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山阳寻迹 > 正文

经典山阳

红色记忆 小魏庄
更新时间:2018-7-20 16:28:42    来源:焦作晚报

  小魏庄是博爱县寨豁乡下岭后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不到二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小魏庄出名,是因为这里出现一位“革命好妈妈”蒋秀老人。

  1938年8月,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派张璋来到博爱,在刘聚奎父亲刘传周、弟弟刘聚贤帮助下与柏山党支部书记刘甫成接上了头,筹建中共博爱工委。但由于日伪势力相互交错、情况复杂不利于隐蔽,张璋、刘甫成将办公地点先设在柏山村北2公里的小魏庄蒋秀家,同年冬天发展蒋秀为博爱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负责交通、情报和后勤等工作。1939年1月在黄塘村小石楼正式成立中共博爱工委。1940年4月,张高峰来博爱组建中共修博工委。小魏庄一直是党的重要根据地,蒋秀的名字已经和艰苦卓绝的革命事业连在一起。

  一 窑洞里的灯火

  2018年7月5日,我专程去瞻仰红色根据地小魏庄。

  沿博晋路上行至白炭窑,从右侧的水泥路下坡就是通往小魏庄的水泥路。夏季的山郁郁葱葱,景色很美,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核桃树、红云般的花椒树、结满红红枸桃的野枸树。一路赏景,我来到小魏庄村口。在村外弯路口锄草的赵海生得知我来看“革命好妈妈”蒋秀的家,高兴地告诉我蒋秀是他的奶奶,并放下手中农活带我进村。

  走下一个大坡,经过一棵百年老榆树,前面有棵800多年的老皂角树。赵海生带领我在皂角树前面的路左转,顺着长满荒草的路走到尽头,正前方有座没有院落的窑洞,左前方有一个宽大的窑洞院。原以为长满荒草的窑洞院子就是蒋秀老人的家,没想到赵海生指着没有院落的破旧窑洞告诉我:“这就是你要看的红色根据地。”

  我实在不敢想象当时的工委领导就在这个土窑洞里点亮油灯,开会研究工作,蒋秀为他们站岗放哨、做饭、收藏文件,还掩护同志们在敌人眼皮下转移……

  二 工委的后勤部与交通站

  1938年2月,日本鬼子占领了博爱,国民党县党部率领驻军以及收编的土匪武装上万人撤退到山区。这年9月,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派共产党员张璋以柏山党支部为基础组建了中共博爱工委,在国民党和日伪军控制的夹缝里组织抗日力量。张璋的公开身份是教书先生,因柏山村处于交通要道且日伪人员往来复杂,刘甫成建议转移到距离柏山村不远的小魏庄,让苦大仇深的蒋秀担任交通员。蒋秀多次出生入死深入敌占区收集情报,机智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被发展为博爱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博爱工委转移到黄塘村后,这间窑洞仍旧是党的交通站,经常有人来这里开会议事。1939年张璋调到延安抗大学习,工委书记由陆达担任。1940年组建中共修博工委,张高峰担任书记,把工委办公地又迁回柏山,蒋秀顾全大局到福延寺轧制火香,掩护工委领导,为大家缝衣、做饭、传递情报,仍然以小魏庄为秘密基地。1941年因叛徒出卖,地下党暴露,工委迁往李封矿区,改为中共修博矿区工委。

  三 忠于革命的一家人

  从小魏庄回家后,我打通了蒋秀孙女赵松梅的电话,告诉她我去看了那间破烂的窑洞。

  住在焦作的赵松梅告诉我当时工委领导在小魏庄遇到的险情:一次日伪军搜捕,几个人在窑洞里开会,因为没有院子也来不及撤退,大家急中生智,藏在窑洞深处的草垛里,侥幸躲过一劫。赵松梅说:“这间窑洞里面很大,至少有十几米深,靠门口住人,里面喂牛,平时堆有很多秸秆、麦草,藏几个人没有问题,因为里面漆黑,味道也不好闻,敌人没有仔细搜查。”

  赵松梅还说:“张璋、张高峰在此工作期间住在窑洞对面的两层石楼上,张高峰以小楼为家,保存文件和资料。不论工委在黄塘、柏山还是李封,每次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农忙季节,他都要回到这里。张璋有一次在柏山躲过日军搜捕,也是辗转水运等村回到小魏庄。可惜石楼年久失修,屋顶坍塌,村里人担心残存高墙有落石危险就把上半截推掉了,现在只剩下半截墙壁。”

  赵松梅的父亲赵学玺也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为了工作,他无暇照顾女儿。他让年幼的赵松梅跟着姑姑赵桂英在新乡生活。赵桂英从小接受母亲的熏陶,目睹了张璋、张高峰、卫景濂等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实,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曾担任博爱县副县长,后任新乡地区妇联主任,现在还健在。她常常对赵松梅讲述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英雄故事,赵松梅谨记在心,并为此专门到北京拜访张璋、到天津拜访张高峰等老人,与这两家人至今还保持来往。1960年,张璋、张高峰曾相携回到博爱,参加并主持了刘甫成烈士遗骨重新安放仪式,为烈士纪念碑题诗。他们在赵桂英的陪同下重访小魏庄等红色根据地,蒋秀已于1957年去世,他们给蒋秀扫墓献花,一起缅怀往事,追忆战友,展望未来。

  “革命好妈妈”蒋秀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深深影响了赵松梅。她说,如今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设小魏庄,恢复中共博爱工委办公旧址全貌,让后代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记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告慰革命前辈的在天之灵!

  图① 老皂角树诉说着曾经如火如荼的历史。

  图② 赵桂英与张璋、张高峰在小魏庄蒋秀家故地合影。 何世国 摄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红色记忆 小魏庄
    2018-7-20 16:28:42    来源:焦作晚报

      小魏庄是博爱县寨豁乡下岭后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不到二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小魏庄出名,是因为这里出现一位“革命好妈妈”蒋秀老人。

      1938年8月,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派张璋来到博爱,在刘聚奎父亲刘传周、弟弟刘聚贤帮助下与柏山党支部书记刘甫成接上了头,筹建中共博爱工委。但由于日伪势力相互交错、情况复杂不利于隐蔽,张璋、刘甫成将办公地点先设在柏山村北2公里的小魏庄蒋秀家,同年冬天发展蒋秀为博爱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负责交通、情报和后勤等工作。1939年1月在黄塘村小石楼正式成立中共博爱工委。1940年4月,张高峰来博爱组建中共修博工委。小魏庄一直是党的重要根据地,蒋秀的名字已经和艰苦卓绝的革命事业连在一起。

      一 窑洞里的灯火

      2018年7月5日,我专程去瞻仰红色根据地小魏庄。

      沿博晋路上行至白炭窑,从右侧的水泥路下坡就是通往小魏庄的水泥路。夏季的山郁郁葱葱,景色很美,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核桃树、红云般的花椒树、结满红红枸桃的野枸树。一路赏景,我来到小魏庄村口。在村外弯路口锄草的赵海生得知我来看“革命好妈妈”蒋秀的家,高兴地告诉我蒋秀是他的奶奶,并放下手中农活带我进村。

      走下一个大坡,经过一棵百年老榆树,前面有棵800多年的老皂角树。赵海生带领我在皂角树前面的路左转,顺着长满荒草的路走到尽头,正前方有座没有院落的窑洞,左前方有一个宽大的窑洞院。原以为长满荒草的窑洞院子就是蒋秀老人的家,没想到赵海生指着没有院落的破旧窑洞告诉我:“这就是你要看的红色根据地。”

      我实在不敢想象当时的工委领导就在这个土窑洞里点亮油灯,开会研究工作,蒋秀为他们站岗放哨、做饭、收藏文件,还掩护同志们在敌人眼皮下转移……

      二 工委的后勤部与交通站

      1938年2月,日本鬼子占领了博爱,国民党县党部率领驻军以及收编的土匪武装上万人撤退到山区。这年9月,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派共产党员张璋以柏山党支部为基础组建了中共博爱工委,在国民党和日伪军控制的夹缝里组织抗日力量。张璋的公开身份是教书先生,因柏山村处于交通要道且日伪人员往来复杂,刘甫成建议转移到距离柏山村不远的小魏庄,让苦大仇深的蒋秀担任交通员。蒋秀多次出生入死深入敌占区收集情报,机智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被发展为博爱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博爱工委转移到黄塘村后,这间窑洞仍旧是党的交通站,经常有人来这里开会议事。1939年张璋调到延安抗大学习,工委书记由陆达担任。1940年组建中共修博工委,张高峰担任书记,把工委办公地又迁回柏山,蒋秀顾全大局到福延寺轧制火香,掩护工委领导,为大家缝衣、做饭、传递情报,仍然以小魏庄为秘密基地。1941年因叛徒出卖,地下党暴露,工委迁往李封矿区,改为中共修博矿区工委。

      三 忠于革命的一家人

      从小魏庄回家后,我打通了蒋秀孙女赵松梅的电话,告诉她我去看了那间破烂的窑洞。

      住在焦作的赵松梅告诉我当时工委领导在小魏庄遇到的险情:一次日伪军搜捕,几个人在窑洞里开会,因为没有院子也来不及撤退,大家急中生智,藏在窑洞深处的草垛里,侥幸躲过一劫。赵松梅说:“这间窑洞里面很大,至少有十几米深,靠门口住人,里面喂牛,平时堆有很多秸秆、麦草,藏几个人没有问题,因为里面漆黑,味道也不好闻,敌人没有仔细搜查。”

      赵松梅还说:“张璋、张高峰在此工作期间住在窑洞对面的两层石楼上,张高峰以小楼为家,保存文件和资料。不论工委在黄塘、柏山还是李封,每次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农忙季节,他都要回到这里。张璋有一次在柏山躲过日军搜捕,也是辗转水运等村回到小魏庄。可惜石楼年久失修,屋顶坍塌,村里人担心残存高墙有落石危险就把上半截推掉了,现在只剩下半截墙壁。”

      赵松梅的父亲赵学玺也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为了工作,他无暇照顾女儿。他让年幼的赵松梅跟着姑姑赵桂英在新乡生活。赵桂英从小接受母亲的熏陶,目睹了张璋、张高峰、卫景濂等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实,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曾担任博爱县副县长,后任新乡地区妇联主任,现在还健在。她常常对赵松梅讲述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英雄故事,赵松梅谨记在心,并为此专门到北京拜访张璋、到天津拜访张高峰等老人,与这两家人至今还保持来往。1960年,张璋、张高峰曾相携回到博爱,参加并主持了刘甫成烈士遗骨重新安放仪式,为烈士纪念碑题诗。他们在赵桂英的陪同下重访小魏庄等红色根据地,蒋秀已于1957年去世,他们给蒋秀扫墓献花,一起缅怀往事,追忆战友,展望未来。

      “革命好妈妈”蒋秀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深深影响了赵松梅。她说,如今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设小魏庄,恢复中共博爱工委办公旧址全貌,让后代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记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告慰革命前辈的在天之灵!

      图① 老皂角树诉说着曾经如火如荼的历史。

      图② 赵桂英与张璋、张高峰在小魏庄蒋秀家故地合影。 何世国 摄

    文章编辑:殷爱萍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