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推荐头条 > 正文

经典山阳

胜利街:百年老街演绎别样繁华
更新时间:2016-6-7 15:56:44    来源:焦作晚报









    胜利街,原名西马市街,始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它是继盐店街(今民生街)后,英国福公司在焦作建设的重要街道之一。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西马市街改名为中山街。1949年解放后,中山西街改为胜利街,纪念解放??战争胜利。当年的西马市街,如今的胜利街,这条横跨一个多世纪的老街,在历经了百年沧桑之后,依然用繁华演绎着老街独有的味道。
    老街今安在
    几处老宅显沧桑
    胜利街,南北走向,位于新华街西侧。它北起民生街,南止烈士街,被解放路一分为二,又有胜利北街和胜利南街之称。
    记者从市档案馆了解到,胜利街是我市仅存的几条老街之一。据《焦作市志》《修武县志》《焦作煤炭城市研究——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等文献资料记载,1911年,英福公司修建了东马市街(今新华街)和西马市街(今胜利街)。当年,东马市街直接贯通北厂和南厂,全长1600米,用煤矸石铺路,是焦作最好的街道。与东马市街相邻的西马市街,却远不及东马市街重要。今年80岁的陶凤,从小生活在西马市街。她说,西马市街上几乎没有店铺,街道两侧的胡同里住的都是英福公司下井挖煤的工人。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当时的政府把东马市街改名为中山东街,西马市街改名为中山西街。1949年,为纪念解放战争??取得胜利,西马市街改名为胜利街,东马市街改名为新华街。从此,这两条街有了各自的名字,以不同的姿态记录城市变迁。
    没有想象中的飞檐斗角、白墙青瓦,没有青石路板,也没有粗得怀抱不住的老树……6月1日,记者走进这条百年老街时,看到的是市井独有的繁华。
    记者的探访之路从胜利北街开始,一路向南到胜利南街南口,近千米的路程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城市风景。
    胜利北街长约400米,街道两侧都已盖成房子,这些房子高低不一挤在一起,给人一种“寸土寸金”的感觉。胜利南街要被北街热闹许多,走在街道中间,两侧是经营各种食品、蔬菜、生活用品的店铺,人们在狭长的街道里穿梭,讨价还价声、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这条街热闹得很,不次于成都的那些老街。”一位在胜利南街经营小吃的摊主说。
    陶凤说,以前街上住着的都是矿工,白天工人们要下井,街道很是冷清。“原先的街道狭长,连着街道有10多条胡同。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高家胡同、豆腐巷、宋家胡同、东胡同、千恒里胡同被拆后盖成了单元楼。如今,这条街上只剩下太平巷、西胡同、西平等胡同了。”住在西胡同里的张大爷说。
    西胡同东西走向,胡同中一处青砖青瓦的院子显得特别古朴。从拱形的院门进去,看到有五六间瓦房,每间房子有10多平方米,其中两间住着人。
    “以前这里很热闹,现在大部分人都搬走了。”张大爷说。
    消失的老店
    承载幸福的回忆
    “胜利街上的店铺不多,在我记忆中最大的商店就是回民门市部,那里也是当年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年41岁的买俊霞回忆童年往事,脸上洋溢着幸福。
    买俊霞说,她的家在胜利南街豆腐巷,街道上铺的是青石板,因人们走得多了,青石板被磨得又光又亮,一点点细微的裂痕都能看得清楚。
    “以前东西少,看啥都是新鲜的。”买俊霞说。她在原胜利街小学上学,每天最向往的地方就是位于胜利北街南口处的回民门市部。当年,门市部算是胜利街上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最热闹的地方,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应有尽有,暖水壶、小镜子等生活用品也是一应俱全。
    买俊霞的妈妈曾是回民门市部的经理,她小时候经常到门市部等妈妈下班,最喜欢看妈妈打理门市部里的商品,祈祷能吃到包装纸中的点心皮。那些点心皮虽都是面,但也是很香甜的。
    “那时人都穷,一般家庭根本吃不起点心,点心皮、点心渣子都很金贵,同学们当时可羡慕我了。”买俊霞说。
    兰建国今年63岁,这条百年老街上,除了让他难忘的回民门市部外,还有那些甜的、咸的老味道。
    “小时候最喜欢帮家人打酱油,几个兄弟抢着打。看着售货员用竹提子熟练地把酱油从大缸里舀出来,倒进插在瓶口上的漏斗里,有种说不出的兴奋。每次打完酱油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到卖点心的柜台前转一圈,筋骨条、方酥、三刀……光是看看就高兴地不得了。”兰建国说。
    百年老街
    演绎别样繁华
    这条105岁的老街,少了小径通幽的宁静,如今的它让生活在这儿的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快乐。
    周生来今年76岁,17岁从山东老家来到焦作,在胜利南街西胡同生活了60多年。他说,现在街上的老房子不多了,老街坊邻居也都搬走了,但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以前的生活场景:白天下井挖煤,下班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街上的公用水管处担水。
    上世纪50年代,自来水还没有通到家户,整条街上只有两个水管,大家拎着各种器具去排队接水。有时遇到不守规矩想加塞儿的人,大家会一起数落对方,弄得那些人不好意思再加塞儿。
    周生来说,以前,家家户户孩子比较多,一间小房子里能住二三十口人。夏天热时,大家都在院子里铺凉席睡觉,地上人挨人,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解放后,政府在胜利南街建了个鞋帽厂,在鞋帽厂上班的人都打扮得很洋气。
    今年90岁的郜清达,当年是鞋帽厂的制鞋师傅。
    郜清达说,鞋帽厂负责生产加工劳动服、劳动鞋、劳动帽,这些全部供给矿工和企业职工使用,活多得干不完,加班加点是常事。厂里加工的衣物、鞋帽,其实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工作衣。可刚解放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限量供给,显得很金贵。当年在街上,那些穿劳动服的人总是被人羡慕。
    “当年,在鞋帽厂上班的年轻人因手巧,会做各种衣服,找对象可受欢迎。”郜清达说,他就给厂里的好几个年轻人介绍过对象。
    如今,胜利南街上已经看不到鞋帽厂,也没有了往年的那分宁静。这条老街为适应城市的变迁,成了商贩眼中的“商业街”,居民眼中的“集贸市场”,不管如何演变,老街上的繁荣,让人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文章编辑:李洋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