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山阳寻迹 > 正文

经典山阳

两千年前,焦作遍布“摩天大楼”?
——焦作陶仓楼亮相亚洲文明展钩沉一段失落的文明
更新时间:2019-5-31 16:08:49    来源:焦作晚报




 


  5月13日,首都北京,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来自我市的汉代五层彩绘陶仓楼在这一堪称“文物领域的奥林匹克”上亮相。

  当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种,睁大眼睛端详这座高1.29米、宽0.56米、通体彩绘、由陶制成的精致小楼时,怎么也想象不到,2000年前,中华大地一个背靠太行、面朝黄河,名叫山阳城的地方,已是庄园相望、仓楼林立。

  朝代更迭,战火频燃,千年繁华归于尘土。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陶仓楼的出土,才让两汉山阳城之繁华重新走进人们视野。

  那么,陶仓楼是如何被发现的?人们从埋藏地下2000多年的这一陪葬明器上窥探到了什么信息?

   汉代古墓出土稀世珍宝

  2009年8月12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东部1公里外,马村区待王街道白庄村南水北调安置小区项目工地内,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突然,挖掘机铁铲下传来“轰隆”一声响,地基塌陷,出现一个直径近1米的大洞,漏出了墓顶的青砖。市文物工作队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和保护,一座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五层彩绘陶仓楼从这座汉代古墓中破土而出。

  这座陶仓楼外观有红色、白色、蓝色彩绘,仓楼二层仍存有颗粒饱满、形似小米的古代粮食,令人称奇。不过,这些粮食早已碳化,“吹之成灰”。2013年,经专家鉴定,这些粮食至少包含四种农作物:麻、黍、谷子和麦。

  “陶仓楼的一、二层是能够储存粮食的粮仓,从第三层起才是供人居住的楼房。因质地为陶,故称陶仓楼。其实,这座汉代五层彩绘陶仓楼只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市发掘出土的近200座陶仓楼中的一件。”5月20日下午,记者采访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说。

   40多年来,我市出土的陶仓楼有连阁式、联仓式、楼院式、简式、模拟式五种。出土陶仓楼的墓葬从西汉晚期一直延续到曹魏、西晋时期。其中,连阁式陶仓楼上有一个复道凌空连接于主副楼之间,形成一段封闭的长廊,堪称陶仓楼中的艺术精品。“焦作是我国目前唯一发现连阁式陶仓楼的地区。”韩长松说。

  目前,我市出土的最高的陶仓楼——七层连阁彩绘陶仓楼高达1.99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摩天大厦”,被誉为“华夏第一陶仓楼”。

  “焦作陶仓楼无论从数量上、型制上,还是体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可谓中国一绝。”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郝本性曾如此评说。

  焦作两千年前已高楼林立

  据了解,“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将持续到8月11日,为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汉代五层彩绘陶仓楼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还为我市出土的各式陶仓楼制作了宣传展板。

  当人们惊叹各式陶仓楼制作之精美时,不禁要问:这些古墓的墓主是什么人?他们为何用陶仓楼陪葬?

  韩长松说,在厚葬盛行的汉代,人们受“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支配,将生前居住过的建筑制成模型带到墓葬中,以求在死后继续享用。

  “焦作地区出土的类型众多的陶仓楼,是汉朝河内郡山阳县建筑形式的缩影,再现了山阳县庄园相望、仓楼林立、阡陌纵横的繁华场景。”韩长松说。

  2000多年过去了,墓主人早已化为尘土,连骨头也难以寻觅。不过,墓主的身份可以确定。

  韩长松说,这些“高楼大厦”的主人,是两汉时期的庄园主。西汉中后期,土地日益集中到大庄园主手中,地处河内郡的山阳县土地兼并更是愈演愈烈,以豪强地主为主的庄园经济成为汉代经济的格局。当时,山阳城所在的焦作地区河泽纵横、泉水遍地、土壤肥沃,是两汉时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庄园经济壮大、财富积累,促使庄园主开始建造既能储粮,又能改善居住条件,还能防御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仓楼。

  我市出土的一座三层二联仓彩绘陶仓楼的构件上,墨书有“囷(qūn)楼万石”文字,是我市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有“囷楼”文字的陶仓楼。囷是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由此可知,两汉时期的焦作已有“囷楼”的称谓,可能是我国古代对“仓楼”最早的命名。

  此外,焦作汉墓出土陶仓楼的同时,还出土了负粮俑、瞭望俑、侍女俑、陶狗、陶磨、推磨俑、圈厕等文物,真实再现了汉代庄园经济的场景。

  那么,汉代的仓楼有多高?据了解,以汉制每层一丈五尺(3.45米)计,七层仓楼建筑高达24米。即便在当代,建设一座如此规模的混凝土建筑,也不是一件易事。更不用说,兴建如此高大壮观、结构复杂的古典楼阁了。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山阳城内竟然存在着一个数以百计、建筑精美的仓楼建筑群,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韩长松说。

  然而,由于战火频燃,人口流亡,中央政权远迁,山阳城日渐荒废。“山阳故城,遗趾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唐代刘禹锡的《山阳城赋》,道尽了山阳城的凄凉落寞。

   巍巍仓楼能否重现山阳大地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2000多年后的20世纪,河内郡山阳县城变成了河南焦作。如今的焦作市依然是全国粮食高产区。然而,这个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再也难觅一个高耸的仓楼。

  只有走进市博物馆,一座座精致的陶仓楼可带你穿越2000余年的时空,看到两汉时期山阳城的繁华。

  近年来,陶仓楼作为我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访”了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它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架起了焦作走向世界、世界了解焦作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在世界人民面前,陶仓楼已成为焦作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大家别只把陶仓楼当成古代明器来看待,它是汉代的建筑模型,非常有焦作地域文化特色。我特别希望焦作市能够复建仓楼,再现汉代山阳城的辉煌!”我市文史研究者宋宝塘说。

  市博物馆馆长郭继宾认为,根据陶仓楼模型,复建具有焦作地域特色的仓楼完全可行。

  “焦作一直缺乏一个地标性建筑,以汉代七层连阁彩绘陶仓楼为建筑原型,复建汉代山阳城的仓楼,对提高焦作城市形象及品位有很大帮助。”记者采访中,多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建议。

(记者 李晓军)

   图① 五层彩绘陶仓楼。

   图② 市博物馆馆长郭继宾介绍陶仓楼的不同类型。

  图③ 简式陶仓楼。

  记者 李晓军 摄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两千年前,焦作遍布“摩天大楼”?
    ——焦作陶仓楼亮相亚洲文明展钩沉一段失落的文明
    2019-5-31 16:08:49    来源:焦作晚报




     


      5月13日,首都北京,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来自我市的汉代五层彩绘陶仓楼在这一堪称“文物领域的奥林匹克”上亮相。

      当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种,睁大眼睛端详这座高1.29米、宽0.56米、通体彩绘、由陶制成的精致小楼时,怎么也想象不到,2000年前,中华大地一个背靠太行、面朝黄河,名叫山阳城的地方,已是庄园相望、仓楼林立。

      朝代更迭,战火频燃,千年繁华归于尘土。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陶仓楼的出土,才让两汉山阳城之繁华重新走进人们视野。

      那么,陶仓楼是如何被发现的?人们从埋藏地下2000多年的这一陪葬明器上窥探到了什么信息?

       汉代古墓出土稀世珍宝

      2009年8月12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东部1公里外,马村区待王街道白庄村南水北调安置小区项目工地内,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突然,挖掘机铁铲下传来“轰隆”一声响,地基塌陷,出现一个直径近1米的大洞,漏出了墓顶的青砖。市文物工作队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和保护,一座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五层彩绘陶仓楼从这座汉代古墓中破土而出。

      这座陶仓楼外观有红色、白色、蓝色彩绘,仓楼二层仍存有颗粒饱满、形似小米的古代粮食,令人称奇。不过,这些粮食早已碳化,“吹之成灰”。2013年,经专家鉴定,这些粮食至少包含四种农作物:麻、黍、谷子和麦。

      “陶仓楼的一、二层是能够储存粮食的粮仓,从第三层起才是供人居住的楼房。因质地为陶,故称陶仓楼。其实,这座汉代五层彩绘陶仓楼只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市发掘出土的近200座陶仓楼中的一件。”5月20日下午,记者采访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说。

       40多年来,我市出土的陶仓楼有连阁式、联仓式、楼院式、简式、模拟式五种。出土陶仓楼的墓葬从西汉晚期一直延续到曹魏、西晋时期。其中,连阁式陶仓楼上有一个复道凌空连接于主副楼之间,形成一段封闭的长廊,堪称陶仓楼中的艺术精品。“焦作是我国目前唯一发现连阁式陶仓楼的地区。”韩长松说。

      目前,我市出土的最高的陶仓楼——七层连阁彩绘陶仓楼高达1.99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摩天大厦”,被誉为“华夏第一陶仓楼”。

      “焦作陶仓楼无论从数量上、型制上,还是体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可谓中国一绝。”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郝本性曾如此评说。

      焦作两千年前已高楼林立

      据了解,“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将持续到8月11日,为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汉代五层彩绘陶仓楼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还为我市出土的各式陶仓楼制作了宣传展板。

      当人们惊叹各式陶仓楼制作之精美时,不禁要问:这些古墓的墓主是什么人?他们为何用陶仓楼陪葬?

      韩长松说,在厚葬盛行的汉代,人们受“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支配,将生前居住过的建筑制成模型带到墓葬中,以求在死后继续享用。

      “焦作地区出土的类型众多的陶仓楼,是汉朝河内郡山阳县建筑形式的缩影,再现了山阳县庄园相望、仓楼林立、阡陌纵横的繁华场景。”韩长松说。

      2000多年过去了,墓主人早已化为尘土,连骨头也难以寻觅。不过,墓主的身份可以确定。

      韩长松说,这些“高楼大厦”的主人,是两汉时期的庄园主。西汉中后期,土地日益集中到大庄园主手中,地处河内郡的山阳县土地兼并更是愈演愈烈,以豪强地主为主的庄园经济成为汉代经济的格局。当时,山阳城所在的焦作地区河泽纵横、泉水遍地、土壤肥沃,是两汉时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庄园经济壮大、财富积累,促使庄园主开始建造既能储粮,又能改善居住条件,还能防御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仓楼。

      我市出土的一座三层二联仓彩绘陶仓楼的构件上,墨书有“囷(qūn)楼万石”文字,是我市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有“囷楼”文字的陶仓楼。囷是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由此可知,两汉时期的焦作已有“囷楼”的称谓,可能是我国古代对“仓楼”最早的命名。

      此外,焦作汉墓出土陶仓楼的同时,还出土了负粮俑、瞭望俑、侍女俑、陶狗、陶磨、推磨俑、圈厕等文物,真实再现了汉代庄园经济的场景。

      那么,汉代的仓楼有多高?据了解,以汉制每层一丈五尺(3.45米)计,七层仓楼建筑高达24米。即便在当代,建设一座如此规模的混凝土建筑,也不是一件易事。更不用说,兴建如此高大壮观、结构复杂的古典楼阁了。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山阳城内竟然存在着一个数以百计、建筑精美的仓楼建筑群,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韩长松说。

      然而,由于战火频燃,人口流亡,中央政权远迁,山阳城日渐荒废。“山阳故城,遗趾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唐代刘禹锡的《山阳城赋》,道尽了山阳城的凄凉落寞。

       巍巍仓楼能否重现山阳大地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2000多年后的20世纪,河内郡山阳县城变成了河南焦作。如今的焦作市依然是全国粮食高产区。然而,这个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再也难觅一个高耸的仓楼。

      只有走进市博物馆,一座座精致的陶仓楼可带你穿越2000余年的时空,看到两汉时期山阳城的繁华。

      近年来,陶仓楼作为我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访”了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它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架起了焦作走向世界、世界了解焦作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在世界人民面前,陶仓楼已成为焦作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大家别只把陶仓楼当成古代明器来看待,它是汉代的建筑模型,非常有焦作地域文化特色。我特别希望焦作市能够复建仓楼,再现汉代山阳城的辉煌!”我市文史研究者宋宝塘说。

      市博物馆馆长郭继宾认为,根据陶仓楼模型,复建具有焦作地域特色的仓楼完全可行。

      “焦作一直缺乏一个地标性建筑,以汉代七层连阁彩绘陶仓楼为建筑原型,复建汉代山阳城的仓楼,对提高焦作城市形象及品位有很大帮助。”记者采访中,多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建议。

    (记者 李晓军)

       图① 五层彩绘陶仓楼。

       图② 市博物馆馆长郭继宾介绍陶仓楼的不同类型。

      图③ 简式陶仓楼。

      记者 李晓军 摄

    文章编辑:殷爱萍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