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八省(市)联动 “粮芯”升级 河南构筑小麦储备“中枢神经”
    更新时间:2025/3/16 10:08:5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若凡

      3月13日,由河南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以“共筑粮安新格局服务统一大市场”为主题的新时代粮食安全协同发展会议在郑州举行。现场,河南、重庆、四川、黑龙江、湖北、贵州、浙江、云南等8家省级储备粮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标志着我国粮食主产省与消费省首次构建起常态化协作机制。

      根据协议,8家省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将强化储备粮购销协作,推动产销区粮食流通机制完善,有效发挥各自粮源、仓容和供需互补优势,打造覆盖半径500公里的全国小麦应急保障圈。这一举措,为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3小时覆盖全省 5小时抵达周边

      “到2025年年底,河南储备粮集团总仓容将突破300万吨。”省储备粮集团董事长王玉田在会上披露的目标,折射出中原粮仓的雄心。依托“‘米’字形高铁+六大国家物流枢纽”的独特区位,河南已在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布局12个区域分仓,形成“1小时应急响应、3小时覆盖全省、5小时抵达周边省份”的立体储运网络。

      这种“仓储前置”模式正在重塑粮食流通格局——通过提前在消费区布局仓储节点,河南粮食调拨时效可显著提升。以销往华南的优质小麦为例,过去需要铁路转运加公路接驳的“组合拳”,现在通过“高铁+专用线路”直通车模式,运输效率可实现质的飞跃,降低物流成本。

      双订单模式撬动千亿产业链

      “我们创新推出的‘购储销’双订单模式,已带动全省300余家合作社与30余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王玉田介绍的产业链协同机制,正在重塑中原小麦产业格局。

      该模式通过下游食品企业订单反哺上游种植,推动郑麦366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扩大至1200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15%。2024年河南优质小麦收购价较普通品种高8%—12%,加工企业利润率提升5个百分点。

      1000亿斤收购托底“种粮卖得出”

      “2024年全省粮食收购超过1000亿斤,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徐富勇亮出的数据,背后是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性收购+市场化收购”双轮驱动,4158家应急保障企业开展市场化收储。绿色储粮技术覆盖率已达75%,近200万吨绿色仓容的投入使用,使粮食损耗率从2.5%降至1.2%,相当于每年减少粮食浪费2.4亿斤。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圣军指出:“河南实践证明,主产区要实现从‘产量大省’到‘储运强省’的转型,关键在于构建‘仓储—加工—流通’的价值闭环。”数据显示,河南粮食产业年产值突破3500亿元,培育出思念、三全等5家全国龙头企业,粮食加工转化率超过80%。

      三大工程重塑粮食安全格局

      根据协作机制,未来3年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储备购销工程,通过轮换补库和代储代购,实现产销区优势互补;二是交易创新工程,打造“数字粮仓”平台,推动期货现货市场互联互通;三是应急保供工程,融入国家135应急保障圈,用好产业链企业资源,打造跨区域应急保供体系。

      随着协议的落地,8家省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将建立粮食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开展储备轮换协作。河南正在用实打实的创新,把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变成“增值器”。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八省(市)联动 “粮芯”升级 河南构筑小麦储备“中枢神经”
    2025/3/16 10:08:5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若凡

      3月13日,由河南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以“共筑粮安新格局服务统一大市场”为主题的新时代粮食安全协同发展会议在郑州举行。现场,河南、重庆、四川、黑龙江、湖北、贵州、浙江、云南等8家省级储备粮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标志着我国粮食主产省与消费省首次构建起常态化协作机制。

      根据协议,8家省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将强化储备粮购销协作,推动产销区粮食流通机制完善,有效发挥各自粮源、仓容和供需互补优势,打造覆盖半径500公里的全国小麦应急保障圈。这一举措,为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3小时覆盖全省 5小时抵达周边

      “到2025年年底,河南储备粮集团总仓容将突破300万吨。”省储备粮集团董事长王玉田在会上披露的目标,折射出中原粮仓的雄心。依托“‘米’字形高铁+六大国家物流枢纽”的独特区位,河南已在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布局12个区域分仓,形成“1小时应急响应、3小时覆盖全省、5小时抵达周边省份”的立体储运网络。

      这种“仓储前置”模式正在重塑粮食流通格局——通过提前在消费区布局仓储节点,河南粮食调拨时效可显著提升。以销往华南的优质小麦为例,过去需要铁路转运加公路接驳的“组合拳”,现在通过“高铁+专用线路”直通车模式,运输效率可实现质的飞跃,降低物流成本。

      双订单模式撬动千亿产业链

      “我们创新推出的‘购储销’双订单模式,已带动全省300余家合作社与30余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王玉田介绍的产业链协同机制,正在重塑中原小麦产业格局。

      该模式通过下游食品企业订单反哺上游种植,推动郑麦366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扩大至1200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15%。2024年河南优质小麦收购价较普通品种高8%—12%,加工企业利润率提升5个百分点。

      1000亿斤收购托底“种粮卖得出”

      “2024年全省粮食收购超过1000亿斤,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徐富勇亮出的数据,背后是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性收购+市场化收购”双轮驱动,4158家应急保障企业开展市场化收储。绿色储粮技术覆盖率已达75%,近200万吨绿色仓容的投入使用,使粮食损耗率从2.5%降至1.2%,相当于每年减少粮食浪费2.4亿斤。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圣军指出:“河南实践证明,主产区要实现从‘产量大省’到‘储运强省’的转型,关键在于构建‘仓储—加工—流通’的价值闭环。”数据显示,河南粮食产业年产值突破3500亿元,培育出思念、三全等5家全国龙头企业,粮食加工转化率超过80%。

      三大工程重塑粮食安全格局

      根据协作机制,未来3年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储备购销工程,通过轮换补库和代储代购,实现产销区优势互补;二是交易创新工程,打造“数字粮仓”平台,推动期货现货市场互联互通;三是应急保供工程,融入国家135应急保障圈,用好产业链企业资源,打造跨区域应急保供体系。

      随着协议的落地,8家省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将建立粮食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开展储备轮换协作。河南正在用实打实的创新,把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变成“增值器”。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