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实施“三十工程” 推进高质量发展
秦待见
更新时间:2024-3-20 15:58:46    来源:焦作日报

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强调,要聚焦创新引领、聚焦工业强市、聚焦产业兴城、聚焦民生幸福,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出以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民生项目为引领,着力谋划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一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三十工程”,必须聚焦创新引领。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促创新、引人才,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支持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积极融入省实验室体系。依托焦作智慧岛、生物医药产业园研发数字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构建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业态丰富的创新平台体系。二要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贯通产学研用,常态化开展校(院)地科技合作,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力争在氢气提纯技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上实现突破。三要完善人才引育体系。继续实施“焦作英才计划”,设立人才基金,力争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探索实施“院士团队项目进焦作”行动。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提供优厚人才待遇,做到真心爱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更多优秀人才向往焦作、融入焦作、留在焦作。

实施“三十工程”,必须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城。工业是焦作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必须坚持育产业、优结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要加快传统产业延链升链。聚焦化工、食品、装备制造、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实施转型升级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二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培育壮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终端化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向循环化发展。三要加快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围绕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开辟产业新赛道、抢占发展制高点。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文旅文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文旅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培优育强现代物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统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业态,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五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实施“三十工程”,必须聚焦民生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办实事、惠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一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二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强力推进市十一中迁建项目。持续推进焦作大学、焦作师专合并升本,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三要加快建设健康焦作。大力振兴发展中医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办法,提升服务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四要提高养老服务品质。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市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项目,扎实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五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稳步实施文化场馆提升工程,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开展优秀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实施“非遗点亮计划”,推动非遗进学校、进景区、进民宿,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六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都能够过上没有后顾之忧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实施“三十工程” 推进高质量发展
    秦待见
    2024-3-20 15:58:46    来源:焦作日报

    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强调,要聚焦创新引领、聚焦工业强市、聚焦产业兴城、聚焦民生幸福,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出以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民生项目为引领,着力谋划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一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三十工程”,必须聚焦创新引领。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促创新、引人才,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支持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积极融入省实验室体系。依托焦作智慧岛、生物医药产业园研发数字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构建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业态丰富的创新平台体系。二要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贯通产学研用,常态化开展校(院)地科技合作,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力争在氢气提纯技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上实现突破。三要完善人才引育体系。继续实施“焦作英才计划”,设立人才基金,力争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探索实施“院士团队项目进焦作”行动。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提供优厚人才待遇,做到真心爱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更多优秀人才向往焦作、融入焦作、留在焦作。

    实施“三十工程”,必须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城。工业是焦作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必须坚持育产业、优结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要加快传统产业延链升链。聚焦化工、食品、装备制造、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实施转型升级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二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培育壮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终端化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向循环化发展。三要加快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围绕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开辟产业新赛道、抢占发展制高点。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文旅文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文旅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培优育强现代物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统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业态,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五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实施“三十工程”,必须聚焦民生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办实事、惠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一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二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强力推进市十一中迁建项目。持续推进焦作大学、焦作师专合并升本,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三要加快建设健康焦作。大力振兴发展中医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办法,提升服务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四要提高养老服务品质。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市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项目,扎实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五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稳步实施文化场馆提升工程,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开展优秀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实施“非遗点亮计划”,推动非遗进学校、进景区、进民宿,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六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都能够过上没有后顾之忧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