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姓氏文化】武陟县高村杨氏源流述考
□王保友
更新时间:2024/12/20 10:49:05    来源:焦作日报

  杨氏宗祠。李鸿嘉 摄

  武陟县小董乡高村,原有张高村、刑高村、李高村、大杨高村、郭高村、小杨高村(小后庄)、崔高村(大后庄)7个自然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高村杨氏后裔英雄辈出,屡建功勋。杨家的“八路军胡同”,更是远近闻名。

  杨姓渊源

  杨姓起源,可追溯到黄帝的姬姓。其一,西周末期,周宣王的少子尚父姬静被封为杨侯,后代以杨为姓。其二,春秋时期,晋献公相继征服杨国等周围的小国,将其二弟伯侨封在杨地,以地名为姓氏,形成杨姓。伯侨被视为杨氏的得姓始祖。此外,尚有因功赐姓、普通赐姓者以及秦汉以来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改为杨姓者。

  高村杨氏溯源

  清光绪三十三年《杨氏家庙碑记》(碑碣现存于高村杨氏家庙)称,“杨氏系出弘农,本属姬姓,乃周宣王之子尚父,父封于杨国,因以为姓焉。大明洪武年间,余姓祖修德公,自晋之洪洞,迁于河南省怀庆府武陟县西北路高村,离城二十五里,为平定一里民藉,继世以富,耕读不厌。清乾隆年间,十代伯祖讳乾元(字国栋),暨先曾祖讳如松(字景山),思水源本木之义,创修宗谱,以明支流”。杨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武陟县高村,已600余年。

  清乾隆二十年《宗谱创修原序》载,“应世久远,迁之故不能详,迁之祖亦不能详,自来相传汝字辈以上三代失传云,以相来无谱可稽,不敢妄凝,自祖汝某以下三世可得而次第也”。《杨氏宗谱》议定二十个辈字为“世宗喜明良,富贵庆满堂,吉培成忠俊,春田清茂长”。

  高村杨氏祠堂

  明洪武五年,杨氏族众建祠立谱。祠址位于高村大街中段,坐北向南,与本姓茔地文昌阁成一直线,地基高于四邻大街一米有余,选地一百平方米,建房三间。族众逐渐繁衍、人丁兴旺后,于“清咸丰三年,十一代祖讳文清、万玉等,感春露秋爽之诚,创建宗祠,以妥先灵”,在原址扩建家祠,占地面积四百余平方米。光绪十一年,创修煖阁。光绪二十年,创建厢房,光绪三十一年,图绘昭穆(古代宗法制度)。1990年,杨氏宗祠再次修缮,悬挂有知名书法家杜岩于1963年1月所题的“杨氏家祠”的匾额。

  高村杨氏乡贤

  杨兴春,生于1874年,幼承祖传眼病专科,治疗眼疾,远近闻名,撰有《眼科择安》《眼科内外科》《杂症》等医著。杨太平,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政委等职。

  杨氏宗祠东边路北,呈南北走向的“八路军胡同”内,南口东第一家的杨兴敏,曾参加“百团大战”,进入抗大学习后,成为优秀的军政领导,曾任师副政委、政委,成都军区后勤部工管局顾问。杨兴敏家对门的杨兴智,1937年参加八路军,驰骋于太行山抗日战场,腿部受伤致残。南口西第一家的杨兴团,参加129师369旅老二团,是1947年解放沁阳县城的战斗英雄。胡同中间路东的杨兴多,孤胆神勇,在“晋察冀边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上,被授予“二等杀敌英雄”,由吕正操将军亲自为其佩带纯银奖章,还被授予解放修武县城的“孤胆英雄”。解放后,他的英雄事迹被编印成木版连环画广为宣传。北口路东的杨兴策兄弟4人,有3人先后参加革命。老大杨兴策,担任高村敌后武工队领导,配合八路军战斗,曾带领堂弟杨兴多、杨兴书,营救腿部挂彩的八路军领导晋祥,送到太行山上八路军根据地。北口东的杨兴书,与堂兄杨兴多一起参加了革命。

(受访人,16世杨丙臣,17世杨宗盛、杨根成)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姓氏文化】武陟县高村杨氏源流述考
    □王保友
    2024/12/20 10:49:05    来源:焦作日报

      杨氏宗祠。李鸿嘉 摄

      武陟县小董乡高村,原有张高村、刑高村、李高村、大杨高村、郭高村、小杨高村(小后庄)、崔高村(大后庄)7个自然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高村杨氏后裔英雄辈出,屡建功勋。杨家的“八路军胡同”,更是远近闻名。

      杨姓渊源

      杨姓起源,可追溯到黄帝的姬姓。其一,西周末期,周宣王的少子尚父姬静被封为杨侯,后代以杨为姓。其二,春秋时期,晋献公相继征服杨国等周围的小国,将其二弟伯侨封在杨地,以地名为姓氏,形成杨姓。伯侨被视为杨氏的得姓始祖。此外,尚有因功赐姓、普通赐姓者以及秦汉以来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改为杨姓者。

      高村杨氏溯源

      清光绪三十三年《杨氏家庙碑记》(碑碣现存于高村杨氏家庙)称,“杨氏系出弘农,本属姬姓,乃周宣王之子尚父,父封于杨国,因以为姓焉。大明洪武年间,余姓祖修德公,自晋之洪洞,迁于河南省怀庆府武陟县西北路高村,离城二十五里,为平定一里民藉,继世以富,耕读不厌。清乾隆年间,十代伯祖讳乾元(字国栋),暨先曾祖讳如松(字景山),思水源本木之义,创修宗谱,以明支流”。杨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武陟县高村,已600余年。

      清乾隆二十年《宗谱创修原序》载,“应世久远,迁之故不能详,迁之祖亦不能详,自来相传汝字辈以上三代失传云,以相来无谱可稽,不敢妄凝,自祖汝某以下三世可得而次第也”。《杨氏宗谱》议定二十个辈字为“世宗喜明良,富贵庆满堂,吉培成忠俊,春田清茂长”。

      高村杨氏祠堂

      明洪武五年,杨氏族众建祠立谱。祠址位于高村大街中段,坐北向南,与本姓茔地文昌阁成一直线,地基高于四邻大街一米有余,选地一百平方米,建房三间。族众逐渐繁衍、人丁兴旺后,于“清咸丰三年,十一代祖讳文清、万玉等,感春露秋爽之诚,创建宗祠,以妥先灵”,在原址扩建家祠,占地面积四百余平方米。光绪十一年,创修煖阁。光绪二十年,创建厢房,光绪三十一年,图绘昭穆(古代宗法制度)。1990年,杨氏宗祠再次修缮,悬挂有知名书法家杜岩于1963年1月所题的“杨氏家祠”的匾额。

      高村杨氏乡贤

      杨兴春,生于1874年,幼承祖传眼病专科,治疗眼疾,远近闻名,撰有《眼科择安》《眼科内外科》《杂症》等医著。杨太平,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政委等职。

      杨氏宗祠东边路北,呈南北走向的“八路军胡同”内,南口东第一家的杨兴敏,曾参加“百团大战”,进入抗大学习后,成为优秀的军政领导,曾任师副政委、政委,成都军区后勤部工管局顾问。杨兴敏家对门的杨兴智,1937年参加八路军,驰骋于太行山抗日战场,腿部受伤致残。南口西第一家的杨兴团,参加129师369旅老二团,是1947年解放沁阳县城的战斗英雄。胡同中间路东的杨兴多,孤胆神勇,在“晋察冀边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上,被授予“二等杀敌英雄”,由吕正操将军亲自为其佩带纯银奖章,还被授予解放修武县城的“孤胆英雄”。解放后,他的英雄事迹被编印成木版连环画广为宣传。北口路东的杨兴策兄弟4人,有3人先后参加革命。老大杨兴策,担任高村敌后武工队领导,配合八路军战斗,曾带领堂弟杨兴多、杨兴书,营救腿部挂彩的八路军领导晋祥,送到太行山上八路军根据地。北口东的杨兴书,与堂兄杨兴多一起参加了革命。

    (受访人,16世杨丙臣,17世杨宗盛、杨根成)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