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习言道 | 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更新时间:2025/3/19 15:49: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新网3月19日电 题: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3月17日,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文旅融合的话题。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

      他在同当地乡亲们交流时指出,“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无独有偶,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苗寨化屋村考察时,也曾称赞“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并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相隔4年的两次考察,传递着总书记对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重视与思考。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的文章中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布置一个题目:“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而璀璨的文明,不仅辉映着过去,还照耀着当下与未来。

      对于文化与经济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入的思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4年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考察时,总书记围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从“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到“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诸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当前,一个文化IP带火一座城,一个文旅产品撬动城市消费新场景的现象屡见不鲜。拿贵州举例,2024年,“村超”“村BA”全网累计流量高达1450亿,当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0亿元。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正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习言道 | 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2025/3/19 15:49: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新网3月19日电 题: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3月17日,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文旅融合的话题。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

      他在同当地乡亲们交流时指出,“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无独有偶,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苗寨化屋村考察时,也曾称赞“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并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相隔4年的两次考察,传递着总书记对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重视与思考。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的文章中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布置一个题目:“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而璀璨的文明,不仅辉映着过去,还照耀着当下与未来。

      对于文化与经济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入的思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4年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考察时,总书记围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从“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到“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诸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当前,一个文化IP带火一座城,一个文旅产品撬动城市消费新场景的现象屡见不鲜。拿贵州举例,2024年,“村超”“村BA”全网累计流量高达1450亿,当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0亿元。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正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