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废尾毛变身化妆刷,“刷”出超百亿元“美妆产业”
    更新时间:2025/3/26 16:09:46    来源:WX


      新华社郑州3月26日电(记者刘振坤、翟濯)年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出口量超过全国出口量的90%,全世界95%的化妆刷用动物毛、85%的人造纤维毛产自这里……

      凭借年产值超130亿元的化妆刷产业,河南省鹿邑县赢得了“中国化妆刷之城”的美誉。而这个超百亿元产业的源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豫东小镇——鹿邑县张店镇。

      从张店镇到鹿邑县,从废弃的“尾毛”到时尚的化妆刷,今天,这里的“美妆产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拉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70年代末,鹿邑县农民普遍养羊。但羊尾巴上的毛因为毛质硬且弹性大,难以作为纺织材料使用,从而被大量丢弃。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外地探亲的张店镇村民发现,被丢弃的羊尾毛是做化妆刷的好材料,有国外的化妆品企业大量收购。于是,很多村民开始“梳羊毛”——把废弃的“羊尾毛”收集起来,加工成尺寸不一的“把毛”进行售卖。

      “梳羊毛”简单易学,既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时间,张店镇乃至整个鹿邑县家家户户“梳羊毛”,“尾毛”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

      再到后来,有些村民把梳理好的“把毛”固定在小木棍上,便成了一支最简易的化妆刷。一撮“把毛”、一个木柄,加上一根口管、一片铝皮,便集齐了一把化妆刷的主要材料。到20世纪90年代,张店镇的尾毛化妆刷赢得外商青睐,一大批代工厂做得红红火火,“梳羊毛”成了“好日子”的代名词。

      张店镇化妆刷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0年前后,全镇有化妆刷企业1000多家,年产羊毛3000多吨、尼龙毛9000多吨,占全国化妆刷出口量的80%以上。张店镇由此赢得了“中国尾毛之乡”的美誉。

      2025年1月,鹿邑县张店镇尾毛加工作坊内工人正在工作。新华社发(马少杰摄)

      随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张店镇化妆刷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的弊端开始显现,行业利润被不断挤压,销量持续下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张店镇化妆刷企业纷纷出走,在沿海地区开办工厂,为国外化妆品企业代加工化妆刷。

      留守张店镇的创业者们也在不断“求生”。他们逐渐意识到,不能只在化妆刷“头”上下功夫。链条完整、配套完善,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打出广阔新天地。

      2016年,鹿邑县实施“凤还巢”工程,建设占地1500亩的化妆刷产业园,并提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当年南下创业的化妆刷老板们开始陆续返回家乡。

      图为鹿邑县一化妆刷企业生产的化妆刷套装产品。新华社发

      “那时,制作化妆刷的木柄、铝管这些配套产品都要靠外地引进,非常被动。我就决心扩大产业链,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返乡创业的化妆刷企业负责人梁庆之说。

      经过反复试验,梁庆之发现产自高寒地区的桦木更适合做木柄。为减少原材料运输成本,他在国外建设原材料加工厂,生产半成品运回鹿邑,再根据客户需求生产不同类型的高端木柄,弥补了当地化妆刷产业链的短板。

      随后,生产口管、铝皮、木柄、拉丝、箱包等配套产品的企业纷纷汇聚,从张店镇到鹿邑县,形成了一个链条完整、配套完善、集产研销一体的化妆刷产业集群。

      贴牌利润低,不如自己做品牌。从代加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生产,跨过这一步,让一支化妆刷的身价翻了十倍。当地化妆刷企业纷纷组建研发团队、分析消费习惯,对化妆刷的形状、功能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图为鹿邑县一家化妆刷企业的生产车间。新华社发

      小小化妆刷不仅丰满了张店人的口袋,也带动产业延展升级,成为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目前,鹿邑县规模以上化妆刷企业达160多家,创建自主品牌63个,平均每天有10余款新品投产。

      加上物联网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当地的化妆刷产品实现了当天生产、当天发货。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张店镇的化妆刷,1个月之内就可以到达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女性的化妆台上。

      一只小小化妆刷,靠着当地人的努力与创新,不仅“刷”鼓了当地百姓的钱包,还“刷”向全国、全球,“刷”出了超百亿元的美妆产业,富了钱袋子,美了全世界。(视频:李小伟、马少杰)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废尾毛变身化妆刷,“刷”出超百亿元“美妆产业”
    2025/3/26 16:09:46    来源:WX


      新华社郑州3月26日电(记者刘振坤、翟濯)年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出口量超过全国出口量的90%,全世界95%的化妆刷用动物毛、85%的人造纤维毛产自这里……

      凭借年产值超130亿元的化妆刷产业,河南省鹿邑县赢得了“中国化妆刷之城”的美誉。而这个超百亿元产业的源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豫东小镇——鹿邑县张店镇。

      从张店镇到鹿邑县,从废弃的“尾毛”到时尚的化妆刷,今天,这里的“美妆产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拉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70年代末,鹿邑县农民普遍养羊。但羊尾巴上的毛因为毛质硬且弹性大,难以作为纺织材料使用,从而被大量丢弃。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外地探亲的张店镇村民发现,被丢弃的羊尾毛是做化妆刷的好材料,有国外的化妆品企业大量收购。于是,很多村民开始“梳羊毛”——把废弃的“羊尾毛”收集起来,加工成尺寸不一的“把毛”进行售卖。

      “梳羊毛”简单易学,既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时间,张店镇乃至整个鹿邑县家家户户“梳羊毛”,“尾毛”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

      再到后来,有些村民把梳理好的“把毛”固定在小木棍上,便成了一支最简易的化妆刷。一撮“把毛”、一个木柄,加上一根口管、一片铝皮,便集齐了一把化妆刷的主要材料。到20世纪90年代,张店镇的尾毛化妆刷赢得外商青睐,一大批代工厂做得红红火火,“梳羊毛”成了“好日子”的代名词。

      张店镇化妆刷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0年前后,全镇有化妆刷企业1000多家,年产羊毛3000多吨、尼龙毛9000多吨,占全国化妆刷出口量的80%以上。张店镇由此赢得了“中国尾毛之乡”的美誉。

      2025年1月,鹿邑县张店镇尾毛加工作坊内工人正在工作。新华社发(马少杰摄)

      随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张店镇化妆刷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的弊端开始显现,行业利润被不断挤压,销量持续下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张店镇化妆刷企业纷纷出走,在沿海地区开办工厂,为国外化妆品企业代加工化妆刷。

      留守张店镇的创业者们也在不断“求生”。他们逐渐意识到,不能只在化妆刷“头”上下功夫。链条完整、配套完善,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打出广阔新天地。

      2016年,鹿邑县实施“凤还巢”工程,建设占地1500亩的化妆刷产业园,并提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当年南下创业的化妆刷老板们开始陆续返回家乡。

      图为鹿邑县一化妆刷企业生产的化妆刷套装产品。新华社发

      “那时,制作化妆刷的木柄、铝管这些配套产品都要靠外地引进,非常被动。我就决心扩大产业链,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返乡创业的化妆刷企业负责人梁庆之说。

      经过反复试验,梁庆之发现产自高寒地区的桦木更适合做木柄。为减少原材料运输成本,他在国外建设原材料加工厂,生产半成品运回鹿邑,再根据客户需求生产不同类型的高端木柄,弥补了当地化妆刷产业链的短板。

      随后,生产口管、铝皮、木柄、拉丝、箱包等配套产品的企业纷纷汇聚,从张店镇到鹿邑县,形成了一个链条完整、配套完善、集产研销一体的化妆刷产业集群。

      贴牌利润低,不如自己做品牌。从代加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生产,跨过这一步,让一支化妆刷的身价翻了十倍。当地化妆刷企业纷纷组建研发团队、分析消费习惯,对化妆刷的形状、功能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图为鹿邑县一家化妆刷企业的生产车间。新华社发

      小小化妆刷不仅丰满了张店人的口袋,也带动产业延展升级,成为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目前,鹿邑县规模以上化妆刷企业达160多家,创建自主品牌63个,平均每天有10余款新品投产。

      加上物联网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当地的化妆刷产品实现了当天生产、当天发货。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张店镇的化妆刷,1个月之内就可以到达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女性的化妆台上。

      一只小小化妆刷,靠着当地人的努力与创新,不仅“刷”鼓了当地百姓的钱包,还“刷”向全国、全球,“刷”出了超百亿元的美妆产业,富了钱袋子,美了全世界。(视频:李小伟、马少杰)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