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二十大时光 > 正文

2022年专题

幸福图景扑面来
更新时间:2023-8-9 10:03:13    来源:焦作日报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践行为民宗旨,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共创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群众关切事,带领全市人民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让群众生活中充满“小确幸”,让民生更有质感,让发展更有温度。

幸福指数体现在哪里?养老、医疗、教育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事,且看一组来自我市养老、医疗、教育系统的数据。

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共有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6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3个、农村幸福院1016家……

城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共设置乡镇卫生院6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所、村卫生室20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

中小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以来,我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3所。今年计划新建学校18所,6所已开工建设;计划改扩建学校49所,已完工18所;计划升级改造70所中小学操场,已完成34所……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也最具有说服力。一串串民生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幸福的民生故事,是一张张幸福的群众笑脸,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是我市民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养老服务高质量 托起幸福夕阳红

在马村区九里山街道,“智慧养老”系统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家住该街道九里山社区的独居老人张治玉说:“社区给我发了智能手环,家里安装上呼叫器、摄像头,遇见急事轻轻一按,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来了。”

九里山街道具有老龄化特点,人口虽然不多,但7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90%,有四分之一的老人独居。如何为辖区老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该街道引入智能化养老平台,探索实施独居老人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为50多户独居、大病的老弱群体安装智能呼叫器、云眼卫士监控器,配发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睡眠、活动轨迹等信息,及时关注度老人健康状况,老人在突发状况时可以通过智能呼叫器,发出求助信号……

九里山社区的“智慧养老”,既高效服务辖区老人,又能减轻基层压力,是辖区老人幸福养老的“法宝”。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智慧养老模式,改变养老服务方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老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我市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一个大馒头5毛钱、一碗汤3毛钱,幸福院每天的饭菜都不重样,吃得可好呢!”独居老人张克英激动地说。老人口中的幸福院是沁阳市紫陵镇范村居民委员会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

范村自2019年建设幸福院,从“一顿热乎饭”入手,为全村70多位老人提供一日三餐,还在每月1日为7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组织舞蹈和戏曲等文艺演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这样的养老机构在我市还有很多。目前,全市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有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有一处养老服务场所,每个县(市、区)有一所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共有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6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3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农村幸福院1016家,实现全市千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养老机构158家,养老床位数1.3万张。连着12个年头,家住马村区冯营街道东苑社区的130多位65岁老人,没有自己拆洗过被褥,全是东苑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拆洗。

这些年,东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秀叶带着“红管家”为辖区老人拆洗了上千条被褥,帮老人更换了60多条新被子,自己却还一直用着旧被子。大家在敬佩之余,每人出35元钱,用“AA制”的特殊温暖,将一条新被子送到徐秀叶手中。

一条被子,双向奔赴;敬老爱老,焦作传统。聚焦“一老”,我市积极探索敬老服务,从硬设施和软服务两个方面,全力打造基本养老服务“焦作模式”,在山阳大地书写下一个个温馨幸福的敬老故事。今年6月,我市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

织密基层服务网

当好健康守门人

“宝贝,你的嘴巴里好像有只小虫子,张开嘴巴让阿姨看看。”“啊……”“孩子扁桃体红肿、有脓点。”7月26日上午,在解放区锦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生常玮耐心地给患儿问诊。

“常医生是我们家的家庭医生,她人特别好,不仅给孩子看病,还会跟我讲一些儿科医学知识。孩子吃一段时间的药,她还打电话问效果好不好。”正在诊室外排队等候的家长郑女士笑着说:“签约家庭医生,就像多了一个医生朋友,心里特别有‘医’靠。”

郑女士的感受不是个例。小病不出社区,家门口就能看病。近些年,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市的普及,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现象已经悄然改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基层运行机制,创新基层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全国、全省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城市,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健康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融合,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我市共设置乡镇卫生院6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所、村卫生室20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基本实现城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其中,全市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覆盖率达80.23%,今年年底将达85%以上,群众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显著改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贴心的诊疗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支撑。2022年,我市线下培训基层卫生骨干人才417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62支。今年将继续线上培训基层卫生人才6000余名,线下培训骨干医师400余名,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我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融合,为重点对象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全市按照服务规范签约服务254.69万人,总体签约率达72.3%,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2.7%,重点监测对象签约率达100%,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我市已连续四年在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荣获全省前三名。

如何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能有护”?我市大力推进医养融合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的医养服务体系,打造医养结合的焦作模式。一是“两院一体”型,即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敬老院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照料等医养结合服务;二是“医中办养”型,即由医疗机构新增养老服务,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的运营模式;三是“养中办医”型,即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为入住人员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同时,我市坚持以医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范性因病致贫返贫底线,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重点人群有保障。2022年,我市医养结合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经验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表彰。

今年,我市启动了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首选沁阳市、马村区为试点进行探索推进,为因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不能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设立家庭病床,让特定患者在家就可以享受医疗服务。

提升基本公共教育

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灼灼盛夏,从马村区颐春路街心游园里传出孩子们用京剧唱腔唱诗词的声音,引得过往路人驻足。

这是马村区工人村小学语文教师赵素香为孩子们开办的暑期公益课堂。每天这堂课,孩子们要完成200个跳绳,完成跑步健身10分钟,还要诵读论语、古诗词等,可谓既习文又练武,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充实不少。

炎热夏日,用心陪伴。这堂暑期公益课是一个缩影,影射的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功效,更是基层教师为孩子们送上的一分特殊的爱。在我市教育系统,有一批像赵素香这样竭尽全力为孩子成长赋能的人民教师,他们在最基层的教育岗位给孩子们带来优质均衡的教育,给孩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培养工程,成立了一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中原名师工作室,引领带动省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特别是辐射带动乡村教师专业队伍提升,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焦作教育的这方沃土,不仅有最优的人才在讲台,更有最美的风景在校园。近年来,我市把加快中小学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建设,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切实化解“城区挤”“农村弱”等问题,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中小学项目的建设,使得教育资源布局将更加合理,孩子就学更加便利。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3所,新增公办学位35295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2.52亿元,对192个中小学校舍类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设备购置类项目671个,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863个;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完成农村学校厕所改造380所。

根据规划,到2035年,我市中心城区将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7所、小学47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高中6所。届时,焦作娃将享受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也将得到更好满足。

(记者 张蕊 王颖)

文章编辑:李灿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幸福图景扑面来
2023-8-9 10:03:13    来源:焦作日报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践行为民宗旨,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共创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群众关切事,带领全市人民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让群众生活中充满“小确幸”,让民生更有质感,让发展更有温度。

幸福指数体现在哪里?养老、医疗、教育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事,且看一组来自我市养老、医疗、教育系统的数据。

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共有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6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3个、农村幸福院1016家……

城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共设置乡镇卫生院6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所、村卫生室20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

中小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以来,我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3所。今年计划新建学校18所,6所已开工建设;计划改扩建学校49所,已完工18所;计划升级改造70所中小学操场,已完成34所……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也最具有说服力。一串串民生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幸福的民生故事,是一张张幸福的群众笑脸,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是我市民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养老服务高质量 托起幸福夕阳红

在马村区九里山街道,“智慧养老”系统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家住该街道九里山社区的独居老人张治玉说:“社区给我发了智能手环,家里安装上呼叫器、摄像头,遇见急事轻轻一按,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来了。”

九里山街道具有老龄化特点,人口虽然不多,但7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90%,有四分之一的老人独居。如何为辖区老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该街道引入智能化养老平台,探索实施独居老人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为50多户独居、大病的老弱群体安装智能呼叫器、云眼卫士监控器,配发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睡眠、活动轨迹等信息,及时关注度老人健康状况,老人在突发状况时可以通过智能呼叫器,发出求助信号……

九里山社区的“智慧养老”,既高效服务辖区老人,又能减轻基层压力,是辖区老人幸福养老的“法宝”。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智慧养老模式,改变养老服务方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老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我市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一个大馒头5毛钱、一碗汤3毛钱,幸福院每天的饭菜都不重样,吃得可好呢!”独居老人张克英激动地说。老人口中的幸福院是沁阳市紫陵镇范村居民委员会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

范村自2019年建设幸福院,从“一顿热乎饭”入手,为全村70多位老人提供一日三餐,还在每月1日为7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组织舞蹈和戏曲等文艺演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这样的养老机构在我市还有很多。目前,全市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有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有一处养老服务场所,每个县(市、区)有一所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共有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6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3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农村幸福院1016家,实现全市千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养老机构158家,养老床位数1.3万张。连着12个年头,家住马村区冯营街道东苑社区的130多位65岁老人,没有自己拆洗过被褥,全是东苑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拆洗。

这些年,东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秀叶带着“红管家”为辖区老人拆洗了上千条被褥,帮老人更换了60多条新被子,自己却还一直用着旧被子。大家在敬佩之余,每人出35元钱,用“AA制”的特殊温暖,将一条新被子送到徐秀叶手中。

一条被子,双向奔赴;敬老爱老,焦作传统。聚焦“一老”,我市积极探索敬老服务,从硬设施和软服务两个方面,全力打造基本养老服务“焦作模式”,在山阳大地书写下一个个温馨幸福的敬老故事。今年6月,我市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

织密基层服务网

当好健康守门人

“宝贝,你的嘴巴里好像有只小虫子,张开嘴巴让阿姨看看。”“啊……”“孩子扁桃体红肿、有脓点。”7月26日上午,在解放区锦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生常玮耐心地给患儿问诊。

“常医生是我们家的家庭医生,她人特别好,不仅给孩子看病,还会跟我讲一些儿科医学知识。孩子吃一段时间的药,她还打电话问效果好不好。”正在诊室外排队等候的家长郑女士笑着说:“签约家庭医生,就像多了一个医生朋友,心里特别有‘医’靠。”

郑女士的感受不是个例。小病不出社区,家门口就能看病。近些年,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市的普及,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现象已经悄然改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基层运行机制,创新基层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全国、全省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城市,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健康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融合,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我市共设置乡镇卫生院6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所、村卫生室20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基本实现城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其中,全市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覆盖率达80.23%,今年年底将达85%以上,群众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显著改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贴心的诊疗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支撑。2022年,我市线下培训基层卫生骨干人才417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62支。今年将继续线上培训基层卫生人才6000余名,线下培训骨干医师400余名,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我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融合,为重点对象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全市按照服务规范签约服务254.69万人,总体签约率达72.3%,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2.7%,重点监测对象签约率达100%,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我市已连续四年在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荣获全省前三名。

如何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能有护”?我市大力推进医养融合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的医养服务体系,打造医养结合的焦作模式。一是“两院一体”型,即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敬老院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照料等医养结合服务;二是“医中办养”型,即由医疗机构新增养老服务,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的运营模式;三是“养中办医”型,即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为入住人员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同时,我市坚持以医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范性因病致贫返贫底线,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重点人群有保障。2022年,我市医养结合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经验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表彰。

今年,我市启动了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首选沁阳市、马村区为试点进行探索推进,为因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不能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设立家庭病床,让特定患者在家就可以享受医疗服务。

提升基本公共教育

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灼灼盛夏,从马村区颐春路街心游园里传出孩子们用京剧唱腔唱诗词的声音,引得过往路人驻足。

这是马村区工人村小学语文教师赵素香为孩子们开办的暑期公益课堂。每天这堂课,孩子们要完成200个跳绳,完成跑步健身10分钟,还要诵读论语、古诗词等,可谓既习文又练武,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充实不少。

炎热夏日,用心陪伴。这堂暑期公益课是一个缩影,影射的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功效,更是基层教师为孩子们送上的一分特殊的爱。在我市教育系统,有一批像赵素香这样竭尽全力为孩子成长赋能的人民教师,他们在最基层的教育岗位给孩子们带来优质均衡的教育,给孩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培养工程,成立了一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中原名师工作室,引领带动省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特别是辐射带动乡村教师专业队伍提升,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焦作教育的这方沃土,不仅有最优的人才在讲台,更有最美的风景在校园。近年来,我市把加快中小学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建设,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切实化解“城区挤”“农村弱”等问题,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中小学项目的建设,使得教育资源布局将更加合理,孩子就学更加便利。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3所,新增公办学位35295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2.52亿元,对192个中小学校舍类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设备购置类项目671个,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863个;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完成农村学校厕所改造380所。

根据规划,到2035年,我市中心城区将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7所、小学47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高中6所。届时,焦作娃将享受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也将得到更好满足。

(记者 张蕊 王颖)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