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东焦作村:文化厚土古意浓
□布财勇
更新时间:2024/7/5 10:57:13    来源:焦作晚报

  相传黄帝时期,在宁地北山一带,一个叫宁封子的人被黄帝封为“陶正”,负责陶业生产。宁封子后将成熟的制陶工艺传给了这里的百姓。随着北山制陶业日渐发达,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制陶坯的作坊与烧陶器的窑户共同投资,分工协作、共担风险,以避免因“十窑九不成”造成破产。于是,在北山一带,出现了作坊主与窑户分别聚集的村落,分别称“某作”和“某窑”。为了区分彼此,人们便以姓氏冠名,出现了焦家作、马家作、白家作等村名。其中,以焦家作坊所处的村落最大、名号最响,并以今天的群英河(当时称为涧)为界,分成涧东村和涧西村。

  ●焦家作坊成地名

  据《焦作市志》记载:“焦作,古为涧东、涧西。”

  这里的涧东就是东焦作村,古称为“涧东村”。这里的涧西古称为“涧西村”,就是指我市原焦作街村。两者以现在的群英河为界,河岸西叫“涧西村”,河岸东叫“涧东村”。

  最初创建焦作村的“焦”姓,如今在东焦作村较为罕见。据传说,后来迁居东焦作村较早的是郞姓,其次是靳姓,再次是申姓,如今申姓人口较多。有人在考查演马庄名源时,在其村南地旧村遗址上发现一块该村原“结义庙”残碑,碑文上记有各村为该庙捐款者的姓名,其中有“东焦作,会首申得之施钱九百”字样。该石碑是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雕刻的。

  与此同时,该碑文证明了申姓迁居东焦作村的时间,大约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至1722年)。据申姓氏族表显示,申姓始祖为申有贵。演马庄结义庙残碑上的“东焦作申得之”,是申有贵的三儿申发会的儿子,申姓排辈字为:有、发、得、章、广、永、志、文、国、昌、孝、宗、严、世、大……申姓原籍在今山西省晋城市柳树口乡申家村(了坡),其与田涧、塔掌、田园的申姓为同祖相传。

  据传说,东焦作(涧东村)古有“圣佛寺”。东焦作的圣佛寺,至今还传说是修武县唐代四大寺院之一。修武县唐代的大寺院,即吕涧山的圆融寺、榆村(现东、西于村)的红寺、嘉禾屯的铁笔寺、东焦作村的圣佛寺。

  据村里一位老人讲,在原来东焦作村正北500米就是圣佛寺,其遗址在原焦作矿务局家属院南门东侧。寺院东边有一座“和尚坟”。圣佛寺里有泥塑金装大佛像。寺院有三座大殿,东为关爷殿,西为阎王殿,佛殿居于正中。
  
  圣佛寺还办过学校,据考证:1927年,由东焦作村王秀清、申文经和阎河村的孟庆长担任圣佛寺小学的名誉校长,在圣佛寺里办了4年左右的小学,50余名学生均来自该村与其周围的南北瓮涧、岗庄等5个自然村。

  ●遍地窑址技艺精

  1996年10月,原焦作矿山机器厂在修建住宅楼时,在施工现场发现了古窑址和大量瓷片。我市文物部门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出土的残器及碎片来看,该遗址应是宋金时期的一处陶瓷窑址。

  此次发掘不仅印证了焦家作坊的客观存在,而且进一步印证了我市“焦作窑”的历史地位。“焦作窑”又叫“矿山窑”,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9万平方米。从文物部门确定的遗址范围看:它西距西焦作窑约1.5公里,东临焦东路,东北距牛庄窑约3公里,北距当阳峪窑约5公里,南距恩村窑、定和窑约2公里。我市古陶瓷专家在《初识东焦作窑》的论文中称,从文物部门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残器及碎片来看,应是宋金时期的一处陶瓷窑址。这里的制品与当阳峪窑相比毫不逊色,某些制品甚至更精致美观,特别是绞胎瓷、绿釉及三彩类更为出色,其绿釉颜色亮丽,像翡翠一般,数量和质量均高于同期的焦作当阳峪窑其他窑口。

  焦作市收藏协会的张先生收藏有一件宋代绿釉刻画词文腰形枕(修复件)。1996年,这件瓷枕残片以及许多残损陶瓷片就发现于原焦作矿山机器厂附近。它长约33厘米、宽约24厘米、高约13厘米,浅红褐色陶胎,上有化妆土、绿釉,非完整器,经过修复。瓷枕上面用竹木器具篦画出腰形枕的边框,边框内竖分3栏,中间一栏的大面积地方刻画出词曲内容;左侧小部分地方刻画出“天香慢”3字;右侧小部分地方刻画的“天香慢”3字为后加(此处为原件缺失部分)。由于烧制工艺的需要,腰形枕上边中间有通透的气孔,直径1厘米。出土于当阳峪窑、焦作窑的宋代瓷枕不少,但瓷枕上刻画宋词曲的较少,尤其是以“天香慢”作为词曲名的瓷枕为少见。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间,在当阳峪窑首次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一只白地黑绘“焦家”的白瓷碗。刻于元至元六年的“修武县承恩镇重修希玄观记”碑文中,有“女冠崔守清……亦本邑焦家作里人也”的字句。这些实物的出土发现,也充分说明焦家作坊的手工技艺在当时颇为闻名,决定了“东焦作窑”在我市古窑址中的重要地位。

  ●煤矿转型产业兴

  东焦作村过去包括瓮涧村、周庄村、岗庄村,直到1964年这几个村才分离出去。1958年8月20日,这里正式开工兴建了焦东煤矿。该矿由原焦作煤校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的水采矿井,共有4个井筒,主副井均为斜井。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焦东矿不具备水采条件,遂于1959年4月由焦作矿务局设计改为年产45万吨的旱采井(1980年重新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1962年8月15日移交给焦西矿,属焦西矿的一个井口,1962年10月开始利用风井小规模生产,1964年4月1日移交生产,先期称“焦东工区”,后来称“焦西矿焦东井”。1977年3月与焦西矿分开,建立“焦作矿务局焦东矿”。

  建矿初期,受各种客观因素限制,煤巷大多采用的是人工装煤,施工工艺原始、技术落后,巷道支护采用木支架,直到1979年后逐步才过渡为金属支架,顶为荆条顶,回采程序比较传统,1970年8月至1978年11月、12月间偶然使用过机械化采煤。就是在这种困难状况下,“特别能战斗”的焦东煤矿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精神,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并曾创造出日产原煤1911吨(1977年8月15日)、年产原煤268881吨(1979年)的建矿记录,谱写了企业采煤史上新的篇章。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城市压占煤田,地下可采储量逐年递减,加之水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焦东矿地下煤炭资源枯竭,在确认已无继续开采价值的前提下,1989年12月,原煤炭工业部、河南省煤炭管理局批复同意焦作矿务局焦东矿正式报废。为尽量多回收井下资源,1990年1月,焦东矿开始转入回收、回采阶段,直至1995年年底正式封井。从1962年投产开始至1995年年底,焦东矿累计生产原煤550万吨。在那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年代,由于焦东矿地处市区,所产煤炭全部就地销售,为服务我市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焦东煤矿在转型为新东集团后,该集团一班人以发展焦作特色旅游、弘扬山阳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昭示焦作因煤而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百年历史为依托,将原焦东煤矿区规划建设成了集文化娱乐、餐饮住宿、休闲购物、旅游商品开发经营为一体的“新东1898”,在新征程续写新的辉煌。

  东焦作村随着城市发展先后改名为“东焦作街”“东焦作村”“涧东实业公司”,现属山阳区东方红街道东焦作社区所辖。在山阳区东方红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东焦作村”必将会有更好的明天。

(本文得到孟国平、申德舜、王长安、张汝福、韩长松、李文献、刘平安等人大力支持)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东焦作村:文化厚土古意浓
    □布财勇
    2024/7/5 10:57:13    来源:焦作晚报

      相传黄帝时期,在宁地北山一带,一个叫宁封子的人被黄帝封为“陶正”,负责陶业生产。宁封子后将成熟的制陶工艺传给了这里的百姓。随着北山制陶业日渐发达,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制陶坯的作坊与烧陶器的窑户共同投资,分工协作、共担风险,以避免因“十窑九不成”造成破产。于是,在北山一带,出现了作坊主与窑户分别聚集的村落,分别称“某作”和“某窑”。为了区分彼此,人们便以姓氏冠名,出现了焦家作、马家作、白家作等村名。其中,以焦家作坊所处的村落最大、名号最响,并以今天的群英河(当时称为涧)为界,分成涧东村和涧西村。

      ●焦家作坊成地名

      据《焦作市志》记载:“焦作,古为涧东、涧西。”

      这里的涧东就是东焦作村,古称为“涧东村”。这里的涧西古称为“涧西村”,就是指我市原焦作街村。两者以现在的群英河为界,河岸西叫“涧西村”,河岸东叫“涧东村”。

      最初创建焦作村的“焦”姓,如今在东焦作村较为罕见。据传说,后来迁居东焦作村较早的是郞姓,其次是靳姓,再次是申姓,如今申姓人口较多。有人在考查演马庄名源时,在其村南地旧村遗址上发现一块该村原“结义庙”残碑,碑文上记有各村为该庙捐款者的姓名,其中有“东焦作,会首申得之施钱九百”字样。该石碑是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雕刻的。

      与此同时,该碑文证明了申姓迁居东焦作村的时间,大约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至1722年)。据申姓氏族表显示,申姓始祖为申有贵。演马庄结义庙残碑上的“东焦作申得之”,是申有贵的三儿申发会的儿子,申姓排辈字为:有、发、得、章、广、永、志、文、国、昌、孝、宗、严、世、大……申姓原籍在今山西省晋城市柳树口乡申家村(了坡),其与田涧、塔掌、田园的申姓为同祖相传。

      据传说,东焦作(涧东村)古有“圣佛寺”。东焦作的圣佛寺,至今还传说是修武县唐代四大寺院之一。修武县唐代的大寺院,即吕涧山的圆融寺、榆村(现东、西于村)的红寺、嘉禾屯的铁笔寺、东焦作村的圣佛寺。

      据村里一位老人讲,在原来东焦作村正北500米就是圣佛寺,其遗址在原焦作矿务局家属院南门东侧。寺院东边有一座“和尚坟”。圣佛寺里有泥塑金装大佛像。寺院有三座大殿,东为关爷殿,西为阎王殿,佛殿居于正中。
      
      圣佛寺还办过学校,据考证:1927年,由东焦作村王秀清、申文经和阎河村的孟庆长担任圣佛寺小学的名誉校长,在圣佛寺里办了4年左右的小学,50余名学生均来自该村与其周围的南北瓮涧、岗庄等5个自然村。

      ●遍地窑址技艺精

      1996年10月,原焦作矿山机器厂在修建住宅楼时,在施工现场发现了古窑址和大量瓷片。我市文物部门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出土的残器及碎片来看,该遗址应是宋金时期的一处陶瓷窑址。

      此次发掘不仅印证了焦家作坊的客观存在,而且进一步印证了我市“焦作窑”的历史地位。“焦作窑”又叫“矿山窑”,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9万平方米。从文物部门确定的遗址范围看:它西距西焦作窑约1.5公里,东临焦东路,东北距牛庄窑约3公里,北距当阳峪窑约5公里,南距恩村窑、定和窑约2公里。我市古陶瓷专家在《初识东焦作窑》的论文中称,从文物部门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残器及碎片来看,应是宋金时期的一处陶瓷窑址。这里的制品与当阳峪窑相比毫不逊色,某些制品甚至更精致美观,特别是绞胎瓷、绿釉及三彩类更为出色,其绿釉颜色亮丽,像翡翠一般,数量和质量均高于同期的焦作当阳峪窑其他窑口。

      焦作市收藏协会的张先生收藏有一件宋代绿釉刻画词文腰形枕(修复件)。1996年,这件瓷枕残片以及许多残损陶瓷片就发现于原焦作矿山机器厂附近。它长约33厘米、宽约24厘米、高约13厘米,浅红褐色陶胎,上有化妆土、绿釉,非完整器,经过修复。瓷枕上面用竹木器具篦画出腰形枕的边框,边框内竖分3栏,中间一栏的大面积地方刻画出词曲内容;左侧小部分地方刻画出“天香慢”3字;右侧小部分地方刻画的“天香慢”3字为后加(此处为原件缺失部分)。由于烧制工艺的需要,腰形枕上边中间有通透的气孔,直径1厘米。出土于当阳峪窑、焦作窑的宋代瓷枕不少,但瓷枕上刻画宋词曲的较少,尤其是以“天香慢”作为词曲名的瓷枕为少见。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间,在当阳峪窑首次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一只白地黑绘“焦家”的白瓷碗。刻于元至元六年的“修武县承恩镇重修希玄观记”碑文中,有“女冠崔守清……亦本邑焦家作里人也”的字句。这些实物的出土发现,也充分说明焦家作坊的手工技艺在当时颇为闻名,决定了“东焦作窑”在我市古窑址中的重要地位。

      ●煤矿转型产业兴

      东焦作村过去包括瓮涧村、周庄村、岗庄村,直到1964年这几个村才分离出去。1958年8月20日,这里正式开工兴建了焦东煤矿。该矿由原焦作煤校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的水采矿井,共有4个井筒,主副井均为斜井。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焦东矿不具备水采条件,遂于1959年4月由焦作矿务局设计改为年产45万吨的旱采井(1980年重新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1962年8月15日移交给焦西矿,属焦西矿的一个井口,1962年10月开始利用风井小规模生产,1964年4月1日移交生产,先期称“焦东工区”,后来称“焦西矿焦东井”。1977年3月与焦西矿分开,建立“焦作矿务局焦东矿”。

      建矿初期,受各种客观因素限制,煤巷大多采用的是人工装煤,施工工艺原始、技术落后,巷道支护采用木支架,直到1979年后逐步才过渡为金属支架,顶为荆条顶,回采程序比较传统,1970年8月至1978年11月、12月间偶然使用过机械化采煤。就是在这种困难状况下,“特别能战斗”的焦东煤矿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精神,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并曾创造出日产原煤1911吨(1977年8月15日)、年产原煤268881吨(1979年)的建矿记录,谱写了企业采煤史上新的篇章。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城市压占煤田,地下可采储量逐年递减,加之水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焦东矿地下煤炭资源枯竭,在确认已无继续开采价值的前提下,1989年12月,原煤炭工业部、河南省煤炭管理局批复同意焦作矿务局焦东矿正式报废。为尽量多回收井下资源,1990年1月,焦东矿开始转入回收、回采阶段,直至1995年年底正式封井。从1962年投产开始至1995年年底,焦东矿累计生产原煤550万吨。在那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年代,由于焦东矿地处市区,所产煤炭全部就地销售,为服务我市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焦东煤矿在转型为新东集团后,该集团一班人以发展焦作特色旅游、弘扬山阳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昭示焦作因煤而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百年历史为依托,将原焦东煤矿区规划建设成了集文化娱乐、餐饮住宿、休闲购物、旅游商品开发经营为一体的“新东1898”,在新征程续写新的辉煌。

      东焦作村随着城市发展先后改名为“东焦作街”“东焦作村”“涧东实业公司”,现属山阳区东方红街道东焦作社区所辖。在山阳区东方红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东焦作村”必将会有更好的明天。

    (本文得到孟国平、申德舜、王长安、张汝福、韩长松、李文献、刘平安等人大力支持)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