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历史名人 > 正文

经典山阳

“神笔”王铎与怀川名士吴应举的交往
更新时间:2023-12-8 16:09:37    来源:焦作晚报

  王铎(1593年~1652年),字觉斯、觉四、觉之,号嵩樵,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名宦、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入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明崇祯年间历任右谕德、南京翰林院掌院、詹事府詹事协理詹事府事、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迁南京礼部尚书,以丁艰未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前夕升礼部尚书,未赴任。南明弘光朝任文渊阁大学士,位至次辅。清顺治二年(1645年)与钱谦益等在南京迎降清军,次年仕清,任礼部侍郎管弘文院事。因其先仕明后仕清的“政治污点”,被列入《贰臣传》。他是明末清初重要的书法家之一,有“神笔”之称。

  怀川是王铎深深怀念的地方。这里不仅与其家乡孟津一河之隔,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他的诸多好友。如杨嗣修、杨挺生父子,杨之璋、杨之玮、杨之玢三兄弟,郑藩朱翊釱、朱常濱父子,史应选、史应聘兄弟以及吴应举、王玉汝、杨啬庵等人。这些友人之中,大都是河内人,唯有吴应举为济源人。

  吴应举,清代府志、县志皆有传。据《济源县志》载:“吴应举,万历丙午(1606年)科,以博学名于时,有《临黄馆文集》。”“吴应举,字振健,万历丙午孝廉,屡上公车不第。见时事日艰,不乐仕进,即所居开临黄馆,与里中俊彦,肆志诗文,彚为《临黄馆集》。有序见艺文。明崇祯末年,盗贼蜂起,筑坡头土寨,远近亲邻避难其中,全活甚众。五子皆能文,长涵醇,次涵光,俱乡学;又次秀生,国学;五涵锷,明经。孙曾有声庠序者十有余人,后裔之繁衍昌炽,可知渊源家学之有自也。”

  结合清乾隆年间萧濬为吴应举后人所藏《临黄馆集》所作的序言《故明吴孝廉临黄馆集序》等资料,可知,吴应举,亦作吴举,字健振(府志、县志皆误作振健),号明自,济源送庄(今属洛阳吉利区)人,生卒年不详。10岁拜塾,才学闻名乡里,30多岁时中举人,其后至少九次赴京会试,皆不第。在乡设临黄馆,“彚请词宗,醒群蒙”,教授乡里子弟。交友广泛,与乡宦、士绅、地方官员多有交往。明崇祯末年,盗贼蜂起,农民起义军流窜晋豫,率族人在坡头修筑土寨以自保,救助了不少远近乡邻。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将所作诗文结为《临黄馆集》,刊印于世。

  王铎与吴应举早年相识,二人相交甚笃。他在为杨嗣修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余年二十,在吴明自所”,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少年成名,他年龄与吴应举相差20岁左右。家居孟津的王铎与吴应举的临黄馆一河之隔,慕吴应举的才学名望,常常渡过黄河到吴应举家中,谈经论典,切磋诗文。多年以后,王铎回忆二人早年交往的情景,作诗《赠济源吴孝廉明自》赠之:

年少河边问坟典,

送庄登眺对斜曛。

虽然花径迷红叶,

每忆山斋想白云。

锦石自宜麋鹿卧,

野鸥误入凤鸾群。

寄书好悟深岩里,

夏涧秋涛总为君。

  这首诗收录在王铎《本集诗》中,标题为《明自书至寄怀》,可见二人常有书信往来。此时王铎已经在京为官,独居京城之中,身边没有好友的陪伴,此时收到了远方朋友的来信,追忆起早年与吴应举漫步在黄河岸边,探讨典籍,切磋学问,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大河之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壮丽的景色。虽然现在自己居住在繁华的京城,却非常怀念当初读书时自在的时光。向友人倾诉,自己并不适应京城的官场和圈子,身心孤独,感觉好像一只野鸥误入凤鸾之中。朋友的来信让自己领悟到,隐居山野之中有夏涧秋涛相伴,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冬,适逢大雪纷飞,王铎冒雪渡过黄河,到吴应举家中拜访,并写下诗词《腊月访济源吴君渡雪》:

马上沿波去,

青青似故乡。

主人心共醉,

明月意初长。

树介迷桑浦,

河僵渡笔床。

懒将宜禄问,

何计效渔郎。

  窗外大雪纷飞,炉上一壶老酒,二人对坐把酒言欢,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在这严寒时节,树上霜雪雾露凝冻成冰,大地一片苍茫,让人迷失了渡口的所在。大河封冻,顿失滔滔。酒酣之际,功名利禄都抛之脑后,只想着如何才能效仿那江上渔翁,自由自在。

  同年,应吴应举之请为王铎父母书写了墓表,即《明隐君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表》,这是目前所见王铎最早的书法作品。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吴应举赴京参加会试,寓居天宁寺,时任礼部右侍郎的王铎写下长诗《赠济源吴明自》赠之:

世人结交难得真,

古到荒颓不可论。

朱绂贤达等何物,

终是眼中一浮云。

我今回顾贫贱年,

自炼筋骨独不然。

少年吴君邀我饮,

祗园渡河雪珊珊。

君好读书岩泉卧,

胸宅另自有云烟。

朴貌静若神阳阳,

王生嚄唶好文章。

狂者自狂狷者狷,

嵚崎磊砢俱不妨。

蹔来且寓天宁寺,

数岁兵戈难寄字。

望君登霞揽日月,

凡介岂知蛟龙意。

我具狂痴难更仆,

二十余年愧华毂。

天崖哨壑无不到,

翻嫌鹤性多拘束。

安能低眉望人颜,

却怕君谓王生俗。

目前俸钱皆买书,

妻子交谪来怒予。

周秦汉唐周旋勤,

门外荆棘与之疏。

古人岳海看不足,

与君石交谈所欲。

画舫不效六一士,

恐让二千《金石録》。

苦心此事三十春,

茫茫富贵谁知音。

三万旧编邺侯志,

断不误交受缁磷。

吴君交道爱块垒,

我不著作老空悔。

载酒烂醉莫咨嗟,

二月城西看杏花。

  这一年王铎49岁,吴应举已经年近古稀。此次京城相会,可能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诗中再次追忆二人早年交往的情形。“少年吴君邀我饮,祗园渡河雪珊珊”,当年吴应举常邀其到家中宴饮,身处生活困顿之中的王铎常冒雪渡河前往,二人谈经论典,把酒言欢,留下美好的回忆。“朴貌静若神阳阳,王生嚄唶好文章”,王铎对于吴应举昔日的神采和文章交口称赞。数年来因局势动荡,断绝了书信往来,他希望友人此番入京能够博取功名,一展才华。自己虽在京城为官,却不善钻营,向友人倾诉自己在京城的生活并不如意。“目前俸钱皆买书,妻子交谪来怒予”,是自嘲自己多年来沉迷书画金石,少有知音,可怜的俸禄都被用来买书,常常惹得妻子满腹怨言。二人互相倾诉心中的愁闷,不知不觉醉倒了。“载酒烂醉莫谘嗟,二月城西看杏花”。

  同年,王铎上任南京礼部尚书,南下途中返乡省亲,因兵乱寓居怀州,其间二人有信札往来、诗歌唱和。吴应举曾作《奉和王大宗伯觉斯见寄》一诗,只是诗中没有提及早年与王铎的交往,而是描绘了风扫浮云、霜落东山的寥落景象,大概此时屡试不中的吴应举已然放弃了科举仕途之路。诗文如下:

浮云风扫静重堙,

回看上台近北辰。

霜落东山霖澍歇,

星流南浦夜光新。

龙潭自是牛眠地,

沧浪何追白雪尘。

登眺横栏怅幻竖,

琼岩玉树望中亲。

  此后不久,李自成起义军攻入河南,这恐怕是二人最后的诗歌唱和。

  济源文史研究者王明信认为王铎早年受教于吴应举,《王铎年谱长编》的作者薛龙春教授也持相同观点。笔者认为,吴应举并非王铎老师,而是挚友。吴应举屡次会试不第,遂设临黄馆,教授乡里子弟,时间大概在1615年前后。王铎则于18岁时(1610年)到蒲州河东书院读书,1621年中举,次年进士及第。如王铎确曾投师吴应举,赠诗应不会称吴应举为“济源吴孝廉明自”或“吴君”,而应以“师”或“夫子”尊称之。吴应举也不会尊称王铎为“王大宗伯觉斯”。


□李立明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神笔”王铎与怀川名士吴应举的交往
    2023-12-8 16:09:37    来源:焦作晚报

      王铎(1593年~1652年),字觉斯、觉四、觉之,号嵩樵,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名宦、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入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明崇祯年间历任右谕德、南京翰林院掌院、詹事府詹事协理詹事府事、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迁南京礼部尚书,以丁艰未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前夕升礼部尚书,未赴任。南明弘光朝任文渊阁大学士,位至次辅。清顺治二年(1645年)与钱谦益等在南京迎降清军,次年仕清,任礼部侍郎管弘文院事。因其先仕明后仕清的“政治污点”,被列入《贰臣传》。他是明末清初重要的书法家之一,有“神笔”之称。

      怀川是王铎深深怀念的地方。这里不仅与其家乡孟津一河之隔,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他的诸多好友。如杨嗣修、杨挺生父子,杨之璋、杨之玮、杨之玢三兄弟,郑藩朱翊釱、朱常濱父子,史应选、史应聘兄弟以及吴应举、王玉汝、杨啬庵等人。这些友人之中,大都是河内人,唯有吴应举为济源人。

      吴应举,清代府志、县志皆有传。据《济源县志》载:“吴应举,万历丙午(1606年)科,以博学名于时,有《临黄馆文集》。”“吴应举,字振健,万历丙午孝廉,屡上公车不第。见时事日艰,不乐仕进,即所居开临黄馆,与里中俊彦,肆志诗文,彚为《临黄馆集》。有序见艺文。明崇祯末年,盗贼蜂起,筑坡头土寨,远近亲邻避难其中,全活甚众。五子皆能文,长涵醇,次涵光,俱乡学;又次秀生,国学;五涵锷,明经。孙曾有声庠序者十有余人,后裔之繁衍昌炽,可知渊源家学之有自也。”

      结合清乾隆年间萧濬为吴应举后人所藏《临黄馆集》所作的序言《故明吴孝廉临黄馆集序》等资料,可知,吴应举,亦作吴举,字健振(府志、县志皆误作振健),号明自,济源送庄(今属洛阳吉利区)人,生卒年不详。10岁拜塾,才学闻名乡里,30多岁时中举人,其后至少九次赴京会试,皆不第。在乡设临黄馆,“彚请词宗,醒群蒙”,教授乡里子弟。交友广泛,与乡宦、士绅、地方官员多有交往。明崇祯末年,盗贼蜂起,农民起义军流窜晋豫,率族人在坡头修筑土寨以自保,救助了不少远近乡邻。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将所作诗文结为《临黄馆集》,刊印于世。

      王铎与吴应举早年相识,二人相交甚笃。他在为杨嗣修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余年二十,在吴明自所”,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少年成名,他年龄与吴应举相差20岁左右。家居孟津的王铎与吴应举的临黄馆一河之隔,慕吴应举的才学名望,常常渡过黄河到吴应举家中,谈经论典,切磋诗文。多年以后,王铎回忆二人早年交往的情景,作诗《赠济源吴孝廉明自》赠之:

    年少河边问坟典,

    送庄登眺对斜曛。

    虽然花径迷红叶,

    每忆山斋想白云。

    锦石自宜麋鹿卧,

    野鸥误入凤鸾群。

    寄书好悟深岩里,

    夏涧秋涛总为君。

      这首诗收录在王铎《本集诗》中,标题为《明自书至寄怀》,可见二人常有书信往来。此时王铎已经在京为官,独居京城之中,身边没有好友的陪伴,此时收到了远方朋友的来信,追忆起早年与吴应举漫步在黄河岸边,探讨典籍,切磋学问,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大河之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壮丽的景色。虽然现在自己居住在繁华的京城,却非常怀念当初读书时自在的时光。向友人倾诉,自己并不适应京城的官场和圈子,身心孤独,感觉好像一只野鸥误入凤鸾之中。朋友的来信让自己领悟到,隐居山野之中有夏涧秋涛相伴,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冬,适逢大雪纷飞,王铎冒雪渡过黄河,到吴应举家中拜访,并写下诗词《腊月访济源吴君渡雪》:

    马上沿波去,

    青青似故乡。

    主人心共醉,

    明月意初长。

    树介迷桑浦,

    河僵渡笔床。

    懒将宜禄问,

    何计效渔郎。

      窗外大雪纷飞,炉上一壶老酒,二人对坐把酒言欢,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在这严寒时节,树上霜雪雾露凝冻成冰,大地一片苍茫,让人迷失了渡口的所在。大河封冻,顿失滔滔。酒酣之际,功名利禄都抛之脑后,只想着如何才能效仿那江上渔翁,自由自在。

      同年,应吴应举之请为王铎父母书写了墓表,即《明隐君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表》,这是目前所见王铎最早的书法作品。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吴应举赴京参加会试,寓居天宁寺,时任礼部右侍郎的王铎写下长诗《赠济源吴明自》赠之:

    世人结交难得真,

    古到荒颓不可论。

    朱绂贤达等何物,

    终是眼中一浮云。

    我今回顾贫贱年,

    自炼筋骨独不然。

    少年吴君邀我饮,

    祗园渡河雪珊珊。

    君好读书岩泉卧,

    胸宅另自有云烟。

    朴貌静若神阳阳,

    王生嚄唶好文章。

    狂者自狂狷者狷,

    嵚崎磊砢俱不妨。

    蹔来且寓天宁寺,

    数岁兵戈难寄字。

    望君登霞揽日月,

    凡介岂知蛟龙意。

    我具狂痴难更仆,

    二十余年愧华毂。

    天崖哨壑无不到,

    翻嫌鹤性多拘束。

    安能低眉望人颜,

    却怕君谓王生俗。

    目前俸钱皆买书,

    妻子交谪来怒予。

    周秦汉唐周旋勤,

    门外荆棘与之疏。

    古人岳海看不足,

    与君石交谈所欲。

    画舫不效六一士,

    恐让二千《金石録》。

    苦心此事三十春,

    茫茫富贵谁知音。

    三万旧编邺侯志,

    断不误交受缁磷。

    吴君交道爱块垒,

    我不著作老空悔。

    载酒烂醉莫咨嗟,

    二月城西看杏花。

      这一年王铎49岁,吴应举已经年近古稀。此次京城相会,可能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诗中再次追忆二人早年交往的情形。“少年吴君邀我饮,祗园渡河雪珊珊”,当年吴应举常邀其到家中宴饮,身处生活困顿之中的王铎常冒雪渡河前往,二人谈经论典,把酒言欢,留下美好的回忆。“朴貌静若神阳阳,王生嚄唶好文章”,王铎对于吴应举昔日的神采和文章交口称赞。数年来因局势动荡,断绝了书信往来,他希望友人此番入京能够博取功名,一展才华。自己虽在京城为官,却不善钻营,向友人倾诉自己在京城的生活并不如意。“目前俸钱皆买书,妻子交谪来怒予”,是自嘲自己多年来沉迷书画金石,少有知音,可怜的俸禄都被用来买书,常常惹得妻子满腹怨言。二人互相倾诉心中的愁闷,不知不觉醉倒了。“载酒烂醉莫谘嗟,二月城西看杏花”。

      同年,王铎上任南京礼部尚书,南下途中返乡省亲,因兵乱寓居怀州,其间二人有信札往来、诗歌唱和。吴应举曾作《奉和王大宗伯觉斯见寄》一诗,只是诗中没有提及早年与王铎的交往,而是描绘了风扫浮云、霜落东山的寥落景象,大概此时屡试不中的吴应举已然放弃了科举仕途之路。诗文如下:

    浮云风扫静重堙,

    回看上台近北辰。

    霜落东山霖澍歇,

    星流南浦夜光新。

    龙潭自是牛眠地,

    沧浪何追白雪尘。

    登眺横栏怅幻竖,

    琼岩玉树望中亲。

      此后不久,李自成起义军攻入河南,这恐怕是二人最后的诗歌唱和。

      济源文史研究者王明信认为王铎早年受教于吴应举,《王铎年谱长编》的作者薛龙春教授也持相同观点。笔者认为,吴应举并非王铎老师,而是挚友。吴应举屡次会试不第,遂设临黄馆,教授乡里子弟,时间大概在1615年前后。王铎则于18岁时(1610年)到蒲州河东书院读书,1621年中举,次年进士及第。如王铎确曾投师吴应举,赠诗应不会称吴应举为“济源吴孝廉明自”或“吴君”,而应以“师”或“夫子”尊称之。吴应举也不会尊称王铎为“王大宗伯觉斯”。


    □李立明

    文章编辑:陈婷 
     
    相关信息:
    人民功臣辛泽富
    上马村:扬鞭驰骋会有时
    市民政局积极推动地名管理工作发展
    市博物馆新增馆藏文物3025件套
    西晋熨斗支架:原来古人是这样熨烫衣服的
    村民收藏上千块古生物化石引来教授登门“拜访”
    “故乡拥抱着我,时代拥抱着故乡”
    元稹:才华横溢沁园情
    红色伴侣英雄歌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