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阳
2007年5月,焦作市中站区靳家祖坟迁坟时,从显赫的元代正三品御医靳德茂墓的墓道里,发现了一组精美的彩绘陶俑车马出行仪仗队,经市文物队科学发掘清理,及时送到焦作市博物馆保存。这组陶俑共80件,高度在26~36厘米,保存比较完整,彩绘艳丽,包括车马俑、驭马俑,持物男俑和女侍俑,组成了一个排场威严的车马出行仪仗方队,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靳太医及其夫人官威显赫的出行场面。
这个车马出行仪仗队人物齐全、布局严谨、排列有序,两辆华丽的马车居中,车辕前端为雕刻精美的龙头。一辆马车顶为白色,上面饰以蒙古包圆顶;一辆是黑色平顶的汉式马车。这两辆车中间有一名健壮的执鞭车夫俑。车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名佩剑牵马的驭马俑,一名是汉人,另一名是蒙古人。蒙古陶俑的服饰独具民族特色,头戴无檐宝珠顶软盔,双辫搭肩。圆脸,高鼻梁,牙齿紧咬着下唇,粗眉深眼,双目圆睁,络腮胡,相貌威严。上穿绿色左衽半袖小衣,胸前系软结后垂于两边,裸腹,涂红彩。腰束白色软带,下着白色褶状宽短裙,系红色围腰,足蹬翻沿短靴,面部及裸露四肢皆涂粉彩。
车马俑的前面是两排男仪仗俑,可能是负责开道打旗的家丁。他们身材高大健壮,头戴黑色幞头,额头上插着花饰,幞头顶端打一软结于耳后垂至双肩。五官端正,面庞丰满,高鼻,大眼,大耳,络腮胡,唇有涂朱痕迹。面、颈部及手部皆涂粉彩。内着白色右衽短袍,外罩黑色方领开襟窄袖衫,腹部突起,红色革带在腹部分为上下两道,于腰后合为一体。下系红围腰,足蹬白色长筒靴,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左臂贴身下垂,左手隐长袖中,右臂屈肘,抬至胸前,右手握中空,似持木杆彩旗,已缺失。
车马俑两侧各列两排持物男俑,他们有的头戴幞头,有的头戴圆帽,五官端正,面庞丰满,高鼻,大眼,大耳,络腮胡,庄重严肃。这些持物男俑,有的用双手,有的用单手,有的用肩扛,有的用手提。他们有的肩扛大雨伞,有的背椅子,有的提脸盆,有的拿毛巾,有的提水壶,有的执佛尘,有的叉腰而立。
后面是两排持物女俑,身材娇小,面庞丰润,端庄清秀,唇有涂朱痕,面、颈部涂粉彩。额前贴一花饰,黑发于脑后挽成双髻,中间插一红色发卡,两耳垂佩带圆形耳饰。上身穿开领对襟半袖衫,下着曳地长裙,鞋尖微露。这些女俑的衣服颜色搭配鲜明,如果上身半袖衫是白色,则长裙为红色,鞋尖为白色;如果上身半袖衫是绿色,则长裙为白色,鞋尖则是红色。女仆们分别捧着摇钱树、金元宝、不同颜色的盒子、酒坛、杯子、书卷、礼包、瓶子和香炉等日常物品。
这组庞大的元代车马出行仪仗队陶俑,真实再现了墓主夫妻出行时车马成群、奴仆环侍,前呼后拥,威风壮观的浩大场面,一出土就引起了轰动,多家媒体竟相报道,并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于我国从宋代以来,开始流行以纸扎人马代替陶俑人马随葬,所以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以陶俑随葬的数量很少。加之元代是蒙古族政权,蒙古族素以深埋不坟为传统,一般不用陶俑来随葬,只有部分汉族和契丹族官僚仍以陶俑随葬,但陶俑数量很少,质量也很粗率。靳德茂墓地出土如此庞大、齐全、精美的车马出行仪仗俑方队,在全国属于首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为研究元代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车舆服饰及制陶技艺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
和其他出土彩绘文物一样,这组庞大的出行方队俑同样面临着保护方面的问题。刚出土时,这些彩绘的陶俑颜色仍然鲜艳欲滴,但暴露在空气中不久,彩绘就变得黯淡并有脱落迹象,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精品,市博物馆申请了专门的修复经费,与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进行合作,即将把这套元代陶俑装箱运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进行专业修复。
□ 张保民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2007年5月,焦作市中站区靳家祖坟迁坟时,从显赫的元代正三品御医靳德茂墓的墓道里,发现了一组精美的彩绘陶俑车马出行仪仗队,经市文物队科学发掘清理,及时送到焦作市博物馆保存。这组陶俑共80件,高度在26~36厘米,保存比较完整,彩绘艳丽,包括车马俑、驭马俑,持物男俑和女侍俑,组成了一个排场威严的车马出行仪仗方队,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靳太医及其夫人官威显赫的出行场面。
这个车马出行仪仗队人物齐全、布局严谨、排列有序,两辆华丽的马车居中,车辕前端为雕刻精美的龙头。一辆马车顶为白色,上面饰以蒙古包圆顶;一辆是黑色平顶的汉式马车。这两辆车中间有一名健壮的执鞭车夫俑。车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名佩剑牵马的驭马俑,一名是汉人,另一名是蒙古人。蒙古陶俑的服饰独具民族特色,头戴无檐宝珠顶软盔,双辫搭肩。圆脸,高鼻梁,牙齿紧咬着下唇,粗眉深眼,双目圆睁,络腮胡,相貌威严。上穿绿色左衽半袖小衣,胸前系软结后垂于两边,裸腹,涂红彩。腰束白色软带,下着白色褶状宽短裙,系红色围腰,足蹬翻沿短靴,面部及裸露四肢皆涂粉彩。
车马俑的前面是两排男仪仗俑,可能是负责开道打旗的家丁。他们身材高大健壮,头戴黑色幞头,额头上插着花饰,幞头顶端打一软结于耳后垂至双肩。五官端正,面庞丰满,高鼻,大眼,大耳,络腮胡,唇有涂朱痕迹。面、颈部及手部皆涂粉彩。内着白色右衽短袍,外罩黑色方领开襟窄袖衫,腹部突起,红色革带在腹部分为上下两道,于腰后合为一体。下系红围腰,足蹬白色长筒靴,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左臂贴身下垂,左手隐长袖中,右臂屈肘,抬至胸前,右手握中空,似持木杆彩旗,已缺失。
车马俑两侧各列两排持物男俑,他们有的头戴幞头,有的头戴圆帽,五官端正,面庞丰满,高鼻,大眼,大耳,络腮胡,庄重严肃。这些持物男俑,有的用双手,有的用单手,有的用肩扛,有的用手提。他们有的肩扛大雨伞,有的背椅子,有的提脸盆,有的拿毛巾,有的提水壶,有的执佛尘,有的叉腰而立。
后面是两排持物女俑,身材娇小,面庞丰润,端庄清秀,唇有涂朱痕,面、颈部涂粉彩。额前贴一花饰,黑发于脑后挽成双髻,中间插一红色发卡,两耳垂佩带圆形耳饰。上身穿开领对襟半袖衫,下着曳地长裙,鞋尖微露。这些女俑的衣服颜色搭配鲜明,如果上身半袖衫是白色,则长裙为红色,鞋尖为白色;如果上身半袖衫是绿色,则长裙为白色,鞋尖则是红色。女仆们分别捧着摇钱树、金元宝、不同颜色的盒子、酒坛、杯子、书卷、礼包、瓶子和香炉等日常物品。
这组庞大的元代车马出行仪仗队陶俑,真实再现了墓主夫妻出行时车马成群、奴仆环侍,前呼后拥,威风壮观的浩大场面,一出土就引起了轰动,多家媒体竟相报道,并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于我国从宋代以来,开始流行以纸扎人马代替陶俑人马随葬,所以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以陶俑随葬的数量很少。加之元代是蒙古族政权,蒙古族素以深埋不坟为传统,一般不用陶俑来随葬,只有部分汉族和契丹族官僚仍以陶俑随葬,但陶俑数量很少,质量也很粗率。靳德茂墓地出土如此庞大、齐全、精美的车马出行仪仗俑方队,在全国属于首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为研究元代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车舆服饰及制陶技艺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
和其他出土彩绘文物一样,这组庞大的出行方队俑同样面临着保护方面的问题。刚出土时,这些彩绘的陶俑颜色仍然鲜艳欲滴,但暴露在空气中不久,彩绘就变得黯淡并有脱落迹象,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精品,市博物馆申请了专门的修复经费,与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进行合作,即将把这套元代陶俑装箱运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进行专业修复。
□ 张保民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