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山阳寻迹 > 正文

经典山阳

陈王庭与陈式太极拳(下)
更新时间:2014-12-2 15:11:55    来源:焦作网-焦作晚报

    《温县志》(卷之十一·宦迹)记载:“吴从诲(安平人,举人),府通判署县事。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温城。从诲亲冒矢石率众御之。寇不得渡。从诲曰:‘水战利火攻。’命乡兵守备陈王庭、千总郭忠等纵火焚船,贼溺死者无数,遂遁去。忠中流矢死。”以上事件发生在崇祯年间,明末这一时期的陈王庭年轻体健,武艺出众,曾担任乡兵守备一职,率领义勇军,在山东扫荡群匪,单刀挡贼匪千余人,威名大振。贼匪只要听说有陈王庭在的地方,便不敢进逼。

    明崇祯九年(1637年),天下动乱,陈王庭和唐村亲戚李岩、李仲同行到开封参加乡试考武举,由此出现变故,背负命案。陈王庭藏匿在外,潜心练习武艺,后见朝代变换,便隐居家乡,读书耕田,创拳艺习枪棒,教子弟拥经史。清顺治年间,陈王庭曾入乡学为文庠生。陈王庭政治失意、仕途无望,反而成就了他专心研拳的功绩。耕读之余,陈王庭在前辈祖传武艺和研究民间武术的基础上,采众武术流派之长,汲取《易经》、导引、吐纳之理,融合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蓄发相间、气贯形随等义理,演成内气与外形高度统一的新拳路,形成由浅入深的系统练功方法,体现了太极理念。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规范,加以完善,称其为太极拳。陈王庭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左右所写的叙怀歌(记载于陈氏老家谱),很能反映他的心路历程。在经历风雨坎坷之后,陈王庭退归岩穴,变得老成豁达、平淡清闲。

    太极拳并非某一个人所创,它是在前人不断开创、总结、领悟、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早期的太极拳被称为长拳、绵圈、十三势等。清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陈王庭所编拳路被称为太极拳一至五路、炮锤一路、108势太极长拳一路、双人推手和太极刀、枪、剑、棍、锏等器械功法,尤其以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出众。随着世代传习、演化,陈王庭所编拳路又新增了两套。前五套被称为老架路,后两套被称为新架路。陈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每个拳式都有柔有刚、有圆有方、有慢有快、有开有合、有卷有放、有虚有实、有轻有沉,并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且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较多;练习原则要求意、气、身形三者密切配合,以意念带动气血运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腰动脊转,节节贯穿,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刚柔相济,循序渐进。

    陈王庭是一位民间武师,文武双全。随着时代变迁,其后人陈所乐、陈有信、陈发科(1887~1957年)等将陈式太极拳术、器械不断传承发展,历经兴衰更迭,又逐渐衍生出杨氏、和氏、武氏、孙氏太极拳等流派,风格有所变化,传承者又遍及各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极拳得到进一步传承。至今,焦作市积极开展“一山一拳”精品旅游活动,传播、推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太极拳之风尚传到世界多地,其影响力在其他武术功法之上,习练太极拳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作者:王 东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