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果更可持续,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进、团结拼搏的昂扬斗志,接续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即日起,本报将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总栏目下开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子栏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调研式采访报道,敬请关注。
曾经的省级贫困村,2019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每逢周末来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十八坊精品民宿参观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农民增收不再难。
曾以务农为主的马村区演马街道亮马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辖区的茁成农庄今年被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农区变景区,景区有“钱景”,当地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在我市,像这样的小村庄还有很多。老家莫沟、太极小镇、冰菊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新业态优势明显的文化旅游村、生态旅游村和产业旅游村陆续建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田园生活、全新的扶贫产业,成为农民端在手里的“金饭碗”,让“脱贫成果”更甜,使幸福生活绵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高位推动、保持攻坚态势,严格落实“市县乡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推进。
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是底线。全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三保障”成果巩固工作。今年共资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学生1.33万人次、600余万元,全市脱贫人口大病患者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100%。今年299户6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计划全部完成,投入909万元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资金,提升全市42万名群众的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同时,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受灾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市努力发挥扶贫产业普惠性、根本性作用,紧紧抓住产业振兴新机遇,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今年全市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7亿元用于发展产业,资金占比达66%,共实施产业类帮扶项目189个,可带动2.1万人次脱贫群众增收。我市为23家带贫企业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2.4亿元,帮扶2396户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开展消费帮扶,帮助农民销售农特产品达5.05亿元。
我市今年出台一批政策措施,精准指导推进全市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增强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沁阳市进一步健全“爱心帮扶小菜园”精准帮扶机制,持续助农增收;温县探索推行扶贫项目资产“1533”管理模式,发挥扶贫资产最大效益;武陟县探索推行“五创三治”工作体系,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博爱县打造“111”产业带动模式,实现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全覆盖。
记者 张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