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 “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更新时间:2025/3/16 10:09:4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3月15日,C2999次列车从开封站出发开往郑州东站。 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本报记者 郭北晨

      3月15日上午,随着C2999次列车从开封站出发前往郑州东站,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开封站至郑州东站间最快25分钟可达。

      更为可喜的是,开封站与郑州东站一“线”串联,并与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实现互联互通,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进一步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对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促进郑开同城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开封站比到宋城路站乘车近很多,盼望好几年了!”开封市民王先生介绍,他儿子在郑州工作生活已有7年,他和老伴经常乘坐郑开城际列车往返两地,但宋城路站距离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现在从家门口坐车到郑州,再转乘地铁直接到孩子家,非常方便。”

      为方便换乘,2021年起,郑州东站转地铁已经免除二次安检,所有到达郑州东站的乘客,可以从到达层大厅直接进入地铁站,实现高铁到地铁的“无缝衔接”。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河南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高效连通主要经济区;郑州地铁实现13线并跑的线网布局,总里程突破450公里;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等城际铁路,以及郑州至许昌市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进一步增强了都市圈互联互通能力。

      织线成网,线线相随。既是民心所向,又是发展所需。

      不久前,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召开。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血脉经络。

      在郑开城际铁路沿线,集聚了方特旅游度假区、建业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清明上河园等众多优质文旅项目。据初步统计,2024年开封累计游客接待量超1亿人次,同比增长5.15%;实现文旅综合收入779.55亿元,同比增长7.1%,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将极大方便郑州以及通过郑州中转的省内外游客前往开封,使开封文旅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将带动周边配套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

      “四网融合”加速推进,郑开同城化迈出新步伐,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作出示范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米’字形高铁拓展成网,加快平漯周高铁、新建郑州南站等项目建设,开工焦洛平高铁,推进南信合高铁尽早开工,不断推动我省‘米’字形高铁网向多枢纽、网络化发展。”河南铁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悦国勇表示。

      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中原大地正以更快速度、更优质量书写“通道经济”新答卷。

      郑开城际铁路

      郑州东站

      贾鲁河站

      绿博园站

      运粮河站

      宋城路站

      开封站

      线路全长

      57.14公里

      设计时速

      200公里

      最快25分钟可达

      此次全线贯通运营,标志着郑州、开封两座千年古都中心城区实现直连直通

      郑开同城化按下“加速键”

      运营初期,将按照日常线、周末线安排郑开、郑机城际旅客列车开行

      逐步开行列车高峰日将达到106列

      安排开封站至新郑机场站、郑州航空港站跨线列车77列

      开封站至新郑机场站间最快50分钟可直达

      大幅压缩了此前开封北站至郑州东站换乘至新郑机场站行程时间

      文字整理/郭北晨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 “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2025/3/16 10:09:4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3月15日,C2999次列车从开封站出发开往郑州东站。 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本报记者 郭北晨

      3月15日上午,随着C2999次列车从开封站出发前往郑州东站,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开封站至郑州东站间最快25分钟可达。

      更为可喜的是,开封站与郑州东站一“线”串联,并与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实现互联互通,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进一步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对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促进郑开同城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开封站比到宋城路站乘车近很多,盼望好几年了!”开封市民王先生介绍,他儿子在郑州工作生活已有7年,他和老伴经常乘坐郑开城际列车往返两地,但宋城路站距离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现在从家门口坐车到郑州,再转乘地铁直接到孩子家,非常方便。”

      为方便换乘,2021年起,郑州东站转地铁已经免除二次安检,所有到达郑州东站的乘客,可以从到达层大厅直接进入地铁站,实现高铁到地铁的“无缝衔接”。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河南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高效连通主要经济区;郑州地铁实现13线并跑的线网布局,总里程突破450公里;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等城际铁路,以及郑州至许昌市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进一步增强了都市圈互联互通能力。

      织线成网,线线相随。既是民心所向,又是发展所需。

      不久前,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召开。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血脉经络。

      在郑开城际铁路沿线,集聚了方特旅游度假区、建业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清明上河园等众多优质文旅项目。据初步统计,2024年开封累计游客接待量超1亿人次,同比增长5.15%;实现文旅综合收入779.55亿元,同比增长7.1%,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将极大方便郑州以及通过郑州中转的省内外游客前往开封,使开封文旅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将带动周边配套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

      “四网融合”加速推进,郑开同城化迈出新步伐,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作出示范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米’字形高铁拓展成网,加快平漯周高铁、新建郑州南站等项目建设,开工焦洛平高铁,推进南信合高铁尽早开工,不断推动我省‘米’字形高铁网向多枢纽、网络化发展。”河南铁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悦国勇表示。

      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中原大地正以更快速度、更优质量书写“通道经济”新答卷。

      郑开城际铁路

      郑州东站

      贾鲁河站

      绿博园站

      运粮河站

      宋城路站

      开封站

      线路全长

      57.14公里

      设计时速

      200公里

      最快25分钟可达

      此次全线贯通运营,标志着郑州、开封两座千年古都中心城区实现直连直通

      郑开同城化按下“加速键”

      运营初期,将按照日常线、周末线安排郑开、郑机城际旅客列车开行

      逐步开行列车高峰日将达到106列

      安排开封站至新郑机场站、郑州航空港站跨线列车77列

      开封站至新郑机场站间最快50分钟可直达

      大幅压缩了此前开封北站至郑州东站换乘至新郑机场站行程时间

      文字整理/郭北晨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