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4年专题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 正文

2024年专题

节令之美|绿肥红瘦!5日8时10分立夏
更新时间:2024/5/5 10:12:24    来源:新华社

  不觉春已逝,转眼浅夏始。北京时间5月5日8时10分将迎来立夏节气,意味着俏丽的春姑娘即将谢幕,娇艳的夏姑娘开始登场。此时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每一帧都是风景,每一瞬皆是心动。

  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到来。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立夏正值“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一阵风来,落英缤纷;一夜雨过,残红满地。有诗云:“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立夏之后,气温迅速升高,雨水明显增多,生命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

  立夏之时,许多农作物和果蔬也逐渐进入成熟期,部分早熟品种已经可以收割或采摘,是人们尝新的好时机。

  由国庆说,尝新,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在立夏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明,并供奉时令鲜果和蔬菜,以感谢天赐丰盈,这承载着古人期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渴望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

  时至今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还都保留着“立夏尝新”的习俗,意在庆祝初夏的丰收。在南方部分地区,又称“立夏尝三新”或“立夏见三新”。“三新”也可以说“三鲜”,有的地方品尝苋菜、蚕豆、黄瓜等“地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海蛳、鲥鱼、河豚等“水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樱桃、杏子、枇杷等“树三鲜”。

  “‘立夏尝新’不仅是一种传统饮食文化习俗,也是一种贴近自然食材的生活方式。俗话说‘应季而食身体好’,新鲜食材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补充人体所需各种营养,更能增强和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由国庆说。

  既然春风留不住,夏日时光莫辜负。在这个充满生机、希望与活力的立夏时节,愿所有人都能立足当“夏”,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拔节生长向晴空。

(记者周润健)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节令之美|绿肥红瘦!5日8时10分立夏
2024/5/5 10:12:24    来源:新华社

  不觉春已逝,转眼浅夏始。北京时间5月5日8时10分将迎来立夏节气,意味着俏丽的春姑娘即将谢幕,娇艳的夏姑娘开始登场。此时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每一帧都是风景,每一瞬皆是心动。

  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到来。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立夏正值“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一阵风来,落英缤纷;一夜雨过,残红满地。有诗云:“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立夏之后,气温迅速升高,雨水明显增多,生命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

  立夏之时,许多农作物和果蔬也逐渐进入成熟期,部分早熟品种已经可以收割或采摘,是人们尝新的好时机。

  由国庆说,尝新,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在立夏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明,并供奉时令鲜果和蔬菜,以感谢天赐丰盈,这承载着古人期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渴望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

  时至今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还都保留着“立夏尝新”的习俗,意在庆祝初夏的丰收。在南方部分地区,又称“立夏尝三新”或“立夏见三新”。“三新”也可以说“三鲜”,有的地方品尝苋菜、蚕豆、黄瓜等“地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海蛳、鲥鱼、河豚等“水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樱桃、杏子、枇杷等“树三鲜”。

  “‘立夏尝新’不仅是一种传统饮食文化习俗,也是一种贴近自然食材的生活方式。俗话说‘应季而食身体好’,新鲜食材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补充人体所需各种营养,更能增强和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由国庆说。

  既然春风留不住,夏日时光莫辜负。在这个充满生机、希望与活力的立夏时节,愿所有人都能立足当“夏”,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拔节生长向晴空。

(记者周润健)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