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文化焦作 > 正文

经典山阳

武陟:看不够的黄河风光
更新时间:2017-9-8 16:51:43    来源:焦作日报

  这里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这里是黄河堤坝的起始点,这里是治河文化的荟萃地。

  因大河而建,因大河而兴,滔滔不绝的黄河水浸透了这里的一切。

  这里就是武陟,殷商旧都,治黄重地,九州通衢,董永故里。

  近日,记者走进武陟,走进“黄河文化之乡”,一探母亲河在这里缔造的璀璨文明。

  由武陟县城南上至黄河大堤,当记者行至嘉应观乡御坝村南的黄河大堤时,便见一块高大的景观石耸立路边,其上书“黄河左岸中下游分界处”。同行的武陟县黄河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李从喜、武陟县知名文化人荆小斌站在此处,顺碑界指向东边说:“那边就是桃花峪黄河大桥。”在李从喜与荆小斌的指引下,记者看到碑界的对面还有一通于“雍正二年四月”所立的“御坝”碑,碑高约2米,虽经百年,但字迹清晰可辨。

  “御坝”碑周围已经按照游园样式建设,古老的石碑在花草与凉亭的映衬下,更显高耸与古朴。看来,武陟县正在努力尝试做大黄河文化文章,做强黄河文化产业。

  离“御坝”碑不远便是人民胜利渠渠首。1952年10月,是人民胜利渠渠首建成后的第一个秋天,毛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这里。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它结束了龙王“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序幕。

  随后,记者一行由御坝村向北行至商村,村中最显眼的土冢便是汤王陵。话说,商汤过河灭夏后,曾将都城定于先祖契(大禹治水时的功臣)的故地武陟。令人动容的是,3000多年来,当地百姓依然为汤王守陵。现在的守陵人、75岁的张金祥指着一棵苍老的“人”字槐说:“这棵树是隋唐大将尉迟敬德在黄河边打仗时种植的。”

  “人”字槐树干已被掏空,但生命力依旧顽强,绿色的叶子挂在黑色的枝丫上,别有味道。

  大河激荡,不同的时空在武陟黄河大堤两岸交错出现,厚重的黄河文化在这里表露无遗。漫步武陟黄河大堤,记者行一路,看一路风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自不必说。在这里,从皇帝到大臣,再到普通的治水能士,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数不清的治水故事,都被镌刻进了嘉应观齐缝的古老砖墙里。

  与嘉应观里蕴藏着的轰轰烈烈的治水史相比,同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妙乐寺塔伴着大河涛声,更显寂寥空远。妙乐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大型砖塔。据碑载,塔下珍藏佛之舍利。

  为了更好保护妙乐寺塔,凸显武陟黄河文化特点,近几年来,武陟县将妙乐寺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保护性开发。

  李从喜告诉记者,武陟宗教文化丰富,嘉应观以真人为原型,供奉的是历代治水名臣;妙乐寺是佛家圣地,武陟城内的千佛阁是佛道合一的处所,青龙宫则体现了民间的祈雨文化。

  美景之中,自然生长美妙的爱情故事。沁河大堤下,董永与七仙女合唱了一曲千年恋歌。千百年来,他们的歌声早已飞遍了大河内外,甚至飞到了大洋彼岸。

  山河作美,人文荟萃,武陟黄河文化产业呼之欲出。

  据武陟县文产办副主任瞿宁介绍,近年来,武陟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黄河文化名片,作为武陟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目前,武陟县正在围绕嘉应大观园、嘉应小镇、鑫居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项目工程。

  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是河南省沿黄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焦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十大文化旅游园区之一,也是武陟县实施旅游提升战略的重要板块,先后被列入2014年、2015年河南省A类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该旅游区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是一个充分展示黄河文化和大河风光,集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性风景旅游区。(记者 王玮萱

文章编辑:李洋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