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阳
| ||
| ||
|
王象受命纂《皇览》
王象,河内怀(今焦作市武陟县)人,据《魏略》记载,王象少年时父母双亡,沦为富人家奴仆。他聪明好学,喜欢读书。一次,王象在放羊时偷偷读书,被主人发现,遭到一顿鞭打,恰遇喜欢赈济穷人的杨俊解救。杨俊见王象喜欢读书,断定其将来必能成为人才,就为王象赎了身带回家去,又为王象娶妻安家。杨俊是河内郡获嘉县人,为曹操掾属,他推荐王象和荀纬与曹丕认识,受曹丕礼遇,曹丕也非常赏识王象、荀纬的才华,将其列入“邺下文人集团”名单,作为自己的掾属。
王粲、陈琳、阮瑀等名士亡后,后起之秀中数王象才能最高。曹丕称帝,拜王象为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曹丕认为完成《皇览》这样的浩繁工程,只有王象能胜任,于是又给王象加了一个秘书监的官衔,相当于国家图书档案局局长兼《皇览》总编,使其名正言顺地领导《皇览》的编纂工作。
中国类书之先河
《皇览》,顾名思义,是编给皇帝浏览的书。《魏略》载:“象从延康元年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合四十余部,部有数十篇,适合八百余万字。”《唐六典》卷十注:黄初中以散骑常侍王象领秘书监,撰皇览。史记索隐五帝本纪注:皇览书名也,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皇览》内容广泛,收罗丰富,非常便于查阅相关资料。《皇览》一书的编辑,有利于我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存,开了我国编纂大型类书的先河。
遗憾的是,《皇览》一书在唐代以后散佚,我们已经无法知其全貌。清代孙冯翼从其他书籍的引文中辑出《皇览》佚文一卷,仅有“逸礼”11条,“冢墓记”70条,不及4000字,收入《问经堂丛书》。例如:
黄帝冢在上郡桥山。(史记集解卷——五帝本纪)
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邱城南台阴野中。(史记集解,同上)
尧冢在济阴城阳。(史记集解,同上)
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史记集解,同上。又史记正义卷六秦本纪云:舜冢在零陵郡营浦县九疑山)
禹冢在山阴县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史记集解同上。又贾公彦《周礼疏》卷三十三云:禹冢在山阴会稽山、本苗山。县南七里)
记录焦作地区冢墓的有“虢公冢”并“虢公台”条:
虢公冢,在河内温县郭东济水南,大冢是也。其城南有虢公台。(史记集解,卷三十九晋世家)
从中可以窥见,《皇览》是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并且注明出处,按类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辞条式大型工具书。800多万字的内容,该有多大的收集量、阅读量、编辑量啊?
《皇览》虽然失传了,但是其灵魂不灭,精神代代相传。自《皇览》以后,历代帝王相继仿效,后世的各种类书大都沿袭《皇览》的体例格局,如北齐后主武平三年敕纂的《修文殿御览》、唐代欧阳洵等敕纂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等,莫不是仿效《皇览》体例格局,王象的最大功绩就在于此。因此,王象被尊为我国类书的鼻祖。
知恩图报情意重
王象的恩人杨俊,一直跟随曹操,先后被任命为曲梁长、丞相掾属、安陵令、南阳太守、征南将军军师,后迁中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趁曹操出征而在邺城谋反,杨俊身为留守中尉,难辞其咎,因而弹劾了自己,后来又被任命为南阳太守。王象做散骑常侍时,向曹丕举荐杨俊说:“臣私下看见南阳太守杨俊有纯粹的优秀品质,有忠诚整肃的宏大气度,实行仁爱足以施及万物,忠厚老实足以感动众人,敦促后进,诲人不倦,外表宽和、内心正直,仁慈而不失果断。自从出仕任职以来,所任职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得很好,两次任南阳太守,广施恩德,相邻地方的百姓都背着孩子来投奔他。现在境内安定,无处施展他的才能,应该将他调回京城,在陛下跟前效力,以光大帝业。”
曹丕没有听从王象的建议,因为在曹操准备确定太子,征询杨俊意见时,杨俊说二子各有所长,不相伯仲,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曹丕,反而称颂曹植更多,曹丕因此怀恨在心。魏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南巡,将到宛县,诏喻百官不得干预郡县。及车驾到,而宛县县令不解诏义,下令让城里的门市全部关门。曹丕进城看到这种情景,勃然大怒道:“孤是贼寇吗?”遂将宛县县令抓了起来,并借故把南阳太守杨俊也打入死牢。跟随曹丕的3个河内老乡,尚书仆射司马懿(河内温县人),十七八岁就和杨俊相识,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常侍王象、散骑常侍荀纬(河内怀人),两人都是杨俊带出来入仕的,杨俊是他们的恩人,3人都出面向曹丕求情。尤其是王象,长跪在曹丕面前,不住地磕头,头都被磕破了,血流满面。而曹丕没有理会他,转身欲走,王象拽住曹丕的衣服不松手。曹丕回过头来怒斥王象道:“孤知杨俊和你关系甚好,今天若听了你的话,那将置孤于何地?你难道宁要杨俊而不要孤吗?”王象见曹丕斩杨俊之意已决,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松手软在了地上。杨俊随后自杀。王象自恨无能没有救下恩人,自责、内疚、生气成病,最后不治而亡。后人对王象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品德尤为值得赞扬。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
| ||
|
王象受命纂《皇览》
王象,河内怀(今焦作市武陟县)人,据《魏略》记载,王象少年时父母双亡,沦为富人家奴仆。他聪明好学,喜欢读书。一次,王象在放羊时偷偷读书,被主人发现,遭到一顿鞭打,恰遇喜欢赈济穷人的杨俊解救。杨俊见王象喜欢读书,断定其将来必能成为人才,就为王象赎了身带回家去,又为王象娶妻安家。杨俊是河内郡获嘉县人,为曹操掾属,他推荐王象和荀纬与曹丕认识,受曹丕礼遇,曹丕也非常赏识王象、荀纬的才华,将其列入“邺下文人集团”名单,作为自己的掾属。
王粲、陈琳、阮瑀等名士亡后,后起之秀中数王象才能最高。曹丕称帝,拜王象为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曹丕认为完成《皇览》这样的浩繁工程,只有王象能胜任,于是又给王象加了一个秘书监的官衔,相当于国家图书档案局局长兼《皇览》总编,使其名正言顺地领导《皇览》的编纂工作。
中国类书之先河
《皇览》,顾名思义,是编给皇帝浏览的书。《魏略》载:“象从延康元年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合四十余部,部有数十篇,适合八百余万字。”《唐六典》卷十注:黄初中以散骑常侍王象领秘书监,撰皇览。史记索隐五帝本纪注:皇览书名也,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皇览》内容广泛,收罗丰富,非常便于查阅相关资料。《皇览》一书的编辑,有利于我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存,开了我国编纂大型类书的先河。
遗憾的是,《皇览》一书在唐代以后散佚,我们已经无法知其全貌。清代孙冯翼从其他书籍的引文中辑出《皇览》佚文一卷,仅有“逸礼”11条,“冢墓记”70条,不及4000字,收入《问经堂丛书》。例如:
黄帝冢在上郡桥山。(史记集解卷——五帝本纪)
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邱城南台阴野中。(史记集解,同上)
尧冢在济阴城阳。(史记集解,同上)
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史记集解,同上。又史记正义卷六秦本纪云:舜冢在零陵郡营浦县九疑山)
禹冢在山阴县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史记集解同上。又贾公彦《周礼疏》卷三十三云:禹冢在山阴会稽山、本苗山。县南七里)
记录焦作地区冢墓的有“虢公冢”并“虢公台”条:
虢公冢,在河内温县郭东济水南,大冢是也。其城南有虢公台。(史记集解,卷三十九晋世家)
从中可以窥见,《皇览》是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并且注明出处,按类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辞条式大型工具书。800多万字的内容,该有多大的收集量、阅读量、编辑量啊?
《皇览》虽然失传了,但是其灵魂不灭,精神代代相传。自《皇览》以后,历代帝王相继仿效,后世的各种类书大都沿袭《皇览》的体例格局,如北齐后主武平三年敕纂的《修文殿御览》、唐代欧阳洵等敕纂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等,莫不是仿效《皇览》体例格局,王象的最大功绩就在于此。因此,王象被尊为我国类书的鼻祖。
知恩图报情意重
王象的恩人杨俊,一直跟随曹操,先后被任命为曲梁长、丞相掾属、安陵令、南阳太守、征南将军军师,后迁中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趁曹操出征而在邺城谋反,杨俊身为留守中尉,难辞其咎,因而弹劾了自己,后来又被任命为南阳太守。王象做散骑常侍时,向曹丕举荐杨俊说:“臣私下看见南阳太守杨俊有纯粹的优秀品质,有忠诚整肃的宏大气度,实行仁爱足以施及万物,忠厚老实足以感动众人,敦促后进,诲人不倦,外表宽和、内心正直,仁慈而不失果断。自从出仕任职以来,所任职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得很好,两次任南阳太守,广施恩德,相邻地方的百姓都背着孩子来投奔他。现在境内安定,无处施展他的才能,应该将他调回京城,在陛下跟前效力,以光大帝业。”
曹丕没有听从王象的建议,因为在曹操准备确定太子,征询杨俊意见时,杨俊说二子各有所长,不相伯仲,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曹丕,反而称颂曹植更多,曹丕因此怀恨在心。魏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南巡,将到宛县,诏喻百官不得干预郡县。及车驾到,而宛县县令不解诏义,下令让城里的门市全部关门。曹丕进城看到这种情景,勃然大怒道:“孤是贼寇吗?”遂将宛县县令抓了起来,并借故把南阳太守杨俊也打入死牢。跟随曹丕的3个河内老乡,尚书仆射司马懿(河内温县人),十七八岁就和杨俊相识,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常侍王象、散骑常侍荀纬(河内怀人),两人都是杨俊带出来入仕的,杨俊是他们的恩人,3人都出面向曹丕求情。尤其是王象,长跪在曹丕面前,不住地磕头,头都被磕破了,血流满面。而曹丕没有理会他,转身欲走,王象拽住曹丕的衣服不松手。曹丕回过头来怒斥王象道:“孤知杨俊和你关系甚好,今天若听了你的话,那将置孤于何地?你难道宁要杨俊而不要孤吗?”王象见曹丕斩杨俊之意已决,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松手软在了地上。杨俊随后自杀。王象自恨无能没有救下恩人,自责、内疚、生气成病,最后不治而亡。后人对王象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品德尤为值得赞扬。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