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红色嫩芽”唤醒春日草原
    更新时间:2025/3/24 10:08:58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2日电 题:“红色嫩芽”唤醒春日草原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草原上,意为“红色嫩芽”的乌兰牧骑脚步不辍,用“文艺轻骑兵”的歌声,唤醒了一个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低沉的呼麦、迎风招展的独舞、嘹亮的长调民歌……近日,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奈日木德勒嘎查,乌兰牧骑的演出给锡林郭勒大草原带来融融暖意。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员趁早春时节送文艺下乡,将全国两会精神带给牧民群众。演出现场欢声如潮,歌声、掌声、风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初春的草原更添生趣。

      不久前,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长阿拉腾达来走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委员通道”,向全国人民讲述了乌兰牧骑的故事。

      1957年,为了让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牧区群众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演出,内蒙古决定成立一批“装备轻便、便于流动、水平专业”的乌兰牧骑文化工作队。当年的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队伍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成立,9名队员带着两块幕布、三盏煤油灯、五件乐器下乡演出,举着红旗、甩着响鞭,为偏远地区农牧民带去歌声。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这是乌兰牧骑创立之初立下的口号。现在,内蒙古大地上已有75支乌兰牧骑队伍、3000多名队员,配备了现代化的演出设施设备,每年开展演出超过1万场。

      “如今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有了现代化的演出设施设备,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直没有变。”阿拉腾达来说。

      新春伊始,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队员行程300余公里,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牧骑深入草原深处,为牧户和抵边哨所带去文艺演出。大巴车上,乌兰牧骑队员争分夺秒排练节目、推敲表演细节,嘹亮的歌声一路飘向草原深处。

      在抵边哨所,乌兰牧骑队员演唱了一首昂扬的军旅歌曲。一位战士深受感动,起身敬礼致意,乌兰牧骑队员包蕊瞬间红了眼眶。她说:“看到战士回敬军礼时坚毅且充满力量的眼神,我们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很值得。”

      乌兰牧骑将文艺作品带到边疆一线的同时,也通过采风把生动的基层故事融入创作之中。2024年,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创作音乐剧《你若繁星》,讲述了乌兰牧骑在边关巡演的故事。

      “作品的灵感源于一线,也演给一线。”主演了该剧的乌兰牧骑队员来宝表示,走边关中的所见所感让表演层次更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邢力莉介绍,过去一年,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开展演出150余场,行程3.5万余公里,惠及20余万人。该团通过下乡演出和采风,努力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据悉,近3年来,全自治区乌兰牧骑共推出1987部新作品,其中原创作品占比高达84.5%。舞蹈《跃马巡边》、舞台剧《玉龙街九号》、话剧《天边的草原》……一批批立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鲜活作品,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表演的顶碗舞《阿润德吉》身姿轻盈、脚步灵动;在呼和浩特市,《欢腾的敕勒川》歌舞剧吸引超12万人次观看;在通辽市,马头琴演奏《龙马弦韵》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将“红色嫩芽”深耕在草原沃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红色嫩芽”唤醒春日草原
    2025/3/24 10:08:58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2日电 题:“红色嫩芽”唤醒春日草原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草原上,意为“红色嫩芽”的乌兰牧骑脚步不辍,用“文艺轻骑兵”的歌声,唤醒了一个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低沉的呼麦、迎风招展的独舞、嘹亮的长调民歌……近日,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奈日木德勒嘎查,乌兰牧骑的演出给锡林郭勒大草原带来融融暖意。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员趁早春时节送文艺下乡,将全国两会精神带给牧民群众。演出现场欢声如潮,歌声、掌声、风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初春的草原更添生趣。

      不久前,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长阿拉腾达来走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委员通道”,向全国人民讲述了乌兰牧骑的故事。

      1957年,为了让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牧区群众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演出,内蒙古决定成立一批“装备轻便、便于流动、水平专业”的乌兰牧骑文化工作队。当年的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队伍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成立,9名队员带着两块幕布、三盏煤油灯、五件乐器下乡演出,举着红旗、甩着响鞭,为偏远地区农牧民带去歌声。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这是乌兰牧骑创立之初立下的口号。现在,内蒙古大地上已有75支乌兰牧骑队伍、3000多名队员,配备了现代化的演出设施设备,每年开展演出超过1万场。

      “如今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有了现代化的演出设施设备,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直没有变。”阿拉腾达来说。

      新春伊始,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队员行程300余公里,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牧骑深入草原深处,为牧户和抵边哨所带去文艺演出。大巴车上,乌兰牧骑队员争分夺秒排练节目、推敲表演细节,嘹亮的歌声一路飘向草原深处。

      在抵边哨所,乌兰牧骑队员演唱了一首昂扬的军旅歌曲。一位战士深受感动,起身敬礼致意,乌兰牧骑队员包蕊瞬间红了眼眶。她说:“看到战士回敬军礼时坚毅且充满力量的眼神,我们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很值得。”

      乌兰牧骑将文艺作品带到边疆一线的同时,也通过采风把生动的基层故事融入创作之中。2024年,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创作音乐剧《你若繁星》,讲述了乌兰牧骑在边关巡演的故事。

      “作品的灵感源于一线,也演给一线。”主演了该剧的乌兰牧骑队员来宝表示,走边关中的所见所感让表演层次更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邢力莉介绍,过去一年,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开展演出150余场,行程3.5万余公里,惠及20余万人。该团通过下乡演出和采风,努力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据悉,近3年来,全自治区乌兰牧骑共推出1987部新作品,其中原创作品占比高达84.5%。舞蹈《跃马巡边》、舞台剧《玉龙街九号》、话剧《天边的草原》……一批批立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鲜活作品,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表演的顶碗舞《阿润德吉》身姿轻盈、脚步灵动;在呼和浩特市,《欢腾的敕勒川》歌舞剧吸引超12万人次观看;在通辽市,马头琴演奏《龙马弦韵》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将“红色嫩芽”深耕在草原沃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