨工人日报关注:中原油田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促进创新资源聚合、创新力量叠加
更新时间:2023-12-26 20:48:56    来源:工人日报

 中原油田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促进创新资源聚合、创新力量叠加——

  从“不敢创不会创”到“人人创抢着创”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100余个,累计增效近2亿元……这是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原油田)今年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成绩单”。

  得益于近年来大力推动“产改”,中原油田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聚合、创新力量叠加,使职工从“不敢创不会创”到“人人创抢着创”,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涌现出来,汇聚起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强大动能。

  职工创新人人可为

  “抽油井井口快速拆装固定螺栓工具,既省时又省力。”不久前,中原油田采油专业首席技师许克新在石家采油管理项目部采油二班开展“锦囊妙计”送一线活动,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了一线职工方圆的兴趣。

  “许老师,我想跟着你搞创新,你看行吗?”活动结束后,方圆找到许克新表达了加入创新工作室的想法。许克新当即答应:“当然可以!创新路上,人人可为。”

  在中原油田,“锦囊妙计”送一线活动不是新鲜事——“技术大咖”从一线征集各种生产难题,发挥合力和集体智慧进行攻关,帮助一线解决生产难题,吸引不少职工主动加入创新研发中。

  “很多职工曾经认为创新高不可攀,是专家的事。但我们认为,技术创新不能只集中在少数‘精英’身上。油田下了不少功夫,让职工从原来的‘不敢创不会创’到现在‘人人创抢着创’,创新创效的氛围越来越强。”中原油田工会副主席吕学军表示,通过深化“产改”激发了更多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活力,体现了产业工人的价值。

  中原油田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成立“中原工匠学院”,以解决技术难题、服务一线生产为工作目标,按工匠精神、匠人培养、前沿技术等5个模块进行系统培训,强化职工的劳动本领与创新技能。

  为了拓宽技能工人成长成才绿色通道,中原油田工会围绕技能晋级、创新攻关等主题,定期开展“中原工匠杯”等劳动技能竞赛,办好“技能比武”技能提升平台,同时建好“匠人匠心”人才梯队平台。层层征集职工关心的难点问题和技术创意,由创新工作室面对面进行论证、评议,选出“最佳金点子”给予表彰和奖励,实现“优劳优得,技高者多得”。这些“金点子”由技术“大咖”们立项攻关,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创新成果回归生产

  12月18日5时许,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油田井下作业首席技师杨相杰便守在钻塞施工井场采油井的井口,看着井筒源源不断向外“吐出”鳞片状、大小均匀的钻屑,自己的技术成果有了成效,设备运转一切正常,他松了一口气。

  对于杨相杰而言,让技术成果走向生产现场,打通“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最后一公里”堵在哪?堵在评完奖就放在展柜里“睡大觉”,想推广应用又缺舞台。抓住这一症结,中原油田健全机制,立下“硬标准”:要求国家级创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3项成果转化,省部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2项成果转化,油田级创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1项成果转化,且每项创新成果至少在2个以上基层单位推广应用,每个基层单位实现3~5处实际应用。

  针对操作更便捷、效益更显著的创新成果,中原油田形成清单,组织现场试用,针对试用过程反映出的问题,对成果再研讨、再改进、再完善,最后批量生产并应用。定期组织发明人、相关部门“回头看”,使创新成果“动”起来,不断迭代升级。

  “如此一来,各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工匠们有压力更有了动力,要将技术真正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中原油田群团专业高级专家韩伟利感慨地说,职工创新灵感从一线来,创新成果又通过孵化直达一线、回归实践,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发现问题就是成绩,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杨相杰说,自己扎根作业一线27年,职工搞创新的环境越来越好,“现在我们搞创新有场地、有工具、有团队,而且有奖励、能推广。”

  今年9月,中原油田工会对各工作室创新成果转化情况进行验收,3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62项职工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并在404个基层单位复制应用2776处,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创新力量握指成拳

  前不久,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高级技师冯志刚带着徒弟来到文卫采油厂沙宇武创新工作室,一起探讨“一种抽油机刹车片铆接”专用工具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

  “各采油厂每个月平均修复刹车片18井次,这个专用工具一旦研制成功,每年将节省近30万元成本,同时减轻操作人员修复刹车片的劳动强度。”冯志刚说。

  此前,由于创新工作室缺乏协同机制,导致其创新面单一,尤其对跨专业、跨行业、跨区域合作项目的承接能力非常薄弱。发现这一问题后,中原油田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以及职业相近、岗位相连、业务相通的“创客联盟”聚合作用,构建创新工作室“矩阵”,对内集聚创新工作室力量,对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工作室参与,形成层级联盟效应。

  2022年,中原油田工会依托创新工作室联盟,启动“云联盟”“云学院”“云展厅”“云竞赛”等4个版块的职工创新创造云平台,同时搭建联盟例会、创客微信群、线上会议室等,让联盟成员实现多地远距离无障碍沟通。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中原油田打造“每年一个主题”联盟机制,推动一个个“金点子”开花结果,按照成熟一个、孵化一个的原则,组织各创新工作室推荐的创新项目与油田创新成果孵化基地进行对接、可行性论证及孵化推广。

  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油田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共创互促、凝聚群力,逐渐形成握指成拳、聚水成江的创新阵地,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100余个,累计增效近2亿元。

  “‘产改’带来的好处就是技术工人技能素质不断提升,职工创新创造潜能也在不断激发。”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蔡东清表示,将继续畅通职工成长通道,开展实战实训,加快锻造大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石油石化领域难题的技术人才队伍和具有工匠精神、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开创中原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韩冬梅 杨敏)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丨工人日报关注:中原油田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促进创新资源聚合、创新力量叠加
    2023-12-26 20:48:56    来源:工人日报

     中原油田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促进创新资源聚合、创新力量叠加——

      从“不敢创不会创”到“人人创抢着创”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100余个,累计增效近2亿元……这是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原油田)今年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成绩单”。

      得益于近年来大力推动“产改”,中原油田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聚合、创新力量叠加,使职工从“不敢创不会创”到“人人创抢着创”,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涌现出来,汇聚起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强大动能。

      职工创新人人可为

      “抽油井井口快速拆装固定螺栓工具,既省时又省力。”不久前,中原油田采油专业首席技师许克新在石家采油管理项目部采油二班开展“锦囊妙计”送一线活动,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了一线职工方圆的兴趣。

      “许老师,我想跟着你搞创新,你看行吗?”活动结束后,方圆找到许克新表达了加入创新工作室的想法。许克新当即答应:“当然可以!创新路上,人人可为。”

      在中原油田,“锦囊妙计”送一线活动不是新鲜事——“技术大咖”从一线征集各种生产难题,发挥合力和集体智慧进行攻关,帮助一线解决生产难题,吸引不少职工主动加入创新研发中。

      “很多职工曾经认为创新高不可攀,是专家的事。但我们认为,技术创新不能只集中在少数‘精英’身上。油田下了不少功夫,让职工从原来的‘不敢创不会创’到现在‘人人创抢着创’,创新创效的氛围越来越强。”中原油田工会副主席吕学军表示,通过深化“产改”激发了更多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活力,体现了产业工人的价值。

      中原油田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成立“中原工匠学院”,以解决技术难题、服务一线生产为工作目标,按工匠精神、匠人培养、前沿技术等5个模块进行系统培训,强化职工的劳动本领与创新技能。

      为了拓宽技能工人成长成才绿色通道,中原油田工会围绕技能晋级、创新攻关等主题,定期开展“中原工匠杯”等劳动技能竞赛,办好“技能比武”技能提升平台,同时建好“匠人匠心”人才梯队平台。层层征集职工关心的难点问题和技术创意,由创新工作室面对面进行论证、评议,选出“最佳金点子”给予表彰和奖励,实现“优劳优得,技高者多得”。这些“金点子”由技术“大咖”们立项攻关,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创新成果回归生产

      12月18日5时许,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油田井下作业首席技师杨相杰便守在钻塞施工井场采油井的井口,看着井筒源源不断向外“吐出”鳞片状、大小均匀的钻屑,自己的技术成果有了成效,设备运转一切正常,他松了一口气。

      对于杨相杰而言,让技术成果走向生产现场,打通“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最后一公里”堵在哪?堵在评完奖就放在展柜里“睡大觉”,想推广应用又缺舞台。抓住这一症结,中原油田健全机制,立下“硬标准”:要求国家级创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3项成果转化,省部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2项成果转化,油田级创新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1项成果转化,且每项创新成果至少在2个以上基层单位推广应用,每个基层单位实现3~5处实际应用。

      针对操作更便捷、效益更显著的创新成果,中原油田形成清单,组织现场试用,针对试用过程反映出的问题,对成果再研讨、再改进、再完善,最后批量生产并应用。定期组织发明人、相关部门“回头看”,使创新成果“动”起来,不断迭代升级。

      “如此一来,各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工匠们有压力更有了动力,要将技术真正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中原油田群团专业高级专家韩伟利感慨地说,职工创新灵感从一线来,创新成果又通过孵化直达一线、回归实践,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发现问题就是成绩,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杨相杰说,自己扎根作业一线27年,职工搞创新的环境越来越好,“现在我们搞创新有场地、有工具、有团队,而且有奖励、能推广。”

      今年9月,中原油田工会对各工作室创新成果转化情况进行验收,3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62项职工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并在404个基层单位复制应用2776处,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创新力量握指成拳

      前不久,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高级技师冯志刚带着徒弟来到文卫采油厂沙宇武创新工作室,一起探讨“一种抽油机刹车片铆接”专用工具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

      “各采油厂每个月平均修复刹车片18井次,这个专用工具一旦研制成功,每年将节省近30万元成本,同时减轻操作人员修复刹车片的劳动强度。”冯志刚说。

      此前,由于创新工作室缺乏协同机制,导致其创新面单一,尤其对跨专业、跨行业、跨区域合作项目的承接能力非常薄弱。发现这一问题后,中原油田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以及职业相近、岗位相连、业务相通的“创客联盟”聚合作用,构建创新工作室“矩阵”,对内集聚创新工作室力量,对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工作室参与,形成层级联盟效应。

      2022年,中原油田工会依托创新工作室联盟,启动“云联盟”“云学院”“云展厅”“云竞赛”等4个版块的职工创新创造云平台,同时搭建联盟例会、创客微信群、线上会议室等,让联盟成员实现多地远距离无障碍沟通。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中原油田打造“每年一个主题”联盟机制,推动一个个“金点子”开花结果,按照成熟一个、孵化一个的原则,组织各创新工作室推荐的创新项目与油田创新成果孵化基地进行对接、可行性论证及孵化推广。

      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油田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共创互促、凝聚群力,逐渐形成握指成拳、聚水成江的创新阵地,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100余个,累计增效近2亿元。

      “‘产改’带来的好处就是技术工人技能素质不断提升,职工创新创造潜能也在不断激发。”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蔡东清表示,将继续畅通职工成长通道,开展实战实训,加快锻造大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石油石化领域难题的技术人才队伍和具有工匠精神、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开创中原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韩冬梅 杨敏)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