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
闫丽华
更新时间:2024/7/23 15:44:54    来源:焦作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大思政课”要善用社会大课堂作出明确部署。“大思政课”的提出是对思政课的丰富和创新,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大思政课”的内涵解读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真理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基石,也是我国教育的鲜亮底色。讲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大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大思政课”必须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特别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思政课”要突破传统的学校和教室的场域,向社会场域延展,实现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良好互动。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将思政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回答好学生所关切的,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和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政府、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协同发力,打造思政课“育人共同体”。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思路,构建纵向有效衔接、横向有效贯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考核体系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安排,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成长经历和思想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基础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社会大课堂的价值解读

认识和理解社会大课堂,要立足大局,保持清醒头脑,整体把握中国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围绕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和人民之问等问题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问题。要统筹育人合力,打造“大思政课”,本着“开门办思政课”的育人理念,既要看到社会大课堂建设所产生的效果,又要做好社会大课堂建设过程中的统筹管理,整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汇聚多方力量,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为价值导向,寻找途径和方法激发外部力量,产生内生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践行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体验丰富生活,用实践验证真知,领悟理论的伟力。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讲好“大思政课”的路径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离不开社会大课堂的锤炼。社会大课堂赋予思政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支撑。

要创新教学内容,用好社会大课堂的丰富资源。“大思政课”不仅是追求真理、解读真理的理论大课,更是注重现实观照、价值引领的实践大课。要呈现“大思政课”之大,有效利用社会空间和社会资源延伸思政课教学阵地,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思政课教学,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理论。

要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新技术进行跨域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创新课堂教学”。新型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为新的学习方式革命,也成为思政教育的新常态。要依托学校学习管理和分享平台,借助新兴媒体等教学载体,以图片、文字、影像、符号、语音、视频、VR、AR、AI等多元立体传播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课堂环境和育人场景,讲好“大思政课”。

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实效。选用教学方法要以已有的、可追寻的、现实的素材融入为切入点,通过体验式、协作式、辩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互动、多表现,从学生关注度高的话题和热点出发,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去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一步步去解读和剖析现实问题,不断挖掘出其所蕴含的内在规律。

要创新教学主体,融合社会力量形成育人合力。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要发挥高校育人合力,以学校为主导,面向社会、家庭,主动对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相关指导,形成育人合力,努力实现学校与社会有效衔接的协同育人良好机制。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202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思政课”格局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2023YB0542)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
    闫丽华
    2024/7/23 15:44:54    来源:焦作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大思政课”要善用社会大课堂作出明确部署。“大思政课”的提出是对思政课的丰富和创新,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大思政课”的内涵解读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真理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基石,也是我国教育的鲜亮底色。讲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大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大思政课”必须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特别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思政课”要突破传统的学校和教室的场域,向社会场域延展,实现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良好互动。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将思政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回答好学生所关切的,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和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政府、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协同发力,打造思政课“育人共同体”。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思路,构建纵向有效衔接、横向有效贯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考核体系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安排,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成长经历和思想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基础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社会大课堂的价值解读

    认识和理解社会大课堂,要立足大局,保持清醒头脑,整体把握中国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围绕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和人民之问等问题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问题。要统筹育人合力,打造“大思政课”,本着“开门办思政课”的育人理念,既要看到社会大课堂建设所产生的效果,又要做好社会大课堂建设过程中的统筹管理,整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汇聚多方力量,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为价值导向,寻找途径和方法激发外部力量,产生内生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践行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体验丰富生活,用实践验证真知,领悟理论的伟力。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讲好“大思政课”的路径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离不开社会大课堂的锤炼。社会大课堂赋予思政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支撑。

    要创新教学内容,用好社会大课堂的丰富资源。“大思政课”不仅是追求真理、解读真理的理论大课,更是注重现实观照、价值引领的实践大课。要呈现“大思政课”之大,有效利用社会空间和社会资源延伸思政课教学阵地,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思政课教学,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理论。

    要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新技术进行跨域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创新课堂教学”。新型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为新的学习方式革命,也成为思政教育的新常态。要依托学校学习管理和分享平台,借助新兴媒体等教学载体,以图片、文字、影像、符号、语音、视频、VR、AR、AI等多元立体传播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课堂环境和育人场景,讲好“大思政课”。

    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实效。选用教学方法要以已有的、可追寻的、现实的素材融入为切入点,通过体验式、协作式、辩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互动、多表现,从学生关注度高的话题和热点出发,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去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一步步去解读和剖析现实问题,不断挖掘出其所蕴含的内在规律。

    要创新教学主体,融合社会力量形成育人合力。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要发挥高校育人合力,以学校为主导,面向社会、家庭,主动对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相关指导,形成育人合力,努力实现学校与社会有效衔接的协同育人良好机制。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202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思政课”格局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2023YB0542)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