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我们的节日七夕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相伴70年,夫妻七夕话衷肠
更新时间:2020-8-24 18:27:0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七夕节前夕,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举办“相伴七夕 真爱永恒”主题庆祝活动。在“幸福七夕——我与祖国共成长”环节,三对结婚70周年的夫妻,讲述了他们大半个世纪以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其中,渠头村的房珍椂和孔瑞芬夫妇,均已92岁高龄,两位老人的故事短片播出后,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丈夫房珍椂和妻子孔瑞芬是同龄人,两人牵手于新中国成立那一年,育有一男三女。夫妻俩年岁虽高,听觉和视力较好,能正常与人交流。老人闲不住,扫地、洗衣、做饭都亲自弄,房老还经常骑电动车遛弯儿、买菜。“两位老人生活简单,作息时间规律,对吃穿没有特别讲究,妈脾气特别好,什么事都听爸的,爸也照顾妈,俩人过得特别好。”房珍椂夫妇的儿媳辛淑敏认为,两位老人长寿的秘诀还在于心态平和,彼此相互扶持,相敬相爱。

  房珍椂年轻时在剧团工作,是有名的帅小伙。有一天,邻近枣林村的一位瓜农在渠头村卖瓜途中犯了难,遇事爱帮忙的房珍椂二话没说,立马帮忙。瓜农欣赏房珍椂的好人品,牵线搭桥,让房珍椂得到了如今的缘分。

  说起二老相识、携手的事,颇有一番波折,房老嘴角带笑说道:“当时就想着帮忙,没觉得怎么着,后来这人要给我介绍,头一年我没有答应,那时觉得不着急也不想结婚呢,第二年,又给我介绍,一看是同一个人,而且生日就差3天,我一想这真的是缘分。那时的年轻人不像现在,还没有结婚就可以见面拉手啊什么的,那时候没结婚都不认识对方,问了岁数,也没说过话就结婚了。”

  俩人结婚时,房珍禄特地向村委会借了大花轿,找众人八抬大轿绕村一圈。虽没有古代戏文里的十里红妆,没有现在的婚纱和婚车,但房珍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妻子一个相对隆重的婚礼。每当孔瑞芬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都忍不住微笑。

  婚后的生活平淡似水,却恩爱非常。与房老开朗的性格不同,妻子孔瑞芬性格文静,少言,勤俭持家,裹过脚,像极了古代的大家闺秀。房珍椂说,“我俩过得好都是因为她的好脾气,她什么事都听我的,懂得包容我,这么多年我们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妻子包容丈夫的急脾气,丈夫也尊重妻子的小习惯。孔瑞芬不爱吃姜、蒜,房珍椂每次炒菜时都先盛出一碗,再放姜、蒜。用房老的话说:“不爱吃怕什么,咱单弄不就行了,也不麻烦。”

  都说哪有牙齿不碰牙,可就这样两个性格相反的人,却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令邻里称羡。日子也不是没苦过,最艰难的时候把妻子孔瑞芬带来的陪嫁老物件都卖了,每想到这,房老的心里都泛着酸。“那时候没粮食,村里盐碱地收成不好,古董瓷器、首饰、还有樟木箱子都卖了。老物件都不在了,就剩这个50多年的老座钟陪着我们了。”房珍椂叹息道。

  老座钟目睹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二老半个多世纪的相守与相伴。苦尽后总有甘来,现在的二老看上了液晶电视,物质富足,吃穿不愁,子女孝顺,生活和美。提起现如今的生活,房老感慨万千:“现在的日子那真是以前不敢想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想换件衣服都得买布做,破衣服补丁打补丁都舍不得扔,现在出去买就行了。以前哪有这大电视啊,最早那时候用矿石连上耳机,得把匣子放树上才能听见,后来是半导体,黑白电视那会都是条件特别好的家才有。现在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乡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建起来了,看着真好。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好,乡里、村里每月给我们俩的补贴加起来有2000元,每逢重阳节还有老人钱3000元,我们的生活费基本就够了,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我们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经历过抗日战争,有幸目睹了新中国成立,看到了70年来国家变化。没有新中国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哪有我家今天的新变化?哪一步都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期待中国更加强大!”两位老人殷切地说道。

文章编辑:陈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相伴70年,夫妻七夕话衷肠
    2020-8-24 18:27:0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七夕节前夕,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举办“相伴七夕 真爱永恒”主题庆祝活动。在“幸福七夕——我与祖国共成长”环节,三对结婚70周年的夫妻,讲述了他们大半个世纪以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其中,渠头村的房珍椂和孔瑞芬夫妇,均已92岁高龄,两位老人的故事短片播出后,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丈夫房珍椂和妻子孔瑞芬是同龄人,两人牵手于新中国成立那一年,育有一男三女。夫妻俩年岁虽高,听觉和视力较好,能正常与人交流。老人闲不住,扫地、洗衣、做饭都亲自弄,房老还经常骑电动车遛弯儿、买菜。“两位老人生活简单,作息时间规律,对吃穿没有特别讲究,妈脾气特别好,什么事都听爸的,爸也照顾妈,俩人过得特别好。”房珍椂夫妇的儿媳辛淑敏认为,两位老人长寿的秘诀还在于心态平和,彼此相互扶持,相敬相爱。

      房珍椂年轻时在剧团工作,是有名的帅小伙。有一天,邻近枣林村的一位瓜农在渠头村卖瓜途中犯了难,遇事爱帮忙的房珍椂二话没说,立马帮忙。瓜农欣赏房珍椂的好人品,牵线搭桥,让房珍椂得到了如今的缘分。

      说起二老相识、携手的事,颇有一番波折,房老嘴角带笑说道:“当时就想着帮忙,没觉得怎么着,后来这人要给我介绍,头一年我没有答应,那时觉得不着急也不想结婚呢,第二年,又给我介绍,一看是同一个人,而且生日就差3天,我一想这真的是缘分。那时的年轻人不像现在,还没有结婚就可以见面拉手啊什么的,那时候没结婚都不认识对方,问了岁数,也没说过话就结婚了。”

      俩人结婚时,房珍禄特地向村委会借了大花轿,找众人八抬大轿绕村一圈。虽没有古代戏文里的十里红妆,没有现在的婚纱和婚车,但房珍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妻子一个相对隆重的婚礼。每当孔瑞芬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都忍不住微笑。

      婚后的生活平淡似水,却恩爱非常。与房老开朗的性格不同,妻子孔瑞芬性格文静,少言,勤俭持家,裹过脚,像极了古代的大家闺秀。房珍椂说,“我俩过得好都是因为她的好脾气,她什么事都听我的,懂得包容我,这么多年我们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妻子包容丈夫的急脾气,丈夫也尊重妻子的小习惯。孔瑞芬不爱吃姜、蒜,房珍椂每次炒菜时都先盛出一碗,再放姜、蒜。用房老的话说:“不爱吃怕什么,咱单弄不就行了,也不麻烦。”

      都说哪有牙齿不碰牙,可就这样两个性格相反的人,却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令邻里称羡。日子也不是没苦过,最艰难的时候把妻子孔瑞芬带来的陪嫁老物件都卖了,每想到这,房老的心里都泛着酸。“那时候没粮食,村里盐碱地收成不好,古董瓷器、首饰、还有樟木箱子都卖了。老物件都不在了,就剩这个50多年的老座钟陪着我们了。”房珍椂叹息道。

      老座钟目睹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二老半个多世纪的相守与相伴。苦尽后总有甘来,现在的二老看上了液晶电视,物质富足,吃穿不愁,子女孝顺,生活和美。提起现如今的生活,房老感慨万千:“现在的日子那真是以前不敢想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想换件衣服都得买布做,破衣服补丁打补丁都舍不得扔,现在出去买就行了。以前哪有这大电视啊,最早那时候用矿石连上耳机,得把匣子放树上才能听见,后来是半导体,黑白电视那会都是条件特别好的家才有。现在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乡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建起来了,看着真好。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好,乡里、村里每月给我们俩的补贴加起来有2000元,每逢重阳节还有老人钱3000元,我们的生活费基本就够了,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我们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经历过抗日战争,有幸目睹了新中国成立,看到了70年来国家变化。没有新中国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哪有我家今天的新变化?哪一步都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期待中国更加强大!”两位老人殷切地说道。

    文章编辑:陈东 
     
    相关信息:
    七夕节的斗巧习俗
    七夕当天吃什么
    民俗专家谈“七夕”
    重庆缙云山的“绿色辩证法”
    浙江衢州的乡村蝶变
    呼兰河畔“不走的工作队”
    浙北小镇的“美丽经济”
    清除“疙疙瘩瘩” 织密服务“针脚”
    原地搬新家:上海城市更新里的“幸福味道”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