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
2021年专题区
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发展现代产业,打造转型发展新优势。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等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356”特色产业集群体系。
每年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400个,重点推进龙蟒佰利联、多氟多、中内配等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打造科学合理的梯次企业培育体系。强力实施“2122”企业培育工程,到2025年力争超300亿元行业领军企业2家、超100亿元龙头企业10家、超50亿元大企业20家。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云台山旅游、皓泽电子、江河纸业等企业上市,力争全市上市企业达15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焦东综合高端物流走廊、月山铁路物流基地、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等项目。
加快焦作商务中心区规划建设,推进马村万达广场、铜锣湾等生活性服务业综合体建设,培育一批“夜游焦作”“夜购焦作”“夜娱焦作”高品质商业品牌。
加快数字化发展。到2025年,选树15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形成20个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浪潮、华为新基建运营中心、5G产业园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应用。
(二)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推动多氟多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强耐新材、永威安防等企业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常态化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支持中科院建设“四大怀药”产业研究院,着力推进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焦作科技创新综合体等载体建设。
到2025年,建成科技产业综合体25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20家以上。
加快创新人才引育。到2025年,新引育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6000人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50个以上。
(三)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新标杆。
规划引领打造美丽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支持修武打造全省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
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到2025年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
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引领,重点打造“小麦种子+怀药”、肉牛、蔬菜、奶牛、肉鸭、生猪等6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0个左右产值超10亿元的国家级、省级农业强镇。坚持品牌强农。以建立“四大怀药”公用品牌为统领,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创建;以怀姜、延陵大葱、菡香大米、闹汤驴肉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
(四)着力融入区域发展,打造改革开放新窗口。
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紧抓不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数据“一网通享”。
拓展“双圈”发展路径。加速推进我市与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交通方面,加快构建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方面,认真绘制郑洛焦产业发展图谱;物流方面,高标准推进郑焦晋智慧物流走廊建设;文旅方面,加强郑焦、焦洛文化旅游规划衔接,建设“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申建中国(焦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强羊剪绒及制品、造纸及制品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强与郑州国际陆港、河南机场集团及沿海港口功能对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
(五)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强县富民新模式。
统筹产业布局。每个县(市)主攻2个至3个主导产业,探索头部带动型、块状集群型、专精特新型等特色模式。
推动“三个融合”。坚持城乡一体化、县域一张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信息化“一化促三化”,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支撑,加快“四化”融合发展。
加快开发区建设。完善发展规划,坚持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产业发展留好空间;提高投资强度,完善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盘活机制,突出“亩均论英雄”;支持孟州、武陟和市工业产业集聚区等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乘势而上
打造高能级文旅
一 打好全域牌,建设旅游名城。
积极融入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郑洛“双圈”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南太行山水旅游带、南水北调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云台山建成国际著名山地旅游目的地,陈家沟创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大沙河生态公园、西大井、龙翔山、净影、荣盛·汉服小镇等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十二会、寨卜昌、大南坡、许湾等村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支持岸上小镇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桑坡·记忆”电商小镇、大杨树餐饮文化商业街、山阳潮街创建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
二 打好文化牌,建设文创名城。
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嘉应观治黄兴水博物馆等地标建设,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焦作段项目建设,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太极拳文化传承创新实验中心、焦作·国际首创高塔实景演出、“印象·太极”和“醉美修武”大型演艺等重点项目建设,将王封·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陶瓷三厂等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围绕太极功夫、汉服设计制造、绞胎瓷技艺等国潮资源,发展具有焦作特色的全链条文创产业,形成独特IP及“焦作礼物”品牌。
三 打好功夫牌,建设太极名城。
以太极拳申遗成功为起点,率先建立国家级太极拳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快建设河南太极拳学院,推进大中专院校增设太极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太极拳科研、传媒、产业等人才。加强太极拳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
四 打好生态牌,建设康养名城。
围绕文化养心、山水养眼、太极养气、怀药养生、民俗养性,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推进云台山·云阶康养小镇、白鹿仓黄河歌谣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一品原乡”国际康养度假区、和生国际康养度假小镇等项目,大力推进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怀县故城康养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五 打好民宿牌,建设度假名城。
以云上院子为标杆,加快岸上小镇、龙翔山居、猫岔等焦作南太行高端民宿集群建设,打造中国“北方民宿之都”。支持修武县围绕云台山、沁阳市围绕丹河峡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南太行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新地标。
图① 小麦丰收,温县徐堡西街村农民喜上眉梢。 记者 刘金元 摄
图②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赵耀东 摄
图③ 焦作佰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组装大型机械设备。 记者 刘金元 摄
图④ 新河商务区建设紧锣密鼓。 记者 刘金元 摄
图⑤ 共享太极,共享健康。 记者 赵耀东 摄
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打造“特别敢创新、特别重落实”的焦作新风。
——摘自中共焦作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发展现代产业,打造转型发展新优势。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等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356”特色产业集群体系。
每年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400个,重点推进龙蟒佰利联、多氟多、中内配等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打造科学合理的梯次企业培育体系。强力实施“2122”企业培育工程,到2025年力争超300亿元行业领军企业2家、超100亿元龙头企业10家、超50亿元大企业20家。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云台山旅游、皓泽电子、江河纸业等企业上市,力争全市上市企业达15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焦东综合高端物流走廊、月山铁路物流基地、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等项目。
加快焦作商务中心区规划建设,推进马村万达广场、铜锣湾等生活性服务业综合体建设,培育一批“夜游焦作”“夜购焦作”“夜娱焦作”高品质商业品牌。
加快数字化发展。到2025年,选树15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形成20个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浪潮、华为新基建运营中心、5G产业园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应用。
(二)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推动多氟多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强耐新材、永威安防等企业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常态化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支持中科院建设“四大怀药”产业研究院,着力推进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焦作科技创新综合体等载体建设。
到2025年,建成科技产业综合体25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20家以上。
加快创新人才引育。到2025年,新引育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6000人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50个以上。
(三)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新标杆。
规划引领打造美丽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支持修武打造全省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
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到2025年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
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引领,重点打造“小麦种子+怀药”、肉牛、蔬菜、奶牛、肉鸭、生猪等6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0个左右产值超10亿元的国家级、省级农业强镇。坚持品牌强农。以建立“四大怀药”公用品牌为统领,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创建;以怀姜、延陵大葱、菡香大米、闹汤驴肉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
(四)着力融入区域发展,打造改革开放新窗口。
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紧抓不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数据“一网通享”。
拓展“双圈”发展路径。加速推进我市与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交通方面,加快构建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方面,认真绘制郑洛焦产业发展图谱;物流方面,高标准推进郑焦晋智慧物流走廊建设;文旅方面,加强郑焦、焦洛文化旅游规划衔接,建设“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申建中国(焦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强羊剪绒及制品、造纸及制品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强与郑州国际陆港、河南机场集团及沿海港口功能对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
(五)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强县富民新模式。
统筹产业布局。每个县(市)主攻2个至3个主导产业,探索头部带动型、块状集群型、专精特新型等特色模式。
推动“三个融合”。坚持城乡一体化、县域一张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信息化“一化促三化”,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支撑,加快“四化”融合发展。
加快开发区建设。完善发展规划,坚持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产业发展留好空间;提高投资强度,完善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盘活机制,突出“亩均论英雄”;支持孟州、武陟和市工业产业集聚区等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乘势而上
打造高能级文旅
一 打好全域牌,建设旅游名城。
积极融入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郑洛“双圈”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南太行山水旅游带、南水北调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云台山建成国际著名山地旅游目的地,陈家沟创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大沙河生态公园、西大井、龙翔山、净影、荣盛·汉服小镇等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十二会、寨卜昌、大南坡、许湾等村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支持岸上小镇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桑坡·记忆”电商小镇、大杨树餐饮文化商业街、山阳潮街创建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
二 打好文化牌,建设文创名城。
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嘉应观治黄兴水博物馆等地标建设,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焦作段项目建设,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太极拳文化传承创新实验中心、焦作·国际首创高塔实景演出、“印象·太极”和“醉美修武”大型演艺等重点项目建设,将王封·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陶瓷三厂等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围绕太极功夫、汉服设计制造、绞胎瓷技艺等国潮资源,发展具有焦作特色的全链条文创产业,形成独特IP及“焦作礼物”品牌。
三 打好功夫牌,建设太极名城。
以太极拳申遗成功为起点,率先建立国家级太极拳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快建设河南太极拳学院,推进大中专院校增设太极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太极拳科研、传媒、产业等人才。加强太极拳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
四 打好生态牌,建设康养名城。
围绕文化养心、山水养眼、太极养气、怀药养生、民俗养性,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推进云台山·云阶康养小镇、白鹿仓黄河歌谣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一品原乡”国际康养度假区、和生国际康养度假小镇等项目,大力推进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怀县故城康养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五 打好民宿牌,建设度假名城。
以云上院子为标杆,加快岸上小镇、龙翔山居、猫岔等焦作南太行高端民宿集群建设,打造中国“北方民宿之都”。支持修武县围绕云台山、沁阳市围绕丹河峡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南太行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新地标。
图① 小麦丰收,温县徐堡西街村农民喜上眉梢。 记者 刘金元 摄
图②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赵耀东 摄
图③ 焦作佰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组装大型机械设备。 记者 刘金元 摄
图④ 新河商务区建设紧锣密鼓。 记者 刘金元 摄
图⑤ 共享太极,共享健康。 记者 赵耀东 摄
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打造“特别敢创新、特别重落实”的焦作新风。
——摘自中共焦作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