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正文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要像黄山松那样守护黄柏山
更新时间:2019-6-20 9:38:45    来源:大河网

  6月18日傍晚,一场大雨刚过,黄柏山林场清幽静谧。

  刚从公路沿线查看完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简单吃过饭后,小董和同事们又开始了走访贫困户。由于黄柏山林场是全省唯一实行场辖村管理模式的国有林场,在进行护林巡逻、森林抚育等工作之外,林场人还承担着帮助所辖村贫困户脱贫的重任,为了不打扰群众日间的劳作和出行,利用夜间走访贫困户也成了他们的一项工作。

  “这没什么,是我们林场人的本职工作。”尽管有些疲倦,但小董依然精神抖擞。小董名叫董健康,今年刚三十岁,是黄柏山林场武装部部长,已经在林场工作了7年。7年时间,让小董对林场如数家珍,也让他成为新一代黄柏山林场人。

  “4月份投入使用的黄柏山展览馆,有许多筹备工作我都参与了。”小董告诉记者,参与展览馆筹建,不仅是对自己的锻炼,更是学习感悟“黄柏山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

  黄柏山林场,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60多年来,三代黄柏山林场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业史。黄柏山林场不仅创下了我省多个之“最”——森林覆盖率最高、集中连片人工林面积最大、活立木蓄积量最多,还是全国森林经营的样板基地。

  “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一首黄柏山民谣,反映了1956年林场建场之初的情景。正是在一穷二白的荒山上,从当初的“七人组”到三代林场人,黄柏山林场人书写了我省造林史上的不朽传奇。

  小董介绍,为了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最开始老林场人都是肩挑背扛步行跑到十多公里外的达权店乡买树苗,凌晨出发晚上才能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又得赶紧把树种下。但几年下来,却发现许多树木“水土不服”。经过多次摸索,老林场人终于在双尖林区和黄柏山林区发现了易成活土著树种——黄山松。

  为了培育出更多黄山松,老林场人秋季上山采种,春季育苗,来年春季栽种,经过不懈努力,一片片黄山松从幼苗长成小树、合抱之木,最后遍布黄柏山林场。

  如果说老林场人是“创业”造林,那么“林二代”就是“守江山”护林。

  在界巴冲自然资源管护站门前,一排高大的水杉欣欣向荣。“这些水杉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武汉引种过来的,我是看着它们长大的。”52岁的界巴冲自然资源管护站站长陈其民说。接过父亲陈尚元的班,陈其民于1985年来到林场,见证了林木的成长和林场的壮大。由于黄柏山适合杉树生长,赤杉、水杉等杉树便在黄柏山广泛种植,成了黄山松之外林场的另一大树种。

  上世纪90年代,盗伐树木较为猖獗。为了保护辛苦培育出来的树木,陈其民等众多“林二代”便承担起了守护黄柏山林场的重任。“每天都不敢生火做饭,偷砍盗伐分子只要看到管护站的烟囱冒烟,就会趁你吃饭的空当上山偷树。”黄柏山自然资源管护站副站长王新建说,他1992年来到林场,后来媳妇黄家荣也过来了,夫妻俩一块守护着这片林。

  为了守护好林场,“林二代”们不仅要与盗伐者斗智斗勇,还要多方“讨好”村民。“我们不仅要做好林木的日常养护,还得和村民处理好关系,农忙时节帮助他们耕田、挑担,还时常拿些柴火、山货、野味等送给村民,请他们为我们护林和出行提供方便。”“林二代”黄家荣说。

  而在“林二代”林孝平看来,被人瞧不起和生活艰苦才是最大的挑战。“远看像要饭的,近看似烧炭的,再看是管护站的。”当地的一句民谣再现了当年林场人的窘迫。此外,许多林场人都是以场为家、以林为业,每个林区都有自己的小菜园,日常生活自给自足,十天半个月才出去采购些生活必需品;也无节假日,只有请假被批准了才能回一次家,与家人短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黄柏山林场很多职工都是父子档、母子档、夫妻档、兄弟档,如陈其民夫妇、王新建夫妇等。

  再后来,黄柏山林场迎来了熊保玉、彭钊、吴双、马玉等“林三代”。他们懂新技术,更有新经营理念,为黄柏山林场带来了新的希望。“林场三代人像黄山松一样,矢志不渝地守护着黄柏山。我们建立黄柏山展览馆,正是为了传承弘扬黄柏山精神。”黄柏山林场场长纪道宝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代黄柏山林场人用自己的坚守、奋斗和付出诠释了这个理念。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谱写了闪耀着家国情怀的壮丽诗篇!

  记者手记

  去年5月21日,本报推出长篇通讯《青山不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黄柏山林场和三代林场人的动人故事。一年多来,当地建立了黄柏山展览馆,青年林场人以实际行动向前辈致敬,都是对黄柏山精神的进一步发掘和传承。从28年“红旗不倒”到黄柏山精神,老区人民在继承红色精神的基础上,再次书写了绿色传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日,记者再次走进黄柏山林场,既是对本报重大报道典型的回访,又是对黄柏山精神的再学习、再认识。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