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浅析太极拳推手与力学的原理
    孙迎新
    更新时间:2025/4/2 10:33:08    来源:焦作日报

      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指以宏观的机械运动为研究内容的物理学分支学科,是一切研究对象的受力和受力效应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并且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二重性。自从陈王廷(公元1600-1680年)创始太极拳及双人推手问世以来,历代太极拳的先贤们从实践中传承发展总结出诸多太极拳的哲理,比如:“引进落空”“舍己从人”“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等独特技法。目前各门派及诸多太极拳研究者都公认其符合力学原理,是对力学三大定律、惯性、杠杆、推力、引力、弹力、阻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离心力、加速度以及方向、角度、力点和速度等力学原理的成功运用。

      太极拳推手中的“听劲”过程,本质是通过触觉感知对方的力矢量(大小、方向、作用点)。当双方肢体接触时,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力学系统。根据力学定律,任何接触力都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聪明的推手者会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改变自身的受力角度,将对方的力分解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从而破坏其力的传递路径。太极拳推手就是以破坏对方平衡,迫使对方失重、倒地或移出界外为目的。所以,稳定重心,保持自身平衡,是战胜对方的防守基础。根据平衡规律,平衡稳定程度与人体重心垂线的投影点、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等因素相关。

      太极拳推手在体势上要求尾闾中正挺拔,腰胯松沉圆活,其目的就在于使人体重心垂线投影点尽量靠近支撑面中心,尽可能地降低人体重心高度,使人体各方面的稳定角度成最大值。这是从力学角度保持人体稳定的关键。在推手竞技中,人体的稳定状态可分为三种: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太极拳追求的“动态平衡”,本质是通过调整支撑面与重心的位置关系,使自身始终处于稳定平衡状态。例如,当对方施加推力时,练习者通过“坐胯沉肩”的动作,将重心垂线保持在支撑面内,同时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形成抗倾倒力矩,这正是力矩平衡原理的完美应用。

      太极拳推手动作要求“不顶不丟、非圆即弧”“触之即旋转”,采用“沾连粘随”劲力顺引对方的劲力改变方向,以达到改变对方重心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美学所说的“缠丝劲”。推手时的“缠丝劲”,本质是通过肢体的螺旋运动产生离心力,这种旋转运动会产生切线方向的分力,从而改变对方的力作用线。其力学依据是使外力作用在骨杠杆上而产生转矩,并且使曲线运动的任何一点变为直线运动的起点,进而实现“随曲就伸”。此外,太极拳推手“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等正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惯性原理,并恰当地运用了力的合成原理来达到“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的效果;太极拳推手的反关节擒拿与防身术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太极拳推手发力要求脚、腿、腰完整一气,也是运用了力学中的应用动量原理,迫使对方失去平衡。

      太极拳中的“蓄劲如张弓”,实际上是将人体肌肉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当对方劲力作用时,通过瞬间释放弹性势能,形成冲击力。当代太极拳研究者通过对劲力的研究,发现“腰胯旋转”可使躯干产生强大的抗扭刚度。这种生物力学特性,使得练习者在承受横向力时,能将70%以上的力量转化为旋转动能,从而实现“化打合一”的实战效果。

      太极拳推手的力学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经典力学定律的巧妙运用,更蕴含着东方哲学对力与运动的深刻理解。随着对太极拳研究科学视角的不断拓展,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这门古老的技艺,实则是人体工程学与力学原理的完美结合。当我们在推手中感受“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时,其实正在体验着物理世界最本质的运行规律。所以,练好太极拳推手并成为太极拳高手一定要有:明师传承、勤学苦练,还必须学习和遵循力学原理。

    (作者系市委组织部二级调研员)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浅析太极拳推手与力学的原理
    孙迎新
    2025/4/2 10:33:08    来源:焦作日报

      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指以宏观的机械运动为研究内容的物理学分支学科,是一切研究对象的受力和受力效应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并且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二重性。自从陈王廷(公元1600-1680年)创始太极拳及双人推手问世以来,历代太极拳的先贤们从实践中传承发展总结出诸多太极拳的哲理,比如:“引进落空”“舍己从人”“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等独特技法。目前各门派及诸多太极拳研究者都公认其符合力学原理,是对力学三大定律、惯性、杠杆、推力、引力、弹力、阻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离心力、加速度以及方向、角度、力点和速度等力学原理的成功运用。

      太极拳推手中的“听劲”过程,本质是通过触觉感知对方的力矢量(大小、方向、作用点)。当双方肢体接触时,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力学系统。根据力学定律,任何接触力都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聪明的推手者会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改变自身的受力角度,将对方的力分解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从而破坏其力的传递路径。太极拳推手就是以破坏对方平衡,迫使对方失重、倒地或移出界外为目的。所以,稳定重心,保持自身平衡,是战胜对方的防守基础。根据平衡规律,平衡稳定程度与人体重心垂线的投影点、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等因素相关。

      太极拳推手在体势上要求尾闾中正挺拔,腰胯松沉圆活,其目的就在于使人体重心垂线投影点尽量靠近支撑面中心,尽可能地降低人体重心高度,使人体各方面的稳定角度成最大值。这是从力学角度保持人体稳定的关键。在推手竞技中,人体的稳定状态可分为三种: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太极拳追求的“动态平衡”,本质是通过调整支撑面与重心的位置关系,使自身始终处于稳定平衡状态。例如,当对方施加推力时,练习者通过“坐胯沉肩”的动作,将重心垂线保持在支撑面内,同时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形成抗倾倒力矩,这正是力矩平衡原理的完美应用。

      太极拳推手动作要求“不顶不丟、非圆即弧”“触之即旋转”,采用“沾连粘随”劲力顺引对方的劲力改变方向,以达到改变对方重心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美学所说的“缠丝劲”。推手时的“缠丝劲”,本质是通过肢体的螺旋运动产生离心力,这种旋转运动会产生切线方向的分力,从而改变对方的力作用线。其力学依据是使外力作用在骨杠杆上而产生转矩,并且使曲线运动的任何一点变为直线运动的起点,进而实现“随曲就伸”。此外,太极拳推手“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等正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惯性原理,并恰当地运用了力的合成原理来达到“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的效果;太极拳推手的反关节擒拿与防身术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太极拳推手发力要求脚、腿、腰完整一气,也是运用了力学中的应用动量原理,迫使对方失去平衡。

      太极拳中的“蓄劲如张弓”,实际上是将人体肌肉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当对方劲力作用时,通过瞬间释放弹性势能,形成冲击力。当代太极拳研究者通过对劲力的研究,发现“腰胯旋转”可使躯干产生强大的抗扭刚度。这种生物力学特性,使得练习者在承受横向力时,能将70%以上的力量转化为旋转动能,从而实现“化打合一”的实战效果。

      太极拳推手的力学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经典力学定律的巧妙运用,更蕴含着东方哲学对力与运动的深刻理解。随着对太极拳研究科学视角的不断拓展,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这门古老的技艺,实则是人体工程学与力学原理的完美结合。当我们在推手中感受“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时,其实正在体验着物理世界最本质的运行规律。所以,练好太极拳推手并成为太极拳高手一定要有:明师传承、勤学苦练,还必须学习和遵循力学原理。

    (作者系市委组织部二级调研员)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