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焦作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补贴10257万余元提振楼市信心
我市圆满完成购房契税补贴政策实施工作
更新时间:2024/9/2 9:26:44    来源:焦作日报

  2022年,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市开始实施购房契税补贴政策。我市共受理契税补贴申请40632件,实现契税收入43138.17021万元。截至目前,按政策规定应拨付的10257.169985万元契税补贴已全部划转到购房群众个人账户中,这标志着这项政策的实施圆满完成。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目标,满足群众合理住房需求,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同年7月10日,市住房保障中心会同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焦作市税务局制定了《2022年度购房契税补贴实施细则》,我市住房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市住房保障中心房产交易大厅联合办公,设立购房契税补贴窗口,负责受理、接收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市根据群众需求及市场反响,对焦作市区购房契税补贴政策各时间节点进行了延长。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凡在焦作市城区购买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新建商品住房,网签且足额缴纳契税后,可享受契税总额50%的补贴;在焦作市城区购买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新建商业用房,网签且足额缴纳契税后,可享受契税总额30%的补贴。”中购房日期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将2022年1月1日后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契税缴纳日期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将“2022年1月1日之前购买新建商品房,尚未缴纳契税的,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缴纳契税,可享受契税总额15%的补贴。”中契税缴纳时间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同时,将契税补贴办理截止时间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前。

  契税补贴政策的充分实施,对推动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政策实施期间,我市共实现契税收入43138.17021万元。购房群众按政策规定享受到了契税补贴,进一步降低了置业成本。2023年10月份,正是契税补贴政策实施期间,市民刘女士在我市高新区贷款购买了一套近140平方米的新建商品房,申请到了近9000元契税补贴。她告诉记者:“新购买的房子是千挑万选后定下来,享受到了政策优惠,期待生活居住品质能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市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当成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助力群众置业。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按购房款的0.5%申领家电消费券。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户口在我市农村的居民,可申领购房款1%的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1万元。1月1日至3月31日,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符合生育政策的二孩家庭可申领购房款1%的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1万元;三孩家庭可申领购房款2%的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2万元。1月1日至3月31日,出售我市城区自有商品住房,并在售房后于12月31日前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我市按新购商品住房购房款的1%给予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1万元。今年上半年,市住房保障中心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商品房推介会22场;利用焦作房信网门户网站开展焦作市网络房地产展销会,对全市15家优质房地产项目进行宣传,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市住房保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崔新房说,住房保障工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住房保障中心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用好政策,持续发力,持续化解行业风险,进一步释放行业潜能,不断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梁智玲)

总值班:胡培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宁江东

编 辑:李润生

校 对:王经东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补贴10257万余元提振楼市信心
    我市圆满完成购房契税补贴政策实施工作
    2024/9/2 9:26:44    来源:焦作日报

      2022年,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市开始实施购房契税补贴政策。我市共受理契税补贴申请40632件,实现契税收入43138.17021万元。截至目前,按政策规定应拨付的10257.169985万元契税补贴已全部划转到购房群众个人账户中,这标志着这项政策的实施圆满完成。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目标,满足群众合理住房需求,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同年7月10日,市住房保障中心会同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焦作市税务局制定了《2022年度购房契税补贴实施细则》,我市住房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市住房保障中心房产交易大厅联合办公,设立购房契税补贴窗口,负责受理、接收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市根据群众需求及市场反响,对焦作市区购房契税补贴政策各时间节点进行了延长。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凡在焦作市城区购买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新建商品住房,网签且足额缴纳契税后,可享受契税总额50%的补贴;在焦作市城区购买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新建商业用房,网签且足额缴纳契税后,可享受契税总额30%的补贴。”中购房日期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将2022年1月1日后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契税缴纳日期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将“2022年1月1日之前购买新建商品房,尚未缴纳契税的,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缴纳契税,可享受契税总额15%的补贴。”中契税缴纳时间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同时,将契税补贴办理截止时间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前。

      契税补贴政策的充分实施,对推动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政策实施期间,我市共实现契税收入43138.17021万元。购房群众按政策规定享受到了契税补贴,进一步降低了置业成本。2023年10月份,正是契税补贴政策实施期间,市民刘女士在我市高新区贷款购买了一套近140平方米的新建商品房,申请到了近9000元契税补贴。她告诉记者:“新购买的房子是千挑万选后定下来,享受到了政策优惠,期待生活居住品质能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市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当成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助力群众置业。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按购房款的0.5%申领家电消费券。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户口在我市农村的居民,可申领购房款1%的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1万元。1月1日至3月31日,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符合生育政策的二孩家庭可申领购房款1%的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1万元;三孩家庭可申领购房款2%的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2万元。1月1日至3月31日,出售我市城区自有商品住房,并在售房后于12月31日前在我市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我市按新购商品住房购房款的1%给予补贴,单套补贴金额不高于1万元。今年上半年,市住房保障中心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商品房推介会22场;利用焦作房信网门户网站开展焦作市网络房地产展销会,对全市15家优质房地产项目进行宣传,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市住房保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崔新房说,住房保障工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住房保障中心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用好政策,持续发力,持续化解行业风险,进一步释放行业潜能,不断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梁智玲)

    总值班:胡培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宁江东

    编 辑:李润生

    校 对:王经东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