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秦待见
更新时间:2023-8-30 9:46:11    来源:焦作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一从我国漫长历史和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方式也必然有各自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规模巨大的问题,是因为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在过去几百年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引领着现代化的风潮和方向。迄今为止,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果顺利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还要多的14亿多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它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彻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天然蕴含着共富共享的价值追求。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是因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是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前提的。实现民族复兴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思想文化的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因为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的缺失,导致人们只有物欲,没有灵魂。如今的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今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从而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之路,在创造了极为丰裕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难以想象的环境创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是因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是因为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西方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新时代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实践的发展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还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秦待见
    2023-8-30 9:46:11    来源:焦作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一从我国漫长历史和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方式也必然有各自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规模巨大的问题,是因为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在过去几百年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引领着现代化的风潮和方向。迄今为止,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果顺利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还要多的14亿多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它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彻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天然蕴含着共富共享的价值追求。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是因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是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前提的。实现民族复兴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思想文化的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因为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的缺失,导致人们只有物欲,没有灵魂。如今的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今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从而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之路,在创造了极为丰裕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难以想象的环境创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是因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是因为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西方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新时代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实践的发展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还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