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阳
1
温县安乐寨村,司马懿的塑像有两尊。
一尊在村北、司马懿展览馆的对面,司马懿广场上。抬眼便看见高高的石台上,司马懿塑像慈眉善目、髭须微拂、长衣宽袖、双手拱揖。好像不是我来拜访他,而是他“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难怪,1000多年来,诸葛丞相那边早已是熙熙攘攘。而这里,作为当年旗鼓相当、相互敬畏的对手,不免显得有些寂寞。然司马懿仍如当年那样,不急不躁,沉默隐忍,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看花开花落、人来人往……
另一尊在村东,顺着千年沧桑的古寨墙向南走200米,司马懿塑像一袭白袍,迎风而立。我不由放慢脚步,渐渐走进他的视线里,在历史和现代的时空中,来一次没有隔膜地坦诚交流。塑像的两侧各有一棵与塑像顶端同高的柳树,枝条繁茂,柳叶杂密,像是两个贴身的护卫以自己庞大的身躯为塑像挡住风雨。那柔美的柳条如灵巧的双手,拂去岁月落在主人身上的几抹浮尘。
司马懿顶戴朝冠,一枝纤细的立笔在冠帽上轻轻摇动,不只为塑像增加了高拔秀挺之姿,更平添了几分儒雅的气韵。他身躯稍呈右侧,俯首低眉,但目光犀利而深邃,神色凝重而专注。他右臂低垂斜出,掌心向下,肢体语言的表达丰富而深刻,似乎是一种深藏的隐忍,抑或是一种坚定的自信。引人注目的还有一柄未出鞘的佩剑佩在身后,其左手握住剑柄,升腾起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整尊塑像,张力遒劲,动静相生,既有文臣之风仪,又有将帅之雄风。
2
站在塑像前,我陷入沉思。
我,作为当代的司马故里人,对司马懿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
司马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人们大多是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认识他的,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更加形象而生动地渲染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故事。诸葛亮成为神机妙算智慧的化身,司马懿则是一个陪衬。诸葛因司马而增辉,司马因诸葛而扬名。
司马懿又是一个多色彩的人。正如他身佩的那把双刃剑,在不同时代的光照下,会形成不同的光谱。
翻开司马懿的人生档案,他的履历充满着矛盾和奇异。他年轻时是个文质彬彬的弱儒生,最终却是驰骋沙场、成就霸业的大将军;他一生隐忍低调,宽以待人,却一剑封喉,以73岁之衰鬓发动高平陵兵变,诛杀忌恨、排斥他的政敌曹爽并灭其三族;他犹豫不决、性情多疑,而擒孟达、征辽东果敢神速,出奇制胜;面对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他畏首畏尾,可笑到最后的却是司马懿;他受遗二主,辅命三朝,文韬武略,悉心事魏,却屡遭猜忌,被迫佯装称病退隐;面对几位年幼庸弱的皇帝,他功高震主,炙手可热,却又始终没有皇袍加身……
凡历史人物,能给人们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读空间,方才称得上是大人物。唐宋至今,史学家、小说家、戏剧家,茶馆里、餐桌上,人们或褒他或贬他,各抒己见,各发感慨。司马懿,他身披的长袍里到底藏着哪些秘密,让后世的人们评说不已。
3
司马懿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无庸讳言的是,司马懿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孙子司马炎以晋代魏奠定基础,这正是世人诟病的关键,人们认为他是“篡魏”的始作俑者。
江山乃是帝王之私产,世袭制乃是皇权传承的铁律,即便是蟋蟀大王、斗鸡专家、春宫色鬼、怀中婴娃也可以是江山社稷的主宰。即使易主,也只能在同姓王侯中打打杀杀,容不得外姓人的隔帘偷窥。忠奸、善恶的评判标准便由此而生。然而,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帝王易位,频繁而残酷。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哪一个不是“篡权”夺位而登龙庭的?对帝王政权的易主,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个“篡”字去概括,不能用普通的道德价值观去衡量。
臧否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三国归晋,结束了长达60年的三国割据纷争局面,国家得到了统一,社会得以休养生息。司马炎当政后,史称为“太康盛世”,出现了民和俗静、家给人足、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唐朝官修的《晋书》,对此进行了客观评价。这种历史的功绩,难道必须是出自曹氏家族或刘阿斗之手才能得以公认吗?
司马懿无疑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来自于他的一些不肖子孙。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后果,给他带来了当年奠基霸业合理性的质问。倘若东晋能如“太康盛世”一样绵延国运,能像后来大唐一样呈现开启盛世的“贞观之治”,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呢?我们不能苛求长眠于首阳山上的司马懿对几十年后的历史走向具备掌控能力。这是司马懿人生的悲剧,并非是其本身不可原谅的罪责。
4
站在司马懿的塑像前,我不禁生出许多感慨。不知不觉,阳光从浓密的柳枝间穿过,将点点金光洒在了塑像上,周身显得更加光亮。
我转身回望那修修补补的古寨墙,对安乐寨村乡亲们力所能及的努力尤感钦佩。尽管村里已没有一户姓司马的人家了,但对司马懿的纪念依然情有独钟。岁月的远去,司马故里的院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宏大和排场。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拼命追寻着千年的遗迹,残留的断壁残墙依然能引起人们的感慨和凭吊,并留下一连串的文化思考、历史思索。那初具规模的司马懿展览馆,那开阔而又厚重的司马懿广场,那粗犷苍茫仍在青纱帐中坚守的贺酒台,那已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马懿得胜鼓及其那撼天震地、威武雄壮的旋律,都让人看到司马故里人的坚守和愿望,凝聚着人们的自信和倔强。他们相信,在这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一定会有丰富的文化遗存。那十多个具有皇家色彩名字的招贤、上苑、戍楼、三陵等村庄,岂能是空穴来风?
我真希望司马故里人有一种幸运,正如陕西临潼的那位农民,一铁锨就挖出了一个世界奇迹;像敦煌莫高窟的那位王道士,在无意间的墙壁粉刷中,一刷子捅开了一个震惊中外的藏经洞。
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省、市领导近期来安乐寨调研,要求对历史文化和名人加强资料搜集和整理,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的旅游资源。这真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谋划和部署。我也欣喜地了解到,在焦作市,对司马懿的研究正逐步深入。而温县城西的司马大道、南北连通的焦桐高速公路、东西直上的连霍通衢,每一个过往的车辆都将司马懿的名字带向四面八方。
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收获了几缕轻松和快意。两尊塑像从不同角度组合出了完整本质面貌的司马懿。我惊叹雕塑家的真知灼见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我向塑像深深鞠了一躬,既为塑像,也为塑像的雕塑人。因为,我们在安乐寨,在司马故里,可以近距离触摸到一个真实的司马懿。
□王东武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1
温县安乐寨村,司马懿的塑像有两尊。
一尊在村北、司马懿展览馆的对面,司马懿广场上。抬眼便看见高高的石台上,司马懿塑像慈眉善目、髭须微拂、长衣宽袖、双手拱揖。好像不是我来拜访他,而是他“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难怪,1000多年来,诸葛丞相那边早已是熙熙攘攘。而这里,作为当年旗鼓相当、相互敬畏的对手,不免显得有些寂寞。然司马懿仍如当年那样,不急不躁,沉默隐忍,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看花开花落、人来人往……
另一尊在村东,顺着千年沧桑的古寨墙向南走200米,司马懿塑像一袭白袍,迎风而立。我不由放慢脚步,渐渐走进他的视线里,在历史和现代的时空中,来一次没有隔膜地坦诚交流。塑像的两侧各有一棵与塑像顶端同高的柳树,枝条繁茂,柳叶杂密,像是两个贴身的护卫以自己庞大的身躯为塑像挡住风雨。那柔美的柳条如灵巧的双手,拂去岁月落在主人身上的几抹浮尘。
司马懿顶戴朝冠,一枝纤细的立笔在冠帽上轻轻摇动,不只为塑像增加了高拔秀挺之姿,更平添了几分儒雅的气韵。他身躯稍呈右侧,俯首低眉,但目光犀利而深邃,神色凝重而专注。他右臂低垂斜出,掌心向下,肢体语言的表达丰富而深刻,似乎是一种深藏的隐忍,抑或是一种坚定的自信。引人注目的还有一柄未出鞘的佩剑佩在身后,其左手握住剑柄,升腾起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整尊塑像,张力遒劲,动静相生,既有文臣之风仪,又有将帅之雄风。
2
站在塑像前,我陷入沉思。
我,作为当代的司马故里人,对司马懿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
司马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人们大多是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认识他的,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更加形象而生动地渲染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故事。诸葛亮成为神机妙算智慧的化身,司马懿则是一个陪衬。诸葛因司马而增辉,司马因诸葛而扬名。
司马懿又是一个多色彩的人。正如他身佩的那把双刃剑,在不同时代的光照下,会形成不同的光谱。
翻开司马懿的人生档案,他的履历充满着矛盾和奇异。他年轻时是个文质彬彬的弱儒生,最终却是驰骋沙场、成就霸业的大将军;他一生隐忍低调,宽以待人,却一剑封喉,以73岁之衰鬓发动高平陵兵变,诛杀忌恨、排斥他的政敌曹爽并灭其三族;他犹豫不决、性情多疑,而擒孟达、征辽东果敢神速,出奇制胜;面对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他畏首畏尾,可笑到最后的却是司马懿;他受遗二主,辅命三朝,文韬武略,悉心事魏,却屡遭猜忌,被迫佯装称病退隐;面对几位年幼庸弱的皇帝,他功高震主,炙手可热,却又始终没有皇袍加身……
凡历史人物,能给人们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读空间,方才称得上是大人物。唐宋至今,史学家、小说家、戏剧家,茶馆里、餐桌上,人们或褒他或贬他,各抒己见,各发感慨。司马懿,他身披的长袍里到底藏着哪些秘密,让后世的人们评说不已。
3
司马懿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无庸讳言的是,司马懿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孙子司马炎以晋代魏奠定基础,这正是世人诟病的关键,人们认为他是“篡魏”的始作俑者。
江山乃是帝王之私产,世袭制乃是皇权传承的铁律,即便是蟋蟀大王、斗鸡专家、春宫色鬼、怀中婴娃也可以是江山社稷的主宰。即使易主,也只能在同姓王侯中打打杀杀,容不得外姓人的隔帘偷窥。忠奸、善恶的评判标准便由此而生。然而,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帝王易位,频繁而残酷。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哪一个不是“篡权”夺位而登龙庭的?对帝王政权的易主,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个“篡”字去概括,不能用普通的道德价值观去衡量。
臧否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三国归晋,结束了长达60年的三国割据纷争局面,国家得到了统一,社会得以休养生息。司马炎当政后,史称为“太康盛世”,出现了民和俗静、家给人足、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唐朝官修的《晋书》,对此进行了客观评价。这种历史的功绩,难道必须是出自曹氏家族或刘阿斗之手才能得以公认吗?
司马懿无疑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来自于他的一些不肖子孙。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后果,给他带来了当年奠基霸业合理性的质问。倘若东晋能如“太康盛世”一样绵延国运,能像后来大唐一样呈现开启盛世的“贞观之治”,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呢?我们不能苛求长眠于首阳山上的司马懿对几十年后的历史走向具备掌控能力。这是司马懿人生的悲剧,并非是其本身不可原谅的罪责。
4
站在司马懿的塑像前,我不禁生出许多感慨。不知不觉,阳光从浓密的柳枝间穿过,将点点金光洒在了塑像上,周身显得更加光亮。
我转身回望那修修补补的古寨墙,对安乐寨村乡亲们力所能及的努力尤感钦佩。尽管村里已没有一户姓司马的人家了,但对司马懿的纪念依然情有独钟。岁月的远去,司马故里的院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宏大和排场。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拼命追寻着千年的遗迹,残留的断壁残墙依然能引起人们的感慨和凭吊,并留下一连串的文化思考、历史思索。那初具规模的司马懿展览馆,那开阔而又厚重的司马懿广场,那粗犷苍茫仍在青纱帐中坚守的贺酒台,那已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马懿得胜鼓及其那撼天震地、威武雄壮的旋律,都让人看到司马故里人的坚守和愿望,凝聚着人们的自信和倔强。他们相信,在这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一定会有丰富的文化遗存。那十多个具有皇家色彩名字的招贤、上苑、戍楼、三陵等村庄,岂能是空穴来风?
我真希望司马故里人有一种幸运,正如陕西临潼的那位农民,一铁锨就挖出了一个世界奇迹;像敦煌莫高窟的那位王道士,在无意间的墙壁粉刷中,一刷子捅开了一个震惊中外的藏经洞。
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省、市领导近期来安乐寨调研,要求对历史文化和名人加强资料搜集和整理,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的旅游资源。这真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谋划和部署。我也欣喜地了解到,在焦作市,对司马懿的研究正逐步深入。而温县城西的司马大道、南北连通的焦桐高速公路、东西直上的连霍通衢,每一个过往的车辆都将司马懿的名字带向四面八方。
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收获了几缕轻松和快意。两尊塑像从不同角度组合出了完整本质面貌的司马懿。我惊叹雕塑家的真知灼见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我向塑像深深鞠了一躬,既为塑像,也为塑像的雕塑人。因为,我们在安乐寨,在司马故里,可以近距离触摸到一个真实的司马懿。
□王东武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