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民俗 > 山阳民俗 > 正文

经典山阳

焦作一带的婚嫁习俗
更新时间:2015-5-13 16:57:10    来源:焦作网-焦作晚报

  □吕世范 李庆保 张小汉

  婚嫁是人们一生中的头等大事,自古至今,饮食活动都是婚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焦作一带,婚礼宴的第一宴则是订婚酒。尤其是在农村,不管是男女自由恋爱,还是经过媒人的穿针引线,男女双方经过频繁的接触和了解,恋爱关系逐渐趋于稳定,男方都要举行订婚宴。订婚那天,小伙子先携姑娘去商店选择婚庆礼品,购过礼品后,男方要设宴招待姑娘及其家人,陪姑娘参加订婚宴的一般是姑娘的姐妹、姑、姨、舅母等。订婚宴男方尽可能地慷慨大方,争取使女方家人满意。吃过订婚酒,就表示双方的婚姻关系已经确立,没有特殊的原因,婚姻关系绝对不能解除,民间往往把它看得比法律还重要。

  结婚前的第二宴是择期酒,这是双方家长协商嫁娶日期的宴席。在焦作一带,姑娘出嫁时,父母不能陪同,所以商量婚期的那天,是双方父母正式见面的一次机会。有的地方是男方父母持酒菜、果品等礼物到女方家去协商,有的地方则是设宴请女方父母来。如果男女青年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商定婚约的媒人也要到场。吉期择定,大家要高高兴兴地品尝美酒佳肴。不管贫富,宴席上必有一条鲤鱼,表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和媒人热情帮助的答谢。在豫西有些地方,婚期择定以后,男方还要托媒人给女方送去红帖及数百把馓子,女方则将这些馓子分送给亲友,作为姑娘出嫁日期的通知。豫东有些地方不送馓子而送龙凤饼。所谓龙凤饼,即是二两重的椭圆形、带有龙凤呈祥图案及红点的月饼。有些地方既不送馓子又不送龙凤饼,而是送礼肉。女方有几家至亲,男方就送去几块礼肉。礼肉多为五花猪肉,每块三五斤不等,女方则将男方送来的礼肉分送给亲戚家,作为出嫁日期的通知。姑娘的亲戚接到出嫁日期的通知后,有的地方在婚礼前,亲戚们还要带些米、粉条和其他礼物去看出嫁的姑娘,这种礼仪活动称之为“添箱”。还有些地方,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街坊邻居要给姑娘送饺子,一般是一锅拍,饺子捏得又好又小,有的只有瓜子一样大。这些饺子多由姑娘的父母煮熟后,和送饺子的邻居一起分食,以此表达他们的祝贺之意,期望第二天婚礼顺利。

  在民间,出嫁姑娘婚前有吃煮鸡蛋或鸡蛋茶的习俗,女方父母还要烤些千层饼给未来的女婿吃,寓意婚后不要见异思迁、忘恩负义。这一习俗,据说与司马相如有关。相传,西汉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倾心相爱,二人冲破重重阻力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司马相如辞别爱妻,赴长安做官。自此一别,五六年杳无音信,卓文君望眼欲穿,心急如焚。司马相如从小爱吃大饼,卓文君精心烙制成里里外外能分出几十层的千层饼,派人去长安送给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见到这千层饼后,愧疚万分,急驾车马,将卓文君接到长安。

  迎娶之日,男方要带食盒去迎亲。食盒也叫“饭礼盒”,取“六六大顺”之意,一般里面要装六封果子、六串柿饼、六块糖、六斤好酒、六种蔬菜、一块带六根肋条的猪肉和菠菜、莲菜、葱等蔬菜,意为希望夫妻感情四季常青;莲菜表明婚姻美满,夫妻心心相通;干鲜果品、糖、柿饼等,盼望夫妻关系甜甜蜜蜜,婚礼吉祥顺利;酒,谐音“久”,祝愿夫妻天长地久、白头到老。食盒中的礼肉,称为“离娘肉”,是头等重要的礼品。

  说起离娘肉,民间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老太太,只有一女,老伴很早去世,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女儿出嫁时,母亲想到自己以后孤苦凄凉的生活,抱着女儿放声大哭,久久不肯让女儿离去。女儿心疼母亲,也迟迟不肯上轿。

  娶亲的人急中生智,到肉坊买了一块猪肉,劝老人说:“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割你一块心头肉,再给你补上一块。你吃了这块肉,心里就不难受了。”这样连哄带劝,总算让姑娘上了花轿。从此以后,凡男方到女方迎娶新娘时,怕丈母娘拦住女儿不让走,总是要带上一块肉,渐渐地便形成了送“离娘肉”的风俗。

  迎亲时还有拴鸡子的习俗,就是男方要带上一只大公鸡,由专人抱至女家,回来时再从女家抱来一只母鸡。此俗是从古时候的拴大雁演化而来的。大雁从小一公一母配成对,形影不离,二者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终身不再婚配。以雁作礼,父母希望儿女们像大雁一样爱情专一、琴瑟和鸣。传说以前有个叫张大别的人,平时专爱打别。成婚时别人拴大雁,他偏要拴鸡。女家见他送来一只鸡,就回了一只鸡。谁知,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由于“鸡”、“吉”同音,取个吉利,于是人们都学张大别,改拴大雁为拴鸡了。

  在民间,姑娘出嫁时还有带随身饭的习俗。随身饭是姑娘出嫁前,由娘家备好,成婚当天,让迎娶的花轿或汽车带走。到男家后,头三天都是由婆家嫂嫂热给新娘吃。随身饭有带菜、肉、面条、饺子的,也有带“富贵馍”的。有些地方不带随身饭,而由娘家弟弟在结婚头三天内天天去送饭。过去姑娘出嫁,母亲牵肠挂肚,怕女儿到婆家后吃不好,男方理解娘家人的心情,允许女方再为女儿安排三天饭食,于是便形成此俗。如今虽然已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作为象征性的礼仪活动仍然在民间继续被沿袭下来。

  婚礼举行的当天中午,男方都要举行隆重的婚宴,使婚礼达到高潮。各地婚宴习俗不同,有的讲究二六席,即六荤六素,有的地区为二八席,即八冷盘、八热菜,还有的地方讲究三八席,即八个冷盘、十六道热菜,还有十六盘十碗的。婚宴中必有黄豆芽一盘或一碗,此菜称为“扎根菜”,意为让新娘在婆家扎根,不要挂念娘家。宴席时女方的主送客一定要请上座,男方不分长幼,统统为陪客。酒菜上齐,人们都要站起来,先由陪客中的长者,用中指蘸酒在桌子上点三下或将杯中的酒倒在地上一点,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一饮而尽。然后,客人和参加宴会的人都仿效喝干这第一杯酒。酒过三巡,新郎执酒壶,新娘端酒杯,由司仪带领,从长辈开始,依次敬酒三杯,俗称喜酒不醉,每人必喝新娘的三杯酒。婚宴的最后一个菜是鸡蛋汤或丸子汤,戏称“滚蛋汤”、“没趣汤”,意思是菜已上完。这时客人们便不再喝酒了,主人在送客,不能自讨没趣。

  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这天中午,岳父母要置办酒席招待女婿,新婿是贵宾,坐上座,女方的至亲当陪客。酒宴的主食必有饺子,新娘的嫂嫂们爱开玩笑,常在饺子里包一些辣椒、秆草之类的东西,想让新郎吃到后狼狈不堪,洋相百出。有些地方,新女婿在酒宴将要结束时,趁人不备,要偷走宴席桌上的一双筷子和一个花馍。筷子是快得子之意;花馍又称花子,即表示生孩子要花着生,男孩、女孩都有。

  新娘回门时,女婿都要给岳父母带去丰厚的礼物,一般是糖、酒、糕点、鸡等四色礼,有的是带麻叶儿,也有的是带油炸大长馍,而豫西南回门时则要抬食盒,内放四条猪腿,这叫有腿来、有腿去,亲戚之间要常来常往。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焦作一带的婚嫁习俗
    2015-5-13 16:57:10    来源:焦作网-焦作晚报

      □吕世范 李庆保 张小汉

      婚嫁是人们一生中的头等大事,自古至今,饮食活动都是婚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焦作一带,婚礼宴的第一宴则是订婚酒。尤其是在农村,不管是男女自由恋爱,还是经过媒人的穿针引线,男女双方经过频繁的接触和了解,恋爱关系逐渐趋于稳定,男方都要举行订婚宴。订婚那天,小伙子先携姑娘去商店选择婚庆礼品,购过礼品后,男方要设宴招待姑娘及其家人,陪姑娘参加订婚宴的一般是姑娘的姐妹、姑、姨、舅母等。订婚宴男方尽可能地慷慨大方,争取使女方家人满意。吃过订婚酒,就表示双方的婚姻关系已经确立,没有特殊的原因,婚姻关系绝对不能解除,民间往往把它看得比法律还重要。

      结婚前的第二宴是择期酒,这是双方家长协商嫁娶日期的宴席。在焦作一带,姑娘出嫁时,父母不能陪同,所以商量婚期的那天,是双方父母正式见面的一次机会。有的地方是男方父母持酒菜、果品等礼物到女方家去协商,有的地方则是设宴请女方父母来。如果男女青年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商定婚约的媒人也要到场。吉期择定,大家要高高兴兴地品尝美酒佳肴。不管贫富,宴席上必有一条鲤鱼,表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和媒人热情帮助的答谢。在豫西有些地方,婚期择定以后,男方还要托媒人给女方送去红帖及数百把馓子,女方则将这些馓子分送给亲友,作为姑娘出嫁日期的通知。豫东有些地方不送馓子而送龙凤饼。所谓龙凤饼,即是二两重的椭圆形、带有龙凤呈祥图案及红点的月饼。有些地方既不送馓子又不送龙凤饼,而是送礼肉。女方有几家至亲,男方就送去几块礼肉。礼肉多为五花猪肉,每块三五斤不等,女方则将男方送来的礼肉分送给亲戚家,作为出嫁日期的通知。姑娘的亲戚接到出嫁日期的通知后,有的地方在婚礼前,亲戚们还要带些米、粉条和其他礼物去看出嫁的姑娘,这种礼仪活动称之为“添箱”。还有些地方,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街坊邻居要给姑娘送饺子,一般是一锅拍,饺子捏得又好又小,有的只有瓜子一样大。这些饺子多由姑娘的父母煮熟后,和送饺子的邻居一起分食,以此表达他们的祝贺之意,期望第二天婚礼顺利。

      在民间,出嫁姑娘婚前有吃煮鸡蛋或鸡蛋茶的习俗,女方父母还要烤些千层饼给未来的女婿吃,寓意婚后不要见异思迁、忘恩负义。这一习俗,据说与司马相如有关。相传,西汉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倾心相爱,二人冲破重重阻力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司马相如辞别爱妻,赴长安做官。自此一别,五六年杳无音信,卓文君望眼欲穿,心急如焚。司马相如从小爱吃大饼,卓文君精心烙制成里里外外能分出几十层的千层饼,派人去长安送给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见到这千层饼后,愧疚万分,急驾车马,将卓文君接到长安。

      迎娶之日,男方要带食盒去迎亲。食盒也叫“饭礼盒”,取“六六大顺”之意,一般里面要装六封果子、六串柿饼、六块糖、六斤好酒、六种蔬菜、一块带六根肋条的猪肉和菠菜、莲菜、葱等蔬菜,意为希望夫妻感情四季常青;莲菜表明婚姻美满,夫妻心心相通;干鲜果品、糖、柿饼等,盼望夫妻关系甜甜蜜蜜,婚礼吉祥顺利;酒,谐音“久”,祝愿夫妻天长地久、白头到老。食盒中的礼肉,称为“离娘肉”,是头等重要的礼品。

      说起离娘肉,民间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老太太,只有一女,老伴很早去世,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女儿出嫁时,母亲想到自己以后孤苦凄凉的生活,抱着女儿放声大哭,久久不肯让女儿离去。女儿心疼母亲,也迟迟不肯上轿。

      娶亲的人急中生智,到肉坊买了一块猪肉,劝老人说:“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割你一块心头肉,再给你补上一块。你吃了这块肉,心里就不难受了。”这样连哄带劝,总算让姑娘上了花轿。从此以后,凡男方到女方迎娶新娘时,怕丈母娘拦住女儿不让走,总是要带上一块肉,渐渐地便形成了送“离娘肉”的风俗。

      迎亲时还有拴鸡子的习俗,就是男方要带上一只大公鸡,由专人抱至女家,回来时再从女家抱来一只母鸡。此俗是从古时候的拴大雁演化而来的。大雁从小一公一母配成对,形影不离,二者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终身不再婚配。以雁作礼,父母希望儿女们像大雁一样爱情专一、琴瑟和鸣。传说以前有个叫张大别的人,平时专爱打别。成婚时别人拴大雁,他偏要拴鸡。女家见他送来一只鸡,就回了一只鸡。谁知,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由于“鸡”、“吉”同音,取个吉利,于是人们都学张大别,改拴大雁为拴鸡了。

      在民间,姑娘出嫁时还有带随身饭的习俗。随身饭是姑娘出嫁前,由娘家备好,成婚当天,让迎娶的花轿或汽车带走。到男家后,头三天都是由婆家嫂嫂热给新娘吃。随身饭有带菜、肉、面条、饺子的,也有带“富贵馍”的。有些地方不带随身饭,而由娘家弟弟在结婚头三天内天天去送饭。过去姑娘出嫁,母亲牵肠挂肚,怕女儿到婆家后吃不好,男方理解娘家人的心情,允许女方再为女儿安排三天饭食,于是便形成此俗。如今虽然已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作为象征性的礼仪活动仍然在民间继续被沿袭下来。

      婚礼举行的当天中午,男方都要举行隆重的婚宴,使婚礼达到高潮。各地婚宴习俗不同,有的讲究二六席,即六荤六素,有的地区为二八席,即八冷盘、八热菜,还有的地方讲究三八席,即八个冷盘、十六道热菜,还有十六盘十碗的。婚宴中必有黄豆芽一盘或一碗,此菜称为“扎根菜”,意为让新娘在婆家扎根,不要挂念娘家。宴席时女方的主送客一定要请上座,男方不分长幼,统统为陪客。酒菜上齐,人们都要站起来,先由陪客中的长者,用中指蘸酒在桌子上点三下或将杯中的酒倒在地上一点,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一饮而尽。然后,客人和参加宴会的人都仿效喝干这第一杯酒。酒过三巡,新郎执酒壶,新娘端酒杯,由司仪带领,从长辈开始,依次敬酒三杯,俗称喜酒不醉,每人必喝新娘的三杯酒。婚宴的最后一个菜是鸡蛋汤或丸子汤,戏称“滚蛋汤”、“没趣汤”,意思是菜已上完。这时客人们便不再喝酒了,主人在送客,不能自讨没趣。

      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这天中午,岳父母要置办酒席招待女婿,新婿是贵宾,坐上座,女方的至亲当陪客。酒宴的主食必有饺子,新娘的嫂嫂们爱开玩笑,常在饺子里包一些辣椒、秆草之类的东西,想让新郎吃到后狼狈不堪,洋相百出。有些地方,新女婿在酒宴将要结束时,趁人不备,要偷走宴席桌上的一双筷子和一个花馍。筷子是快得子之意;花馍又称花子,即表示生孩子要花着生,男孩、女孩都有。

      新娘回门时,女婿都要给岳父母带去丰厚的礼物,一般是糖、酒、糕点、鸡等四色礼,有的是带麻叶儿,也有的是带油炸大长馍,而豫西南回门时则要抬食盒,内放四条猪腿,这叫有腿来、有腿去,亲戚之间要常来常往。

     

    文章编辑:wxj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