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8专题区 > 快乐星期天 > 正文

2018专题区

澄泥砚老艺人的太极情
更新时间:2019-6-14 10:59:46    来源:焦作晚报







  今年秋季,焦作将迎来万众瞩目的“一赛一节”。近日,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的代表性传承人,温县招贤乡仓头新村的刘存献通过潜心钻研、巧妙构思,将太极文化和澄泥砚制砚技艺相结合,烧制出了代表性作品——“太极印宝砚”。刘存献弘扬太极文化的精神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许。

  绝技家传,匠心制作澄泥砚

  砚与笔、纸、墨合称“文房四宝”。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因其质地细腻、形制多样、窑变奇幻,为历代文人所珍爱,唐宋时皆为贡品。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四大名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一种用泥制成的名砚。清代乾隆皇帝赞曰:“抚如石,呵生津。”

  澄泥砚出于水,成于火,工艺繁杂,造型古朴,色泽多变,纹理细腻,运用传统手工技艺,经30多道程序精制而成。成品观若碧玉,抚如童肌,质地细腻,击若钟磬,具有窑变无穷、历寒不冰、储墨不涸、经年不腐之特质,历代文人墨客视若珍宝。

  1954年,刘存献出生在我省新安县仓头乡仓头村,其先祖刘建魁曾在清朝乾隆年间进入皇家制砚坊。新安刘氏澄泥砚制作技艺历经传承,至刘存献的父亲已是第七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存献继承家传澄泥砚制作工艺,在反复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功恢复了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香紫、墨玉黑等名贵澄泥砚的烧制技艺,并首创黄河花石纹理制作技艺,形成了“一窑百变、一器多彩”的工艺特色,继承并发展了黄河澄泥砚这份优秀文化遗产。他将民俗吉祥图式、河洛文化元素、太极文化艺术融入砚中,命名为“华夏澄泥砚”。

  据介绍,澄泥砚的名贵缘于其精湛而繁复的工艺,先要将采掘来的黄河泥放置在绢制的箩中过滤,滤出细致的泥土,再放进水里澄,澄泥砚由此得名。过滤后的泥料,比面粉还要细,用手捻一捻,像红薯淀粉一样滑溜。然后是和泥,与和面一样,要软硬适当。等泥料全部弄好后,经过初步过模,制作出大致的器形,经过精雕细琢,最后进行烧制。

  “澄泥砚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泥料选不好,握不成团;泥料澄不好,没有水性,制作出来的砚台就不温润;泥料澄好了,如果和泥的工夫不到位,那么泥料的柔韧度就不均匀,某一部位就会在高温中变形;泥料整好了,如果雕刻坏了,同样无法成功;前面的所有工作就绪,如果入窑后火候控制不好,出窑时砚台的成品率就会很低,甚至会全部报废。”刘存献说。

  1999年,作为小浪底水库移民,刘存献一家从新安县搬迁至仓头新村。温县和新安县同属于河洛文化区,同一条黄河,相同的文化根脉,让刘存献的内心涌动着对温县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他用手中的澄泥砚表达着对温县、对焦作的热爱,先后研制出具有司马懿故里、红石峡、嘉应观、青天河、神农山等焦作地域文化特色的澄泥砚,成为无数人追逐的上品,迎来了他个人事业的新巅峰期。1996年,通过画家杨兆三和作家李准、张羽的介绍,黄河澄泥砚进入经营文房四宝的老字号荣宝斋。1997年、1998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举办两届博览会,都是用刘存献的澄泥砚作为礼品。2011年,黄河澄泥砚(存献澄泥砚)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刘存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代表性传承人。

  从业40年,刘存献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等殊荣,其作品先后荣获全国名师名砚大奖赛金奖、河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一等奖等奖项。

  不遗余力,弘扬太极文化

  温县是太极拳发祥地,太极文化自然成为刘存献创作澄泥砚的主题之一。

  2006年,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刘存献开始尝试将太极文化融入澄泥砚制作技艺之中,烧制出了一组表现太极拳招式的澄泥砚,包括太极拳二十四式砚、单鞭砚、懒扎衣砚、白鹤亮翅砚、青龙出水砚、双推手砚、野马分鬃砚等,惊艳世人。

  然而,刘存献总觉得以前创作的与太极拳有关的作品还不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澄泥砚。近年来,刘存献一直在思考,在构思一款能完美表现太极拳神韵的澄泥砚作品。刘存献潜心耕耘在太极故里的肥沃文化土壤里,查资料,看视频,访名师,多方请教,最终确定了“天圆地方太极拳印宝砚”(简称“太极印宝砚”)的样式。

  “太极印宝砚”的样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圆为处世之道,方为立身之本,造型独特,印、砚合一。该砚由砚池、砚盖、印章、印钮4部分组成。其中,圆形太极图为砚池及砚座,意为太极孕育万物;圆形砚盖上的浮雕为太极拳招式,意为太极文化遍及世界各地;印章四面独立成画,分别雕刻着为发展当代太极拳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太极拳大师;圆球形印钮上部为太极阴阳图,下部为浮雕太极八卦图,意为太极拳起源于太极文化。“太极印宝砚”将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朋友的建议下,刘存献正计划与其他制作砚台的非遗传承人等一起,在“一赛一节”上筹备万砚展示活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由来已久的愿望——在有生之年建立一个澄泥砚博物馆。

(记者 王龙卿)  

  图① 刘存献在介绍澄泥砚。

  图② 刘存献的徒弟在制作“太极印宝砚”。

  图③ 刘存献(右)在介绍澄泥砚制作工艺。

  图④ 圆形太极图为“太极印宝砚”的砚池。

  图⑤ “太极印宝砚”印章四面浮雕为太极拳大师。

  记者 王龙卿 摄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