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天生树
更新时间:2016-4-27 14:47:19    来源:焦作晚报

  何频,本名赵和平,1956年生,河南修武人,1974年于修武三中毕业。1982年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中国学生运动史话》;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集中散文随笔写作,出版《羞人的藏书票》《只有梅花是知己》《文人的闲话》《见花》等文集;2008年出版的《看草》和2012年的《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获当年“中国最美的书”奖。

 

    天生树,说的是一棵传奇的柿树。

    这么说吧,凡是出产柿子的地方,一代又一代的树主人都知道,柿树要经过人工嫁接才会结出令人满意的好果实来。眼看那秋来入画,乘了金风玉露,枝头结满红得透明的柿子,如白石老人善画“事事如意”之丹柿图,如老舍先生在北京丰富胡同的“丹柿小院”,当年特地从西山移来河南品种的火柿子树,得来全靠费功夫。美丽而壮观的柿子树和风雅闻香的蜡梅一样,原生态的苗木,蜡梅开花,本来只会开不起眼的臭梅、狗牙梅,柿树只能结小如葡萄和山楂的软枣,二者都需要借助能工巧匠之手,盘整嫁接过了,树才能长高长大,方有令人满意的好品种。

    刻下我要讲的天生树不寻常,它是老家南太行浅山区一株秉天地之灵气,自然托生,不用嫁接就结出好果实的柿树。传说已经有300岁的老柿树枝繁叶茂很神奇,是棵八月黄,年年都结出满树的好果实。带着满头红叶的时候,它远看似一笼燃烧着的天火;风扫落叶后,沉甸甸的果实暴露无遗,仿佛挂满了无数的红灯笼。这棵树,原本长在我们家族的坟地边,经过老村整体搬迁,现在变成了家门口和村头的风水树,紧挨着土路变油路的云台大道。村民由世世代代住窑洞,变成住成排成行的大瓦房,新村当初的选址,一方面考虑地势比较平坦,同时也相中了有丰满高大的天生树为依靠。老家人敬古树拜风水树的风俗与别处是一样的,以这棵巨大而出奇的天生树为骄傲、为标志,特地请人为它摄影,虔诚又恭敬地放在《北洼村志》的封面上。

    柿树是果树,又不同于一般的果树。俗话说,“桃饱杏伤人,小李(李子树,李读“溜”的音)树下埋死人”。说的是类似杏与李子的水果不可恣意饱食,有副作用。但柿子最好,在老家人心目中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佳果美食,自古又被誉为“铁杆庄稼”。老家柿子的品种多,有八月黄、老轿庭、牛(牛读“偶”的音)笼嘴、小火罐和水柿等。山里人吃柿子的花样也多,变着法子享用甘甜如饴的好柿子。柿子要熟的时候,先够八月黄和老轿庭,从吃漤柿、烘柿开始,尝鲜过后,要晒柿饼、串柿瓣、磨柿炒面,就连烂柿子也不放弃,捡回来用它泡柿子醋。冬天用烘柿和面蒸馍,过年炸祭祖用的小麻烫和焦花。人除了吃柿子以外,还拾取初夏早落的小柿子晒干了喂猪,霜打过的落叶拿来喂羊,柿木又可以用来做案板……柿子树真正是物尽其用,奉它为“铁杆庄稼”,因为柿子与救荒的故事联系紧密。满打满算,北方农村,农家过上不愁吃喝的安稳日子不过才三四十年光景,糠菜半年粮的艰难度日并不遥远。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旧年老人们和我们拉家常,他们诉说最多的是逃荒要饭,扒火车去过徐州,辗转又翻山到山西各地。传说,村里有家人过日子仔细,奉行勤俭持家,用吃不完的柿子掺了秕谷子粗糠,晒干炒熟做柿炒面吃。当年吃不完就积攒着,用历年积累的柿炒面和成泥,在住家窑洞的深处独自打了一堵断间墙。荒年来了,别家外出逃荒,背井离乡饿死人,但这家人低调从容。有人发现,原来他们是靠暗暗食用柿炒面打成的墙土充饥的,绝非胡编!再没有比这个例子更能表达家乡人和老辈人对柿子的依赖与感恩了。即使现在居家殷实了,生活富裕了,水果品种多,村民扩大种植品种,前前后后,五光十色,也曾经种桃、杏、苹果、山楂,但是,或因为桃树生长不吃年岁,或因为苹果的品种更新快,总是市场变化大,人们的口味刁钻,变来变去,还数柿子最好吃也最好卖。柿子本色,经得起时风变化的考验,好吃又好看。修武地界的北洼村,下坡经过当阳峪,出了山就是焦作市区,每逢秋冬,市民对山里人的好烘柿和带白霜的软柿饼,一往情深,爱吃柿子的口味一成不变。毫不夸张地说,祖祖辈辈,老家人是吃柿子长大的,现在还靠卖柿子增收。

    柿树寿命长,生命力十分顽强。大柿树,老柿树,饱经了风雨沧桑,冬天的时候,每一棵粗如黑铁的柿子树,如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莽汉与雕塑。主人要柿树方便采摘,尽量让它长得低矮。老家的柿树,多栽种在田间地头和高处的打谷场四周,老根虬曲着伏地裸露,树冠开枝散叶肆无忌惮。南北东西,远不止南太行,很多地方都有柿树,有高有低,细看却不难发现,树干上均有刀斧嫁接的痕迹,自下而上,大致由两截组成。天生树不同,天生树是独一无二的!它没有最下边的母体老桩,树干粗大但浑然一体,一丈余的主干,除了瘿瘤和树疤,整体皮色均匀,下层的枝杈斜披着下垂,垂阴半亩见方,大有笼盖四野的气势。当年的夏天,学生娃最爱爬树上天生树,不论男女,各登各的高枝乘凉。我则最喜欢扒着它最下面的一枝就地荡秋千,或者干脆斜躺在树枝上摇晃歌唱。恰同学少年,我们似欢乐无比的小鸟,天生树是大家放学路上取乐的树窝子。一年四季,柿树最可观在早春与秋冬,一来它貌似蠢笨却发芽生叶很早,翠绿油亮的幼叶冒齐了,山里人望着它就暂时忘记了干旱缺雨,美好的愿景借机油然而生。秋天是丰收和摘柿子的季节,八月黄摘在中秋节,小火罐迟到霜降后。秋收秋种的活动持续很长,夹杂着够柿子,农忙往往从农历八月十五绵延到廿四节气的立冬。红柿叶红果实,男人和女人担柿子的箩筐,往往一头还插着一把金黄散碎的野菊花。1986年新村建成之前,原本老村位于沟底,人家多住窑洞,一层层窑洞似蜜蜂的蜂房一样。诗曰:“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数千年窑洞栖居,便是老家人世代人生真实的写照。大长一个冬季,枯山如睡,原本朴素静穆的山村,窑洞的前后左右,混合着土墙、石头墙和矸棚房,只因为有柿子、柿饼和柿皮的橙红之色,或厚或薄,或暗或明,如油彩一样铺织堆叠着点缀山乡。晒柿饼、晾柿皮的红色,红辣椒似的撩人的红色,一直红到春节,接着贴对子、贴门神、放火鞭的红色,新的一年就翻页了。有时候翻山走亲戚,从山梁上朝下俯瞰山村,老家因柿子、柿饼、柿皮而美丽如画。

    柿子和煤炭,是老家地上地下的一双特产。煤是树变的,没错!沧海桑田,高岸为谷,远古的造山运动,埋没了曾经的树林而演变成煤海。村志里收录一幅硅化木的图片,就出土在天生树不远的地方。出山的大路上,北洼村临着著名的当阳峪陶瓷遗址,宋代人用煤烧窑制陶瓷,我曾经上小学的教室,房后有北宋崇宁四年(1105)而立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记载着故乡红火出彩的一段历史,现在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多年来,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老家的地貌和南太行。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枯叶一般的筋脉,凸显的是重重山梁。而老家位于南太行的边缘,则好像霸蛮的老吊与推土机,气势汹汹的,把最后一铲子石料混合着黄土,一举倾倒在黄河北岸。人站到北洼村的东山岭上远望,足下是南太行的最后一道屏障,前边就是茫茫大平原了。因为与晋东南唇齿相依,焦作煤多,出产优质无烟煤,人称“香砟”。英国人和意大利人,近代的英福公司早早就到焦作开煤矿,还修了道清铁路,企图从晋东南一带运煤。后来的日本侵略者,曾利用道清铁路掠夺焦作的煤炭。解放以后,1958年大办钢铁,附近各县群众,包括远到开封的由河南大学改名为开封师范学院的师生,各方面的人纷纷集中到山里来,到山岭上开矿挖铁汞,挖煤烧小高炉;“文革”后期,原新乡地区下属的平原各县,每县均来到山里开小煤矿。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乡镇企业和私营煤矿争着在老村一带开煤窑,一边挖煤,一边破山烧石灰,办水泥厂。终于,山里自古的煤矿与煤炭资源,被粗放、无序开发给掏空了。天生树既见证了村民搬家,从窑洞到瓦房,也见证了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的逐步枯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变化的是至少已经有2000年的煤矿开采史,如今老家的煤矿已采掘殆尽。但不变的是老家人对柿子的喜爱与钟情,好在柿树一代一代茂盛生长,天生树依然不可一世,枝繁叶茂。

    说迷信也非迷信,天生树是一个传奇和神话。莫非它是故乡亿万年山河变迁,树木遗存的凤凰涅槃?不仅是一个自然的消息树,它分明还是一位入世的观察者。它见证了英福公司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煤炭矿产的觊觎和掠夺。见证过清光绪三年(1877年)和民国31年连年(1942年~1943年)大灾,北洼村全村外出逃荒,饿死和失散达300口人。经历了老村变新村,看着传统的山里人,因南水北调干渠经过家门口的焦作市区,城市诱惑越来越大,村人或者外出购屋定居,或者在南水北调工地上班搞绿化,逐步脱离了传统农业。

    天生树证明“天地造化,钟灵毓秀”所言不虚。但古树与大树的保护不易。北洼村曾经的老坟地,长着一棵比天生树还古的大栎树,“大跃进”时候被砍去了;老村的东场口,有过我从小看着的一棵黄楝树,风貌不亚于天生树,但“文革”刚开始,慌慌张张中,人还没有定下神就没有了;而老村搬迁的时候,王家门口一株老国槐,移不走也没法移,为复垦耕种,由村委会做主,把它整体与老村一起深埋在地下。村子前几年集体编写《北洼村志》,特地记录了天生树、大栎树、老黄楝与老国槐。书名请书画名家陈天然先生题署,据说,他独具一格的书法结体,就是受了柿树的启发。现在乡亲们又合计着为天生树立碑纪念,我慕名而登门拜访,专门请开封老书法家和名士,身为省文史馆馆员的桑凡老人题署了“天生树”三个大字。旅游专用的云台大道,从焦作市区直接进山,经过村子和天生树,北洼村人希望天生树常青并永远年轻。

    2015年9月10日于甘草居

    2016年4月23日再改

文章编辑:李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