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豫政观察丨于道各努力 千里自同风——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学习侧记
    更新时间:2025/3/18 10:49:1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4.jpg

      东天山脚下,悠远辽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若郡 张笑闻

      春风度天山,豫新共月明。

      3月15日至17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跨越千里,赴新疆考察学习。

      短短3天,乌鲁木齐市、哈密市、第十三师新星市,代表团成员看项目、谈合作,感受西北大地的发展脉动;聊发展、听民意,见证河南援疆的累累硕果。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这场考察学习,既是探亲之旅,更是发展之约,大家一路走、一路议——共商发展大计,推动豫新合作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

    2.jpg

      产业援疆项目——新疆哈密双瑞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吊车在吊运刚下线的风叶。

      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互利共成

      考察第一站,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数智科技运营指挥中心,中欧(中亚)班列运行线路示意图前,代表团成员久久凝视。

      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连接两个大市场,铁路纵横、公路交错、航线密布。

      “钢铁驼队”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过荒漠、闯戈壁,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天山号-豫新班列”已成功发运,“郑州、乌鲁木齐”双集结中心“无缝衔接”……向西,立足新疆走进来,借助新疆走出去。河南与新疆,与更远的亚欧大陆,联系愈发密切。

      河南有市场,新疆有资源。

      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哈密分中心,一组组数据让豫新发展的相契度更为具象。

      “河南一个居民用户一天用10小时的电,其中有1个小时是我们新疆送的。”

      “仅需7毫秒,不到眨眼的工夫,来自天山的电就可以送到千里之外的郑州。”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互利共成,需要优势互补,更要心手相牵。

      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交流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两省携手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河南省·哈密市及第十三师新星市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召开,十余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涵盖农业、交通、文化等领域。

      “这次考察学习,两省就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加强在能源资源、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达成了诸多共识。”代表团成员、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下一步的合作充满期待。

    1.jpg

      哈密至郑州直流输电工程。

      紧紧抱在一起的民生温度

      乡村,新疆城乡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前沿。

      考察学习期间,代表团走进哈密市伊州区柳树沟乡一棵树村,一叶知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墙上的一幅幅照片见证了一棵树村的巨变。“以前村民住在山沟子窝棚里,茫茫戈壁滩看不见一棵树,摆脱贫困是大家世世代代的梦想。”该乡党委书记刘海丽说。

      如今,河南援疆为一棵树村带来了新生。“我们搬进了大房子,还有宽阔的文化广场,以后跳起哈萨克族舞蹈更开心了!”71岁的村民开斯克·艾优发自内心地高兴。

      不远处,柳树沟乡卫生院中医馆内,前来治病诊疗的村民络绎不绝,河南的援疆中医专家忙碌不停。

      援疆中医专家、鹤壁市中医院副院长宋俊建全神贯注地为村民把脉问诊。鹤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王静敏正为一名颈肩疼痛的维吾尔族村民推拿按摩。

      “河南指导建设的这所中医馆,已经服务了周边村民3000余人。村民们十分认可中医文化,我们也培训了多名当地村医,让中医更好保障大家的健康。”宋俊建说。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紧紧抱在一起的民生温度,在于家门口的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也在于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的交相辉映。

      代表团踏着尚未完全消融的白雪,深入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高家湖湿地,感受生态资源和观光旅游为牧民带来的希望。走在河南援建的观光长廊和木栈道上,大家纷纷感叹,哈密也是河南的孩子。在这里,再偏远的山村,也能感知河南援疆的温暖。

    3.jpg

      河南援建的巴里坤县二中。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推开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的大门,院长盛伟正与科研助手麦尔祖克江·巴衣孜俯身调试设备。

      作为第十批、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盛伟还有一个身份——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在学院任职时,盛伟发现机械专业学生麦尔祖克江的图纸总比其他学生厚三成。“这个牧区孩子把每张图纸都画上正反两面,铅笔印常把指尖磨得发亮。”

      盛伟和科研团队着力培养一批科研人才,麦尔祖克江凭借努力和天赋,被盛伟招进研究院,成为科研助手。

      如何让更多“麦尔祖克江”在家门口实现科研梦想?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一直是盛伟的牵挂,也是河南援疆的心愿。

      教育夯基,科技搭桥,人才扎根。这次考察学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援疆也是代表团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

      “科技转化也不能落下,科研成果真正服务当地产业,才算成功。”

      ……

      在调研本科职业大学创建工作时,代表团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对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的深度考量。

    5.jpg

      河南援建的左公文化苑。

      在哈密毓秀、在中原扛鼎。和盛伟一样,还有数千名中原儿女带着使命和责任扎根这片土地,把哈密和第十三师新星市当作家乡来建设、来发展。

      河南与新疆,路很远,但心却很近。

      天山的月,照着黄河的水;边疆的灯,连着中原的窗。这场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豫政观察丨于道各努力 千里自同风——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学习侧记
    2025/3/18 10:49:1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4.jpg

      东天山脚下,悠远辽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若郡 张笑闻

      春风度天山,豫新共月明。

      3月15日至17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跨越千里,赴新疆考察学习。

      短短3天,乌鲁木齐市、哈密市、第十三师新星市,代表团成员看项目、谈合作,感受西北大地的发展脉动;聊发展、听民意,见证河南援疆的累累硕果。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这场考察学习,既是探亲之旅,更是发展之约,大家一路走、一路议——共商发展大计,推动豫新合作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

    2.jpg

      产业援疆项目——新疆哈密双瑞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吊车在吊运刚下线的风叶。

      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互利共成

      考察第一站,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数智科技运营指挥中心,中欧(中亚)班列运行线路示意图前,代表团成员久久凝视。

      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连接两个大市场,铁路纵横、公路交错、航线密布。

      “钢铁驼队”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过荒漠、闯戈壁,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天山号-豫新班列”已成功发运,“郑州、乌鲁木齐”双集结中心“无缝衔接”……向西,立足新疆走进来,借助新疆走出去。河南与新疆,与更远的亚欧大陆,联系愈发密切。

      河南有市场,新疆有资源。

      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哈密分中心,一组组数据让豫新发展的相契度更为具象。

      “河南一个居民用户一天用10小时的电,其中有1个小时是我们新疆送的。”

      “仅需7毫秒,不到眨眼的工夫,来自天山的电就可以送到千里之外的郑州。”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互利共成,需要优势互补,更要心手相牵。

      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交流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两省携手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河南省·哈密市及第十三师新星市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召开,十余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涵盖农业、交通、文化等领域。

      “这次考察学习,两省就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加强在能源资源、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达成了诸多共识。”代表团成员、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下一步的合作充满期待。

    1.jpg

      哈密至郑州直流输电工程。

      紧紧抱在一起的民生温度

      乡村,新疆城乡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前沿。

      考察学习期间,代表团走进哈密市伊州区柳树沟乡一棵树村,一叶知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墙上的一幅幅照片见证了一棵树村的巨变。“以前村民住在山沟子窝棚里,茫茫戈壁滩看不见一棵树,摆脱贫困是大家世世代代的梦想。”该乡党委书记刘海丽说。

      如今,河南援疆为一棵树村带来了新生。“我们搬进了大房子,还有宽阔的文化广场,以后跳起哈萨克族舞蹈更开心了!”71岁的村民开斯克·艾优发自内心地高兴。

      不远处,柳树沟乡卫生院中医馆内,前来治病诊疗的村民络绎不绝,河南的援疆中医专家忙碌不停。

      援疆中医专家、鹤壁市中医院副院长宋俊建全神贯注地为村民把脉问诊。鹤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王静敏正为一名颈肩疼痛的维吾尔族村民推拿按摩。

      “河南指导建设的这所中医馆,已经服务了周边村民3000余人。村民们十分认可中医文化,我们也培训了多名当地村医,让中医更好保障大家的健康。”宋俊建说。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紧紧抱在一起的民生温度,在于家门口的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也在于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的交相辉映。

      代表团踏着尚未完全消融的白雪,深入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高家湖湿地,感受生态资源和观光旅游为牧民带来的希望。走在河南援建的观光长廊和木栈道上,大家纷纷感叹,哈密也是河南的孩子。在这里,再偏远的山村,也能感知河南援疆的温暖。

    3.jpg

      河南援建的巴里坤县二中。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推开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的大门,院长盛伟正与科研助手麦尔祖克江·巴衣孜俯身调试设备。

      作为第十批、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盛伟还有一个身份——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在学院任职时,盛伟发现机械专业学生麦尔祖克江的图纸总比其他学生厚三成。“这个牧区孩子把每张图纸都画上正反两面,铅笔印常把指尖磨得发亮。”

      盛伟和科研团队着力培养一批科研人才,麦尔祖克江凭借努力和天赋,被盛伟招进研究院,成为科研助手。

      如何让更多“麦尔祖克江”在家门口实现科研梦想?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一直是盛伟的牵挂,也是河南援疆的心愿。

      教育夯基,科技搭桥,人才扎根。这次考察学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援疆也是代表团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

      “科技转化也不能落下,科研成果真正服务当地产业,才算成功。”

      ……

      在调研本科职业大学创建工作时,代表团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对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的深度考量。

    5.jpg

      河南援建的左公文化苑。

      在哈密毓秀、在中原扛鼎。和盛伟一样,还有数千名中原儿女带着使命和责任扎根这片土地,把哈密和第十三师新星市当作家乡来建设、来发展。

      河南与新疆,路很远,但心却很近。

      天山的月,照着黄河的水;边疆的灯,连着中原的窗。这场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